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0-09-10 12:53胡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高校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及当前志愿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构建专业对口志愿新理念、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育人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增强志愿服务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出于自愿的前提下,主动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为他人提供免费的帮助和服务。大学生通过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志愿活动不仅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人生的成长成才留下宝贵的财富。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志愿服务是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通过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到实处,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充分体现,收到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支持。大學生志愿者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实践指导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团结凝聚功能和鼓舞激励功能。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中坚力量和青春血液,在全国高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展示自我、学以致用、全方面、多元化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增加更多年轻的力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严重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直以来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由于服务项目缺乏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分析,常常出现热情消减后的走过场、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表面上大学生风风火火、忙前忙后、形式多样,但是缺乏专业深度的挖掘,没有更好地结合大学生专业的优势,以此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服务社会。因此,志愿者服务效果停留在表层,活动意义停留在形式,往复循坏,这就会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出现一种恶性循坏。所以使大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志愿服务的联系,加强自身的专业本领势在必行。

2.对志愿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不强

要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政教育功能,首先应该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志愿服务的理念与价值,进而增强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高校每年都有各自定期和不定期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志愿服务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导致每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很单一,缺乏实际内容和创新,参与活动过后让大学生感觉是浪费时间或者单纯的知识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加分,导致大家对志愿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不强。

3.组织体系不完善、志愿队伍不稳定

高校的志愿者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由于这个群体本身的流动速度过快、精力有限、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为主,他们对志愿者服务充满了好奇与激情,但是参与几次过后便开始消极对待,当下一批新的成员被吸纳进来以后,很多人便会退出志愿者队伍,进而影响了志愿活动的连续性、志愿精神的传承性,严重阻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完善志愿者招募和注册登记制度,强化志愿者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用多种激励手段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1.构建大学生专业对口志愿服务新理念

大学生通过利用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参加本专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服务中既锻炼能力、培养才华,对有需要的人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学以致用,在服务实践中强化技能,培养青年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如开展的“家电维修入社区服务、科普教育、初高中物理知识课外辅导”志愿服务项目,相比以往“关爱敬老院、‘植树节’植树、清洁校园卫生”志愿服务项目更加的专业对口,更引起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也不再只是校内、在教室、在图书馆接受知识的学习,走出校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志愿服务功能的多元化。

2. 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的发展,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者人数的增多并不一定保证志愿活动的质量。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较为单纯、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志愿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为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法对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进行分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规划和志愿服务标准,再通过志愿服务过程,不断完善服务规划、服务标准。

3.搭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发挥网络思政的力量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利用新媒体如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传播、分享大学生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在网络平台发布各类志愿活动信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志愿者项目,与其他志愿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其宣传的作用,树立榜样,表彰优秀事迹。可以说网络新媒体已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全方面、多角度地覆盖和影响当代大学生。而搭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已是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提高志愿者服务效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翁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175-176.

[2] 郝学武,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64-65.

[3] 高海燕,师范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J]. 新西部,2017,(4):132-133.

[4] 徐丹丹,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J]. 智库时代,2019:15-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怀化学院科研项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HHUY2019-6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媛(1988.2~),性别女,民族:土家  籍贯(湖南省怀化市),单位(怀化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