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摄影的角度看博物馆建筑设计

2020-09-10 08:25魏笑颜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魏笑颜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吸引无数观众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对于一些博物馆来说其中有近一半的观众为首次前来,主要目的为观光游览,对于这类观众来说除了对于博物馆的兴趣对于知识的热切期望,还有留影纪念的需求,这就要求博物馆在设计方面足够完善,能够给观众提供合适的留影地。

关键词:观众摄影;博物馆建筑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一、观众摄影与博物馆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前往博物馆参观拍照人数逐渐上涨

在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刘玉珠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跨界融合创新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为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空间。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观众达11.26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0%、30%和16%,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主要目的逐渐成为为休闲娱乐,且比例持续上升。对于一些旅游城市的博物馆而言,前来参观的大部分的观众为第一次参观,并且多数只来一次,对该类型的游客来说拍照留念也是其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一项重要的需求。其次一些陪同家人朋友在周末前来博物馆放松的观众也需要与家人朋友留下照片作为美好的回忆。这就要求博物馆有合适的拍照地,当下较流行的说法为 “打卡地”。“打卡地”意为:到过某处与某处的标志性建筑或景色有合影。博物馆也可以为观众提供这样的“打卡地”。

(二)观众摄影给博物馆带来的发展契机

1.有利于博物馆的宣传,打造独一无二的形象,吸引更多观众前来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社交行为与社交活动逐步从线下转至线上,社交媒体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网络用户获取信息、发布观点的主要平台。社交媒体用户量大、用户自发传播的特性,给予博物馆宣传一个良好的途径和方法。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与生活,大部分会同时配上与经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等,人们热衷于参与到时下热门话题的讨论中,并且乐于发表自己对此的评论及看法。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参与性,使得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平台,人们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彼此间建立了一种社交的连接,并最终构成了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中的信息可以在这个社交网络中传播蔓延。[1]若观众前来博物馆游览拍了非常具有特色的照片并上传至社交媒体,则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博物馆。

2.有利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带来经济收益

大多数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纪念品商店,尤其一些大型博物馆,更是有自己本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可以进行相框或者可以安插相片的钥匙扣的文创产品开发,观众在博物馆内外留影后可进纪念品商店打印出自己的相片并挑选自己喜欢文创相框或者钥匙扣购买。当今网络技术及手机摄影的发展迅猛,大多数人们已经没有了打印照片的习惯,但电子照片始终代替不了实物照片的存在,给观众提供这样的一种服务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且通过相框或者钥匙扣的设计与销售能够促进本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获得经济收益。

二、从观众摄影的角度看博物馆建筑设计

(一)室外设计

对于室外打卡地而言要求博物馆室外整体建筑独特,景色优美,且便于取景,拍照时能够有角度可以较为轻松的涵盖完整的博物馆全貌。

对于已经建成的博物馆而言,外观建筑暂时无法改变,可以进行周围环境的优化,如点缀有代表性的装饰建筑,植被绿化。对于还未建立的博物馆而言,博物馆建筑不应盲目的攀高比大,千篇一律高大的建筑并不一定受到观众喜爱,要结合所在城市的特色,博物馆的定位以及室内功能区的实用功能多方面考虑进行设计,优秀的建筑不一定要富丽堂皇,有时素净典雅的博物馆建筑更能展现博物馆的主题,带来不一样的空间体验。

如福建泉州的鼎力雕塑艺术博物馆,鼎立艺术馆坐落于福建省惠安崇武半岛,于2013年11月9日正式开馆,被业界誉为“中国首个独立的石雕艺术馆”,该馆建筑入选为“全球经典博物馆”。 整幢艺术馆建筑的外观,以灰色花岗岩垒叠筑构成交错编织的简洁“棱石”形制。看起来像许多巨大的石块相互堆叠在一起。立面意味着建筑的功能,同时给出了一种自然的、简单的,但强大的视觉。石头墙的折叠表面创造生动的阴影和钝角的石头使角看起来更坚定有力。建筑选择了一种当地常见的石材作为外墙材料。它被广泛用作石弯曲的材料,同时也是崇武古城的基本建筑材料。许多传统的房子采用堆叠的石头。因此,堆放石头博物馆设计理念会产生鼎立艺术博物馆和当地的石头的传统关系的思考。叠石的纯粹形式,具有很强的当代视觉。内部则以天圆地方、方圆相济的中国传统道家观,构划出中心天井和东、西、南、北四个相互联结的空间。整个设计既美观又实用,观众在外部拍照能够轻松的涵盖整个建筑,若一味的追求宏大华丽,大部分的观众并未能拍到博物馆全貌。

(二)室内设计

室内打卡地主要适用于博物馆公共空间。博物馆公共空间指的是相对独立于博物馆展陈空间之外的,具有各种交通,交往,以及日常服务等综合功能,能够给公众提供休息、交流、集会、娱乐等多种日常休闲文化活动的空间场所。它主要包括室外场地空间、核心空间、交通空间、服务空间等。博物馆建筑的公共空间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部分通高几层或者垂直贯穿整个建筑的室内空间;联系各个功能区域的交通空间;建筑屋顶或构筑物悬挑所产生的缘侧空间;以及在博物馆建筑自身影响下周围能够给公众提供日常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空间,以及博物馆建筑内,为公众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性的房间等方面。[2]

观众在公共空间拍照留念对于公共空间的光线,布局结构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博物馆会专门设计留出空间给观众用来拍照打卡,如震旦博物馆五楼的咖啡厅,是震旦博物馆的休息区域,该区域有一面墙全部为玻璃窗,能够远眺外滩,景色尽收眼底,感受外滩百年历史,观众在此拍照十分有意境。此外震旦博物馆的楼梯非常具有特色,简约且有意味。大门上方的空间挑高五层,植入螺旋楼梯,楼梯采用了铁栅栏的设计,楼梯的扶手和栏杆都是不锈钢质地,栏杆的厚度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使观众能若隐若现地观察到上、下层的展厅。从上往下眺望,楼梯中透出光影之美,均匀分隔的栏杆空隙,在光和影之中,显现出线条之美。观众在此处随手一拍都能够得到非常艺术的照片,很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别人的分享,自己来到震旦博物馆参观的同时也会在楼梯处拍照留念。

三、结语

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时拍照留念已成常态,博物馆应把握契机,在建筑设计方面不断调整,兼顾美观与实用功能的同时迎合观众的摄影需求,为观众提供更加完善舒适的参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安琪,张鹏洲. 基于社交媒體的电影网络传播影响力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 现代电影技术,2019(09):10-17.

[2]胡逸飞. 基于开放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