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学习力

2020-09-10 07:25邱国祥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力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摘要:自2014年教育部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体系”以来,核心素养已为越老越多的老师所认知与接受,也都明确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于此,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五框《国家司法机关》为例,浅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在教学中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力;自主学习

一、论文缘起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版为《道德与法治》,这使得我们初中一线老师更加关注这门课程的教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四年下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和以前的思想品德课相比,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不应该是应付考试,更不仅仅是教给他们使用一种工具,而是改变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心智,让知识的习得与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课堂上邂逅。

二、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的模式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将道德品质、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等确定为学科的核心素养,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需要教师选取有效的学习素材,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在预设情景中去体验、去感悟,从中获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接下来本文以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册《国家司法机关》教学为例来探析如何立足“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力。

(一)核心素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学法守法”是法治教学的本源所在,在生活中寻找具有法治元素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在各类情境之中,距离学生最近的应该是个人生活,其次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国家司法机关》这一框教学中,进入本框导入环节时,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选取了很多学生上下学必经道路的周边环境。

教师展示“萧山区两院图片”,设置情境,引出“国家司法机关”的概念,再通过相应问题的设计与回答,让学生从自己的既有经验出发简单介绍学生所知道的司法机关。

师: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规划了宏伟蓝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我们也都知道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个国家机构通力合作,协同人民一起去绘就这一宏伟蓝图。不知道有没有同学能够从所示两幅图片中说出它们属于我国的那个国家机关。

生1:法院和检察院;

生2:司法机关;

教师板书

师:虽然我们没有和法院、检察院打过交道,但相信同学们都在电视或报纸新闻上接触过它们,能不能就你们的了解来谈谈法院和检察院是做什么?

生3:审判罪犯;

生4:查案件;

师:诚然,这些都是我们法院和检察院所做的,但除此之外,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该教学情境真实,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真实的代入感和现场感。

(二)核心素养+思考=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思维的起点在于对问题的有效探索,但学生在明确目标,展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时候肯定还会存在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有老师参与角色的问题,师生间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是就需要师生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教师巧疑妙问,点拨诱导,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释疑明理。

在《国家司法机关》这一框教学中,进入本框探究环节时,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了契合学生学力和思维特性的师生互动。

教师呈现“杭州保姆纵火案”案例,学生结合材料关键词和自学成果,通过独立地探究明确法院的性质、自身组织体系和职权。

教师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案件进展并呈现探究1-3

依据材料,划出案件进展中的关键词,结合教材,说说人民法院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机关?

依据材料,划出案件进展中的关键词,结合教材,以浙江省法院系统为例说说人民法院自身组织体系?

依据材料,划出案件进展中的关键词,结合教材,简要叙述人民法院的重要职权?

(等候2分钟)

生1:通过“公诉”,可知人民法院是一个“诉讼机关”。

生2:不对,“诉讼”应该是他的一个职能,从“审判”这个关键词,可知人民法院应该是一个“审判机关”。

师:我们第二位同学讲的非常棒,很清楚地区分了“诉讼”和“审判”,确实,作为性质来讲,人民法院属于“审判机关”,当然也是接受“诉讼”的“审判机关”。

生1:通过“中级”、“高级”两个关键词,可知“最高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萧山区基层人民法院”。

生2:刚才老师介绍了是“萧山区人民法院”。

师:(出示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图)我们这位同学听课很仔细,确实“萧山区人民法院”属于“基层人民法院”,但一般我们就称呼为“萧山区人民法院”,不再加“基层”两字,同时,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基层人民法院还会在一些中心乡镇设立法庭。好,我们继续一个问题。

生3:通过“审理”、“审判”、“宣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等关键词,可知人民法院的职权是审理刑事案件,惩罚犯罪。

生4:七年级我们还学过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所以还应该有审理民事和行政案件,调节民事和行政纠纷

生5:对,还应该有维护社会稳定

师:(呈现人民法院职权)同学们回答非常精彩,不但能从案例分析,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知识,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师:我们在分析讨论该案件的时候,社会上也是舆论纷纷,我们继续看案件进展。

这样的提问是问在了要害处且问得“多角度”, 难易适中具有思维度。同有递进度和双向性。

课堂提问也要有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反思中想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总之,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让师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进步,让课堂教学成为“疑问---反问、追问----释问”的思维乐园!

(三)核心素养+课堂=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核心素养”这一课堂立足点,我们预设每节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学生自学”环节、“师生教学”环节、“训练反馈”环节,核心在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通过优化这一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变。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所理解的 “教学”并不全是教師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式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重点,突破课堂难点的过程。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呈现的方式。

在《国家司法机关》这一框教学中,进入本框合作环节时,教师展示在“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后,社会舆论高发的相关资料,同时出示示辩题:司法活动是否应该受到舆论影响。组织学生分组准备并就主题开展辩论。

教师投影网络上对待“杭州保姆纵火案”的舆论截图(等候一分钟)

出示辩题:正方:司法活动应受舆论影响;反方:司法活动不应受到舆论影响。

师:现在我们进行分组,支持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到教室右侧座位,支持反方观点同学坐到教室的左侧座位。

生:迅速做出反应,根据自己对辩题的理解,选择座位坐下。

师:请双方选定辩手,根据辩题准备辩论材料,5分钟后开始辩论。

(等候5分钟)

生1:我们认为司法活动应该受到舆论影响。因为是人民法院,所以要以人民的名义进行审判,所以应当倾听人民的声音,接受人民的监督,并回应民意。

生2:我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人民法院确实要以人民的名义进行审判,但是只有做到独立审判,不偏不倚,公正司法,才能真正反映民意。

生3:如果没有了舆论反映的民意,免不了个别法官会独断专行,甚至徇私枉法,社会上难道没有冤假错案吗?而那些冤假错案之所以最后得到平反,不正是靠了舆论的监督吗?

生4:确实,社会上存在着冤假错案,但是很多冤假错案不就是因为有来自外界的个人、组织甚至是一些政府官员的干扰吗?你们说,到底需不需要受到舆论的影响?

生5:正是缺少了监督,才会出现这些个人、组织甚至是政府官员的干扰独立公正地司法,所以我们坚持认为司法活动需要有舆论、人民、人大的有效监督,当然绝不是说司法活动可以受到舆论、个人和其他国家机关随意的干扰。

生6:我们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司法活动不应该受到舆论的影响,要做到独立司法,但也不否认要接受人大的监督,人民的监督。

生7:我方最后得出的结论:司法活动应当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生8:我方也同意。

师:通过辩论,双方居然取得了共识,很好。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社会舆论影响司法活动的现象。确实网络舆论有利于反映民意,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约束司法权力,促进司法的公正。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舆论自身的缺陷,容易掩盖事实真像,强大的网络舆论往往给司法活动造成无形压力,形成“网络舆论审判”的现象,是对司法权独立的干预,进而损害司法公信力。

教师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案件最新进展。

师:个案里的公平正义最是触手可及。杭州保姆纵火案举国关注,其司法走向不仅关涉世道人心的价值,更关乎中国法治的层级。所幸的是,我们在杭州中院、浙江省高院的依法审判中,看到了对等的权责关系,看到了谦抑的法律理论,更看到了独立司法与舆论监督之间的适度平衡。

师:随着二审的审判,时隔一年的案件终将落下帷幕,正义虽然迟来了一点,但我们相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正如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本环节通过面对同一件事情设置分歧,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把可能存在异议的主题越辩越明,在辩论中既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设置辩题让学生明确司法活动应该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也应处理好舆论与法理之间的适度平衡,达成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目标。

(四)核心素养+评价=创新评价手段,使学生潜能获得激励唤醒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改革给考试领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这一挑战也直接反馈到我们的课堂当中来。

当前,许多新的评价方法逐渐应用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当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改革也有借鉴意义。总的来说,进行学生学业能力和素养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大类方法。一是基于大规模测试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学业成就测验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前者主要依照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考查;后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身心状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查。

在《国家司法机关》这一框教学中,进入本框作业环节时,教师出示一道开放性题目,由学生基于本科学习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答案不唯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请你列举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是什么?

(2)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国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该怎样做?

通过设置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张剑·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成果集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4]刘次林·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5]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教育导刊.2013.5上半月

作者简介:

邱国祥,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力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