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岛不被时光所惊扰的“神仙岛”

2020-09-10 07:22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阴山长生堤坝

吴婧茸

有人说,一个岛屿有文化底蕴,气质就会完全不同,联想到阴山岛,真是一语言中的。阴山岛,西山岛北侧,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个极小的月牙形岛屿,太湖大桥通车后,西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活水码头,但咫尺之外的阴山岛却依旧寂静,少人惊扰。

目前阴山岛上仅有几十户人家。大桥经济并未太多改变阴山岛人的人生轨迹,这里的人家没有大富大贵,但从来没有抱怨或刻意求索,他们一门心思地经营着一亩三分地,虔诚地守护着山青水绿的四季太湖。

听说有人在上面炼丹修仙?

“阴山岛”,何故叫阴山岛呢?据民国《吴县志》载:相传晋阴长生炼丹处。传说,晋朝著名的道士阴长生在此岛修炼长生不老丹,并成仙飞升进了仙界,阴山岛由此得名,这也让这个小岛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传说故事中,阴长生是汉朝的皇亲国戚。虽是出生富贵人家,却不贪恋荣华富贵,一心只想研究道家方术。他听说一个叫马鸣生的人知道转世修仙的秘诀,便去找他,并甘心自愿为马鸣生当仆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马鸣生并没有传授阴长生成仙的道术,而是整天与他高谈阔论,谈的都是当前的时事以及怎样种好农田等世俗琐事,和阴长生一块来向马鸣生学道的十二个人先后都走了,只有阴长生对马鸣生更加恭敬地执弟子之礼。

一日,马鸣生对阴长生说:“我观察数十年,唯有你才是真正能够得道的人啊!”于是带着阴长生来到四川灌县西南的青城山,站在神坛上,只见一顿神操作将黄土变成了黄金。马鸣生还面朝西将一部《太清神丹经》授给他,然后便升天告别走了。

阴长生回来之后,找到了有着四面环水的天然屏障和山形地势的幽绝方位的阴山岛,照经卷上的办法炼出了仙丹,还按照马鸣生教的方术用泥土变出了十几万黄金,用这金子救济天下的穷苦之人。

就这样,阴长生在世间往来了三百来年,容貌像年轻的女子那样俊秀,他全家人也都长寿不老。某一日,红日中天时,他便升天而去,修炼成仙。

故事说完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不管是真是假,说故事的人还是颇有先知先觉的,因为一千年以后的今天,阴山岛上的居民寿命奇高,是闻名乡里的长寿村,不知和这传说是否有一丝关联。

这里有最贴近太湖的风景

從前的阴山岛只有坐船才能进入,现在汽车直接可以开到村口,无需摆渡。

从太湖大桥三号桥向右驶入环岛公路,经过沉思湾、金铎村、东村等地,阴山堤坝隐约就在眼前了。环岛公路此处有一明显的岔路口,右车道驶入便是朝着阴山岛的方向了。

岛上的出行和用电都要仰仗这条叫做“阴山堤”的堤坝,据了解,这座大堤是1984年修建完工的,中间由二座拱桥组成。阴山堤坝横穿太湖连接着西山岛与阴山岛,约莫五分钟的车程,

而这承载着岁月的堤坝也是太湖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即使是堤坝的两边,风景也各不相同,来自太湖的风吹起湖水卷起浪花,背风的一侧却是平滑的水面,一阵阵风不停地抚平水面。湖上经常可以看到往来飞行的白鹭,在逆风时,白鹭迎风缓缓滑翔,可以轻松地抓拍到展翅高飞的情形。

站在大堤上,看着太湖的波澜此起彼伏,一派浩浩汤汤的宽广之感。不远处的是横山岛屿,与阴山岛一衣带水,隔湖相望。湖光山色的视野,不得不说,是苏州不多得的欣赏落日的绝佳之地。可在小岛上寻一处遮风蔽阳的小所,喝杯茶,谈谈天,坐等斜阳渐西,几多情调几多闲。

一棵承载了岁月的古樟树

一到阴山村村口,你一定会被一棵参天而立的巨大古樟树所吸引。古樟树靠太湖的湖湾边,为之前岛民出入小岛时的一处码头所在,花岗石台阶和古樟树一起见证了小岛历史和过往。古樟树树高36米,胸围达到5.83米,荫覆近2亩。远看过去,几乎将小岛严严实实地纳入它的怀抱之中。关于阴山岛的岛名,还有一种说法就与这樟树有关,说正因为这遮天蔽日的树荫,阴山岛旧名荫山,后才改名为“阴山”。

无论真相是什么,这颗古樟树都是阴山岛的象征,古樟树植于东吴孙皓天纪四年,已有近1800年历史。当年的手植者,肯定是个有心人,将天性喜水的樟树插在了太湖边。年深日久,其巨大根系已深入湖中,汲取着湖光山色。

在古樟树下还竖有一青石碑,为1964年立,碑文上刻着1964年夏秋之交的一天,阴山村的农民摇了一条扯蓬小船,上干山岛作业,返途中,突遇狂风大雨,小船倾刻被打翻,十八位农民因此落水遇难的事。

日月轮回,古樟树总是绿着坚持过冬季,在春天新叶抽出的时候凋落,而盛夏便是这满树的绿,满地的荫。千年岁月,古樟像阴山的一位老族长,矗立在村头,淡然地看着湖面上来来往往的帆影桨声,守护着阴山岛的生生不息。

极致的小隐生活

清《太湖备考》云:以其在洞庭山之北,故名。其东有阴山矶。清代时居民百余家,以舟贩为业。从古至今,阴山岛一直是个地道的渔村,在曾经那个火红的年代,阴山岛还被叫作“向阳大队”,以捕鱼为主要任务。时下正是休渔期,岛边、堤岸边静静停泊着许多小船,等待明年的开捕。原属堂里公社,现属东村行政村,有阴山、山东湾两个自然村。

穿过蜿蜒的小路,尽头就是阴山村,民居大都环岛倚山而建,五六十户人家散落在沿山近湖处,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安静祥和。不少还是明清古建筑,气势和位置俱佳的古宅“庆馀堂”就在里头。

顺着村间的砖石路随意走走,虽不甚平整,却极有韵味。村里到处可见略显斑驳的墙壁,石阶旁丛生的杂草,一路延伸看不到尽头的小道……古韵掺杂着乡味,在老屋的转角处,经常可以看见硕大的土鸡正大摇大摆的四处觅食。

夏天的水果很是丰饶,此时前往,满岛似乎飘散着淡淡的桃香甜味儿,伴随着一路香气,慢悠悠地传递着这座沉默小岛的情绪。在镜头中,阴山岛一如既往的宁静雅致,画面干净清新,时光仿佛从未给这座小岛留下任何痕迹。

总有一些山村隐于岛,总有一些人隐于村。不管是小隐还是大隐,只要坐拥这一山一水就已经领略到隐的美好了。总感觉阴山岛的时光十分缓慢,在这幽静的天地,坐拥一山一水,可谓是小隐生活的极致了。

湿热的夏天,或许正需要这样的一份宁静清爽。

见而情倾,过而离愁

村民告诉记者,别小看了这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太湖小岛,到了春季这里可是漫山遍野的碧螺春,且四季也皆有花果。

顺着村民指引的上山路开始爬阴山,山道边看到一块高约二米半,宽约一米的《舞鹤峰》碑。此原为东鹤庙内碑刻,青石质,碑身有云纹边框,碑上刻行书舞鹤峰三个大字,万历辛巳东十月傅光宅题。

一路爬到阴山的高处,从西山本岛经过大干山到阴山岛的二条大堤,和大干山、绍山、横山显现在眼前,一派湖光山色,一时间脑海中唯有刘禹锡那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中一青螺”,虽然禹锡兄当年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但此时的洞庭山和太湖风光何尝不是这样。

小岛上的居民大部分以种植碧螺春茶和杨梅、枇杷为主,岛上还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门厅、楼厅及附房的典型江南民居建筑,该建筑规格较高,装饰制作精良。以及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建筑各一幢。其它都为近年来新建的楼房,不少已经开发成农家乐和度假型客房。

现在的阴山小岛,美丽的自然和山水风光,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来小岛浏览的城市人也越来越多。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阴山岛只是一个缩影。回望太湖,岛屿星罗棋布,横山岛、绍山岛、干山岛、庭山岛、叶山岛……以大桥为中心,串联东西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聚宝盆,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岛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先天禀赋,它们实在是太湖的馈赠啊。

猜你喜欢
阴山长生堤坝
手工制作之长生花
去洞庭“心腹之患”须治“沙质堤坝”
滇中记(组诗)
嗨,朋友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阴山岩画
桃花朵朵开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