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20-09-10 13:53程丽华
康颐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患者

程丽华

【摘要】目的:研究腎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期间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94例,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即每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护理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度、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行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2

引言

肾脏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患者机体损伤性大。本次研究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4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需要将该94例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对照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年龄≥39岁,≤74岁,平均年龄(58.36±3.25)岁,患者男女比例(27:20例),患者最短血液透析时间为4个月,最长血液透析时间为17个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8.36±3.25)个月;观察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患者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57.36±3.64)岁,患者男女比例(28:19例),患者最短血液透析时间为3个月,最长血液透析时间为16个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7.85±3.12)个月,两组患者基础数据质量差异较小,不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需要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在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前,向其详细讲述血液透析的原理、运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进而提升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度,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护理人员。此外,还需要护理人员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各项检查指标以及电解质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最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护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如果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中出现异常状况,需要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1]。观察组心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1)认知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主动与其交流,注意交流时的态度要真诚、耐心,语气温柔,向患者大致介绍科室的具体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减少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距离,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疾病认知度进行评估,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注意事项,血液透析对疾病改善的作用、血液透析前、中、后的具体注意事项等,进而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程度,让其了解护理操作的目的,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此外,血液透析后还需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嘱咐患者,每餐间隔时间为两个小时,尽量食用易消化、高维生素、低钾、低磷、高钙以及高蛋白质类食物,严格控制水、盐等物质的摄入,满足机体每日营养供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2)情绪护理,多数患者由于血液透析时间长、经济负担重以及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伤害等原因,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伤以及暴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出现抵抗护理操作,思想上放弃治疗的状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与其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其情绪、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依据患者文化程度、疾病认知度、工作、年龄、性格以及经济条件等,对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情绪护理方案。此外,可是需要定期组织患者举行交流会,交流会的内容主要以介绍疾病为主,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措施、疾病发生原因等,并将科室中治疗比较成功的案例讲述给患者,并不断鼓励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还可以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会,患者之间可以互相分享治疗经验,彼此之间相互鼓励,共同积极面对病情,改善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行为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擦洗等护理,在擦洗中严格控制水温,避免出现皮肤烫伤。并告知患者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出现压疮不良事件。根据患者实际机体状况制定运动方案,其运动内容可以为散步、太极拳以及慢走等,严格控制运动的时间,告知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力。另外,还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护理,需要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床旁侧,嘱患者闭眼,采取舒适卧位,将双臂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呈放松状态,根据患者的指导语言,做相关肢体动作,进而达到肌肉放松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护理时,可适当在病室内播放轻音乐,一方面可以提升具有放松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患者心情、轻松愉快[3]。

1.3 观察指标

此次参与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其观察指标具体为疾病认知度、护理依从性、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需要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观察指标、计数资料等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其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而观察指标疾病认知度、护理依从性、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使用(%)来表示,运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3 讨论

现阶段,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饮食方式、交通方式、工作等方式也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高血压以高血脂等疾病发生率提升,进而使肾脏类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疾病有关,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血容量不足、感染以及尿路堵塞等,患者在出现肾功能损伤时会诱发多个系统性疾病,具体为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贫血、肾衰竭、精神异常、肺衰竭、肢体无力以及感染等,其中肾衰竭最为常见,最为严重,如果不能够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将会引发尿毒症,对患者机体健康影响较大,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肾移植、中医治疗以及肾脏替代治疗,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指血液透析,该种治疗方式针对高钾血症、少尿、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心包炎等患者,对血液中废物清除率较高[4]。不过,透析时间长,并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总体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认知度、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该种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治疗配合度。主要因为该种干预方式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认知护理、情绪护理以及行为护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煜,贾琳琳,刘滢.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182-184.

[2]姜佳琦. 认知情绪及行为护理对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57-159.

[3]熊婷,武雪媛,李柯柯,吴庆华,王敏,夏春梦.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5):205-206.

[4]葛秀华.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26-27.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你都知道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癫痫发作有“三防”
恐高患者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