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2020-09-10 07:22庄跃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庄跃峰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积极推进职业高等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文章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安踏”特色班为例,深入分析泉州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瓶颈,提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班种种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二元制;人才培养

序言

我国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为关键地位,可见,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的春天。作为传统高职教育,曾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高素养专业人才。但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出特色班,有望能为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所亟须提供高端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减轻用工荒瓶颈。

一、职业教育特色班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和协调力度不够

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企业和职业院校等部门之间相互协同与配合,因此,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化项目工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来统筹规划校企协同育人各项工作。

(二)政策措施不匹配

尽管政府的极度重视职业教育“特色班“培养模式,但具体政策措施空位,因此企业参与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缺乏制度保障。目前,政府未出台任何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法律法规文件。鉴于必要的规章准则约束及政策文件保障缺乏。其次,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由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特色班”人才培养引导和宣传不到位,诸多企业员工尚未认知在校企“特色班”培养中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其工作思路仍然引用以往的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服务内容和组织形式缺乏改革与创新,没有官方的监督管理服务部门,机制死板。

(三)政府职能系统服务意识缺位

当前,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鉴于政府主管部门缺乏服务意识,从而导致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合作严重脱节。首先,责任权利不明。目前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推进中,对政府服务职能部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责任划分不够明晰、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其次,缺少发展宗旨和统一筹备。当今的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广泛缺乏统一筹备、管理难和成本高居不下等困境,虽然全国各区域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开展如火如荼,然而多数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浅层次合作。最后,系统合理的政策体系形式缺乏。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协调配合过程中,政府在协调两者之间利益、监督检查及资金投入力度等都有了积极行为。

二、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缺少有效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层面上,区域政府推进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不足,区域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法制建设薄弱,导致高职院校对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监督;此外,政府对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例如免税或者少税等政策。上述各种因素导致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深度融合,难以培育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泉州市政府必须全力以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校企“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

国发颁布[2005]35号红头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涉及到:“依靠企业作用、完善政府主导”,以地方区域为主导,政府全面统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管理机制”。基于市场调研察觉,政府、企业和行业“铁三角”关系较为松懈,落实难度较大,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政府作用的空泛化直接造成职业教育“特色班“人才培养存在单边热的局面。

(三)政府资源没有充分统筹

高职院校和企业各有不同形式的优势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就得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并加以整合。然而这种资源整合的有效性,需要健全的资源整合机制加以保障。泉州市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与条件、职业教育邁向创新与改革,坚持政府调配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除此之外,设立专业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3]。加强宏观调控,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视度,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并进发展。政府统筹整合社会各类培训机构,规范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构建技术技能培训的合理机制。

三、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的对策

泉州市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及国家财政的积极支持和引导。泉州市政府应强有力的推进职业教育“特色班”培养模式发展。

(一)成立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指导委员会

基于政府支持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我国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强消除条块分割,管理创新及“证出多门”的局面,由政府牵头建立由各企业、部门、社会专业人士和行业部门等各方积极参与、成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与沟通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培养模式中各种问题;制定标准的就业准入制度,向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创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定期监督、考核和评估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模式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加大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模式经费投放

高职教育“特色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稳定合理的资金投放机制建立。为了构建福建省特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发展,各区域政府不是仅靠一时的资金扶持、补贴,而是必须建立稳定资金支持和保障。企业和政府是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模式的最大受益者,因此,鉴于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特色班”育人模式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来承担。例如建立专门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教育基金”;鉴于材料消耗的经费及接收学生的多少,对于职业院校承担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任务的企业推行特殊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等绿色通道。

(三)出台职业教育改革的优惠政策

为了能进一步加快“特色班”育人模式的步伐,国家曾经多次向职业教育政策倾斜,区域政府强力推进才行之有效。区域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除了要制定优惠政策之外,更要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这才是政策工作落实到实处积极表现。校企资源的无缝隙整合与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与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度契合,提高企业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建立和完善“特色班”育人模式培养机制

进一步完善“特色班”育人模式协调体系。该培养项目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其一关系到不同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其二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方针政策需要财政、税务级专门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总之,省、市级两级自上而下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来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真确建立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平台,统筹校企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长效机制。

(五)加快促进职教园区建设步伐

职教园区迎来了规划建设的“春天”。根据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由政府牵头创建的多方合作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政府必须跟进管理,将事情落到实处,督促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步伐上发挥职能作用。职教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将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和提升,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质和运行机制变革。

四、参考文献:

[1]连建峰.“被需值”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导向性研究-从教师的“被需值”角度审视教师功能的转变[J].市场论坛,2018. 92~94.

[2]彭洋.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邮电高校本科通信类人才培养为例[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2

[3]陈贻茂.“二元制”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厦门兴才学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7.88~9

基金项目:泉州轻工职业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QG2016-0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