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应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0-09-10 13:53黎智勇
康颐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评价

黎智勇

【摘要】目的:探究在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群体中应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仅给予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治疗组的实际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通过对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群体中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采用。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病症,其在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以及晕眩等,类似这种多发性疾病通常具备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在疾病发展早期格外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蛋白尿量,也能有效的保护好患者的肾功能,也对治疗此类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1]。本研究将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对该疾病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为(67.28±3.59)岁;治疗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为(69.37±3.67)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签署通过。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受损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先停止服用所有降压类药物,降糖类药物不作如上限制,在正式开始研究前三天,每天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测量,然后以各组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血压。研究开始前一天,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并监测饭后2h的血糖含量,并在同一天对患者肝肾功能、1d内的尿蛋白定量以及心电图进行监测,之后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贝那普利片(生产单位: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0292;药品特性:化学药品;规格:10mg×14s)进行治疗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0mg;治疗组则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生产单位: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0309;药品特性:化学药品;规格:10mg:5mg)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一片,两组治疗均持续三个月[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和血糖等指标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血压和血糖等指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血糖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较治疗前更为严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完成后,使用x±s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中的意义,使用P<0.05表示。

2 分析结果

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治疗组的实际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但是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20.59%)、观察组则为8例(23.53%),两组数据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

3 总结

高血压疾病和糖尿病肾病这两种疾病之间属于相互推动促进对方发展的关系,这两种疾病合并病症提升了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糖尿病肾病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肾小球过滤性能下降,提升血压,而同时伴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出现眼底、神经系统以及肾脏部位等并发症的概率要高于未伴发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同时临床症状也要严重得多。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应注意做好降壓工作,同时要提前预防并延缓肾脏方面出现疾病,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患者体内的微量白蛋白尿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征,也是预示疾病发展和患者肾功能是否出现恶化的重要指征,因此从根本上有效降低尿蛋白,控制尿蛋白在人体内的存在时间,才是有效延缓病症出现、及时治疗的关键。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贝那普利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小球囊内压和滤过的分数,有效控制尿蛋白的排泄情况,在此期间才能减轻其对肾间质和肾小管的损伤。另一种药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是一种单片复方制剂,发挥与贝那普利药物相同的药理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阻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中的钙离子跨膜转运,并合理抑制钙离子流入细胞内,达到降低血压和扩张血管的目的[3]。

综上所述,在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群体中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夏斌,官绯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16):122-123.

[2]林胜利,郑建洪.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07):918-919.

[3]陈波.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5):100-101.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评价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