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阅读的尝试与思考

2020-09-10 07:22何华
高考·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探究数学

何华

摘 要: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就将讨论阅读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及学生应该如何自学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阅读

引言:现代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调查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更真实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同时,研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手段。

一、自主探索高中数学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所谓创设情境,是指老师在为学生讲课之前,首先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情景当中,这一情景要求学生要尽量熟悉,这样在这一情境内学生的听课效果会达到更好。通常情况下,在高中数学课堂当中所选择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能够触碰到的一些日常生活。将知识引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去,这样学生对于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都更加平和。

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进行动脑和思考,但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要在一旁起一个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探究方向不出现问题,没有偏差。

在线协作:在线协作在课堂当中往往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得出最终的题目答案。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合作能力不仅仅是在课堂当中能够发挥出作用,对于学生的以后而言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

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是近几年来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一个验收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测试手段具有非常好的优越性,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得出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相当的科学性。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对于一堂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做总结的往往是學生或者是老师,而总结的形式也相对而言较为多样,既可以是以论文形式同时也是一段演讲。

二、创造平等自由的思维情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利亚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为发展做好准备,或者至少尝试一些发明。”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创新,因此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都不能束缚学生的内心创造,要给学生留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够放飞,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独立,并创造出东西来。

在讲集合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老师的面前畅所欲言。只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观念抒发出来,老师才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样我们学生的观念正确与否,老师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对于正确的思想观念,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也要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都能够保持正确的航向。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个学生在发挥了自己的观念之后,都能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集合自然而然也就在他们的心中有了一个概念。

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当下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更倡导的是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行的进行学习,让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给学生留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一空间当中自由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一个组织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足够努力,这个小组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其次培养他们合作,这样他们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现如今一些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彻彻底底的走进了初中和高中生的教学课堂。而这些教具最好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以往课堂无法营造出的真实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看到一些生活当中的实在情景,他们更好的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带入,自然而然也就能更容易的理解。

比如“立体几何”入门课,我用多媒体电脑展示了“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移动”的课件。通过这种情境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学习最为直观的影响和作用,他们会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他们所学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能够投入到实践的。他们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实在作用和意义。

创造提问情境,把“机械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老师都是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往往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知识点的灌输。老师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是在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事实上我们都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是主动性占据主导地位时,工作得更好。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其量对于学生而言,起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绝对不可以是一个主导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立方体的切面这节课时,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在PPT上进行展示,看到一个正方体,在被不同平面切割之后会变成什么形状?当他们看了多种情况之后,再引进一个特殊情况,让学生们去猜。前面已经营造出了氛围,因此学生也会在这种氛围之下自然而然的畅所欲言,主动性也就因此得到了提升,课堂效果就产生了质的改变。

创造想象情境,将“单一思维”转化为“多向发展”。我們经常会听说一个小故事,一个教育学家拿同样一个问题去问十个中国学生和十个美国学生,十个中国学生回答了几乎相同的答案,而美国学生答案与答案之间几乎毫无关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学生与在外国的学生相比,明显是形成了思维上的框架。而当中国学生面对一道错误的题目时,他们又往往不敢提出这道题目是错误的设想,反倒算出五花八门的牵强答案,这是值得我们当代教育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老师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样的学生才更富有想象力、更有发展的希望和空间。尤其是在数学领域,每一道题在变化的因素下都会形成新的一种情况,都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答案,只有将每一种选择都考虑到了,这道题的结果才算是算的完全。

五、提高学生数学探究式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用双手和大脑积极阅读

数学阅读不等同于其他科目的阅读,数学阅读过程更趋近于一个求证的过程。数学阅读不仅仅是在看书,对于书上的知识点,学生通常情况下需要自行进行推算,只有当推算成功后,这本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数学阅读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书中,积极的动手求真。懒惰的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势必是要没有勤劳的学生阅读效果好,这是因为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只有将全身心都调动起来,认认真真的投入到阅读当中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那种效果。

(二)勤读勤练,学会思考

读书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读书,学生能够有所感受。做到读书不是白读,在书中学生能够汲取到营养。在读书过程当中,学生一定要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的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读书的效果。很多时候学习和读书是为了锻炼一种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读书的过程当中学会怎样去思考,当学会了这种能力后,知识也就源源不断的能够学到。

(三)理解并善于比较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与其说数学阅读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倒不如说是一个在对比之中求知的过程。所谓学习性知识,就是找到旧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点之间有哪些不同,并将这些不同掌握,那么新的知识也就得到了掌握。只有善于发现每一个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找到知识点当中的最终奥秘,才能够将知识点熟练的运用在解题过程当中。同时老师要告诉学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于哪里,学生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也会更有标准。虽然说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是主导地位,但是老师也不是完全放纵学生不管的,老师也要在一旁对学生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

结束语

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之下,我们不应该用旧的眼光去看待对于高中生数学的教学。数学虽然是一个理科,但是也是需要进行阅读的,探究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找到阅读的精髓,能够让他们学会阅读这项能力,并源源不断的从阅读当中汲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做到学无止境,一直能有发展的空间,一直都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柳晓盛.高中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的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徐宝洁.新入职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困难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孟卡丽,王国宾,王娟,张永春,李顺芝.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886-894.

[4]朱玲玲.高中数学解题阅读的调查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阅读探究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