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0-09-10 07:55伊斯坎旦·依沙克阿地拉·多里坤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少数民族学生路径研究

伊斯坎旦·依沙克 阿地拉·多里坤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广泛,大部分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且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他们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工作,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一直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是教育公平的充分体现,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面对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学生群体,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如何让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党内得到充分培養和健康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结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现状以及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路径研究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 人才培养室发展的前提,民族地区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各高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担。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现状

(一)与内地学生相比综合素质较低,适应大学生活缓慢

高校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曾长期生活在民族聚居区,对内地高校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太了解,入学初期对气候条件不适应。因地区教育水平发展的差异,很多学生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完成小学与中学教育,世界观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知识面较窄。进入高校后大量接触内地同学,也会让其对大学生活产生不适感,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入校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

(二)与他人交流时易出现沟通不畅问题

因部分民族有自己独有的民族语言,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时,发音不标准,口音在形成后不易改变,故不能迅速融入环境,在与他人交流时也极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对高校所在地区当地方言或说话腔调充分理解后方可解决,交流沟通不畅会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必要时还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三)学习效率低下,不愿主动解决问题

民族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享有部分加分政策,且一些高校也针对民族考生特点开设了各类辅导班,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入学分数明显比其他内地学生低,故在接受新知识和提升学习效率上存在难度,需在日后根据民族学生独有特点进行针对性改善,进而还可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入党有一定认识,但缺乏实际行动

民族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对党组织有一定认识,但往往了解不充分,认知层次较低,且学生的理论性大于行动性,于是多数学生在产生意愿后,执行力不强,还有部分学生片面的认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就会发展自己入党,还有部分学生错误认为通过班级推荐环节就可以成为党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影响学生的入党结果,更会导致此部分学生因入党失败失去对校园生活的兴趣。

(五)集体荣誉感强烈,组织意识强

经过对此部分学生长期研究,发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烈,组织意识强。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学生长期曾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热情好客的民族聚居区,此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创先争优意识,不但在高校各项比赛中能够看到这些学生踊跃报名并积极准备的身影,而且在校园各个社团生活中能看到他们的积极阳光的一面。

三、发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存在的难点分析

(一)民族来源广泛,对党的认知程度不一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来源十分广泛,在不同民族背景下学生拥有各异的性格和文化背景,即使学生来自相同地区,但也可能因不同的民族而在交流上存在障碍,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文化、教育背景、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对党的认知程度也不一。

(二)入党意愿淡薄,党性教育缺乏

部分学生入党意愿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一部分学生缺乏党性知识,缺少入党后对自身价值提升的思考,在不利因素影响下不但需要学生自身为之付出努力,还要通过学校开设集体党课或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对民族学生开展党性教育,在课上通过引用入党实例等授课形式,让学生自觉产生较强的党性认识。

(三)学生直系亲属中党员较少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民族偏远地区,大部分长辈文化水平低,对党的认知程度往往不如青少年代人群,还有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长信仰伊斯兰教、佛教等,这些学生从小对党组织的了解就比较少,亲戚朋友中党员数量少,不能从亲朋好友那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提高对党的认识。

(四)对入党发展程序了解程度差

受限于学生的党性认识较差的现状,部分学生对入党发展程序缺少正确的理解。学生成为合格党员不但要通过入党申请和党支部的考察,还需要细致了解入党发展程序的每个详细步骤,学生对入党过程的不了解也会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走弯路,学生党性意识的欠缺也需要靠党务工作者的引导和学生本人学习方式来逐步培养。

四、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究

(一)了解学生家庭及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家庭及生活环境不但可由教师牵头,全方位掌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分,还应从人文关怀角度看对学生全方面细致了解,可让学生的入党之路更为顺畅,可通过面对面谈家庭环境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学校了解学生基本条件,进一步取得彼此信任,提升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频率。

(二)积极和预备党员沟通

当学生被确定为预备党员后,党支部即启动预备党员考察程序。不但要通过时间范围内对学生政治认识和党性理解的考核,还需在考察期内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文章,以表入党忠心和入党意愿的纯洁性,党支部工作人员和预备党员在沟通期间,也可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及时有效的沟通过程也可让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更了解入党流程和入党对应的基本要求。

(三)进一步改进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

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改进,不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对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少的地方高校而言,也将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融合,既体现了高校对民族学生的关爱,也是高校采取适当方式,对来自欠发达民族聚居区人才培养的体现。入党培养模式的改进也让学生从中收益颇丰,在普遍拥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同时,学生也必将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入党审查。

(四)让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多交流

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间的交流沟通过程不但可让彼此之间充分了解,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人民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还可让内地学生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方法,让民族学生能够适应高校所在地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克服适应性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党支部和学校辅导员老师的进一步工作,不但体现了高校宽广、海纳百川的胸怀,还可让民族学生感受到高校的温暖。

(五)不断创新党员培养方式

党员培养方式的改进创新可让学生从中直接受益,以往在报名时多是通过学生主动申请或教师推荐形式进行,一成不变的单一选拔模式往往存在一定弊端,考虑到部分学生缺少对入党过程清晰正确的认识,党员考核方式也可根据新时代学生党员的特点,通过学生间互相举荐的新形式,由党支部教师判断学生是否符合条件,并列入待考察名单,以此提高选拔党员的民主性。

五、少數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改革带来的益处

(一)有效降低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得以改观后,党务工作者将成为从中直接受益人员,因民族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但要向其他教师或同学适当请教,还需要以一对一交流形式完成对学生背景的考察过程,每学年内待考察名单的数量之大让彼此的沟通效率偏低,故使用若干创新性党员发展考察办法有助于后续阶段学生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二)更全面具体了解学生成长环境

高校党支部教师对学生而言往往存在一定距离,因高校的教学过程呈现明显流动性和走读性,在没有固定上课教室的环境下,学生与任课教师建立沟通关系即存在较大难度,故在探究发展学生党员的创新路径时,可通过多方了解背景形式,让学生的成长环境得以被教师熟知,并能根据学生特点给出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入党发展方案,在符合多方需求的同时也让高校党员培养质量上升到新的台阶。

(三)民族学生更易理解学校工作

民族学生在解决自身交流问题后,不但对校园周边环境拥有新的意识,还更易理解学校工作,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高度融合,不但符合高校的办学目标,也可让教师走进学生,通过较实际的针对性改革举措给学生建立千里之外的校园之家,在面对学生常见的心理、情感、学习问题时,给出像父母一样的关怀照料举措,让民族学生充分理解学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多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

(四)促进民族与内地学生间沟通融合

民族与内地学生往往存在一定距离,多因为民族学生一般不愿主动与内地学生交流,因此可在学校教师的积极主导下,以班干部带头形式,通过与民族学生谈心、讲家乡故事等多种形式,让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多沟通,以改善学生关系,并促进民族融合。

(五)有助于学校后续民族工作开展

学校民族工作一直是多年来学校严抓狠抓的重点,促进多民族的融合交流不但对改善学生间关系十分有利,民族工作的创新调整举措也让学生形成较高的获得感,并能够对活动举行过程有一定心得感悟,在学生克服如语言障碍等交流不便问题后,民族学生也将在校园生活与教学过程中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高校发展选拔党员工作中,以更饱满热情的姿态报名,让民族团结之花得以在他乡优雅绽放。

六、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从接收思想萌发到逐步入党需要精准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机制,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积极引导、细心指导、用心培养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确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入党意愿和思想状况,找出党员发展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不断探索,不断净化培养方法,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Z].2018-09-10.

[2] 卢景值.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3):77-79.

[3] 齐文生, 郑培国. “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J]. 才智, 2015(10):92+94.

[4] 饶渐升, 张珣, 黄武林.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8(12):26-27.

[5] 吉慧兰, 刘新培.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J]. 卷宗, 2017(1):88-89.

[6] 谢准. 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在转型发展时期的创新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6):215-216.

作者简介:

伊斯坎旦·依沙克(1990-),男,新疆哈密人,助教,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阿地拉·多里坤(1992-),女,新疆哈密人,助教,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科研项目(djsz20192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少数民族学生路径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