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9-10 13:23徐青
康颐 2020年3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徐青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各25例,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在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十分常见,其主要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供血中断,进而导致其心肌细胞出现持续性严重缺氧和缺血,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坏死[1]。而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并发症,其主要以气短、乏力、心悸和胸闷等作为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存在较多不良后果,如室颤、休克、猝死等[2]。故此,临床对于该疾病不仅需给予其有效治疗,同时需给予其有效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研究了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病变。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33岁-83岁,平均58.34±1.24岁,男11例、女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4岁-83岁,平均58.99±1.82岁,男10例、女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①病情监测: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在发病后1-2周出现心律失常,故此,护理人员应对该时间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存在气短、头晕和胸闷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针对性处理。②病因控制:给予患者舒适、温馨和安静的病房环境,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控制亲友探视人数,并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尽量减少噪音对患者睡眠质量和心境的影响;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尿潴留和便秘等不良情况发生。③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所致的症状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和抑郁等,且由于该疾病发病十分迅速、发病危急,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使其能够树立康复的自信心,同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④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定期在院内组织健康讲座,介绍疾病知识,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⑤药物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遵循用药原则,在输液治疗时,应与患者血压变化结合,对滴速进行适当调整。在给予患者联合用药时,应明确药物禁忌症,由此达到降低不良反应目的。

1.3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比较: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各项指标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0.58±0.02)d和住院时间(10.92±1.24)d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分析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如表1:

2.3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评分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 討论

循证护理是临床新型护理,其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多优势,其在护理过程中重视患者病情,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将其作为考量依据,遵循基础医学,并给予患者尊重,使患者合理需求得到满足[3]。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人体心肌缺氧缺血,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合并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循证护理在将以往基础护理模式进行改变的同时,能够使护理内容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以往凭自身临床经验或直觉的思维模式,能够使护理内容更为权威,同时患者易于接受[4]。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赵宁宁,刘云,李雅静,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0):2565-2566.

[2]殷更新,任长杰.急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5):608-611.

[3]赵柳华,潘静,朱飞燕,等.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458-1461.

[4]慕丽华,陈凤,张文燕,等.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3.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