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2020-09-10 07:25梁政委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

摘要: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面手的组织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的建设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文章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作为案例,通过对该校建设、运行中的辅导员队伍成果思考,建设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加强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一、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一)学院辅导员人员配备结构合理

学院目前配备48名专职辅导员,在校生9514人,学院严格落实教育部43号文规定的辅导员配备与选聘要求,本着以专项为重点、专兼结合,配备齐全到位。同时学院每次在辅导员招聘上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制定严格的竞聘章程,以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并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合理优化队伍结构:学院现有30岁以下辅导员14名,40岁以下辅导员31名,45岁以下3名,本科9名,研究生39名,学科类别多,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多元化的队伍能保持结构稳定。

(二)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制度体系健全

学院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根据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规定及文件精神,立足实际,制定了我院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岗位设置与选聘、考核奖励等方面。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行政级别和职称评聘得到落实,第一,设立四级辅导员行政级别,分别为一级辅导员、二级辅导员、三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其次,职级评聘专业技术岗位依据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标准、指标评定单一清单的辅导员职称评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要靠制度健全。

(三)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地位有所提高

以前学院的大多数部门认为,辅导员需要负责学生的所有事情,任何部门都可以發送任务给辅导员,辅导员基本处在学院的基层,资历浅、又年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导致职业认同感的缺失。随着学院辅导员制度的健全,职业地位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现在学院干部和行政机关的人员选聘都来自辅导员队伍,学院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开始加大,辅导员的地位逐步显现。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被国家逐步的重视,在学生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辅导员开始更加认可自己的职业身份,自身的职业认同也更加强化。

二、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道路驱动力

(一)外部因素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生源数量的减少以及提前单招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之间的招生战愈演愈烈。学校的地理优势、师资力量,就业情况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辅导员是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所以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因素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引起的岗位人才流动性较大。很多刚培养起的青年骨干选择去做公务员或是从事其他行业,导致学校无法高效地进行管理和教学工作,既不利于学校的稳定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尤其是青年辅导员群体,在面对每天高强度的事务性工作以及日益复杂多变的学生心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校园呼声越来越高。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职业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积极探索,不断研究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或新情况,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三观、三义”教育,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可以稳定辅导员队伍,通过辅导员队伍开展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应用性人才。

四、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需进一步提升

高校辅导员虽有双重身份,但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多数只是执行学生管理工作,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太多,工作研究和学习不够,成绩不突出, 又属于行政岗位的基层,在晋升的途径上得不到领导足够的重视,就会产生自我认同感低、不自信,没有工作热情,消极的对待工作。尤其学生素质较低的高职院校,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高,给辅导员造成负面情绪增大;同样有教师身份的辅导员并没有足够的专注力研究、指导学生的专业,因此,辅导员存在着不想把这个工作当作自己的毕生职业,而是工作道路上的一个踏板,随时准备转岗。

(二)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不明晰

国家有明确的文件界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具体包括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就业创业、社团建设等方面。由于学院行政工作人员的紧缺,我院辅导员工作日常应付着较多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既有抵触也有压力,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占据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致使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不能满足,辅导员本职工作被弱化,工作中带有消极情绪,影响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的工作发展方向。

(三)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期望、个人成绩、工作性质。一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社会期望值达不到,作为直接管理、指导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就会产生失落感。二是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心力憔悴,工作失误的影响大于工作成绩的认可,部分辅导员工作出现求稳怕乱、不敢创新的工作态度,让其看不到自身价值。三是只要和学生相关又没有具体部门负责的工作就都成为了辅导员工作,形成了工作时间和成果的不确定,增加工作的压力。

五、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高职院校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来开展辅导员培训,首先从思想政治素质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培训工作需有计划、有重点,树立榜样、推出典型,创新形式、拓宽路径,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不断的提高理,完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要做好。全面提高其能力与素质,推进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发展。

第一,建立辅导员专业体系。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应当包括基础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两部分。基础性部分侧重于理论学习与研究,应用性部分侧重于技能训练,有助于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建立。

第二,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各大高职院校问大力推进辅导员培训工作,开展辅导员年会,充分保障辅导员培训课时并且培训内容采用专题讲座与案例教学展示并重;规范培训考核,使培训质量能够有效的评估,从而删选出精品培训课程;开发省级辅导员平台使培训资源、专家型辅导员成果资源、学生管理案例资源可以高效快速的共享。

第三,利用平台宣传,有效地增加辅导员的社会影响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各大高等院校辅导员展示自我的平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增加媒体曝光度,采用网络直播大赛等方式更好地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工作。扩大辅导员群体的影响力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辅导员精英,为广大辅导员群体树立先锋模范作用。

(二)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招聘中,对于学历、专业没有系统的统筹、安排,工作经验不足、年轻的辅导员比例居多,面对日常琐碎的工作和紧急的突发事件,容易产生紧张、抵触情绪。加强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尤为必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既可提升自身协调能力,又能使自我心理认知和行为方式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指导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

(三)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健全的考核机制是一项重要举措,是辅导员专业素质加强的有效方式,科学的量化考核内容和工作标准,这样既能降低误差,也能有判断依据和评价,采取竞聘上岗、淘汰机制,可以更好的支撑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条件,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9,21

[2]方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23-24.

[3]沈云.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2):161-162.

[4]冯景山.高职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12+123.

[5]皮惠林.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工作方式的路径探讨[J].北极光,2019(11):184-185.

作者簡介:

梁政委(1981年5月—),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有为”也应“有位”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