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古代建筑

2020-09-10 08:25刘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摘要:日本的古代建筑早期借鉴中国的建筑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古代建筑渐渐发展出了本国的特色,出现了“和样建筑”。城堡建筑是日本中世纪封建割据和战乱频繁的产物,出于防御的需要,城堡被壕沟和道道围墙环绕,内部结构如迷宫般复杂。日本古代建筑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法隆寺;奈良东大寺;唐招提寺;平等院凤凰堂;二条城;姬路城

日本的古代建筑擅长使用多种天然材料,比如竹、木、草、树皮、泥土和毛石。日本古代的建筑师利用天然材料的物理特性,充分发挥它们质感和色彩的美。天然材料在抗震方面也有优越的性能。

奈良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固定的首都,古称平城京,面积约为唐长安的四分之一。自公元710年建都起,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吸收唐长安、洛阳规划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所建的都城。奈良的平面为棋盘状,皇宫居中偏北,城中营造了大量的寺庙。

法隆寺Horyuji Temple,又称为斑鸠寺,是日本南都(奈良)七大寺中的第一古寺,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位于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607年,670年毁于火灾,693年重建。法隆寺分东西两院。金堂的开间为5间,进深3间,三重檐,歇山顶。塔的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内没有楼板,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塔刹约占1/3高,上有9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东院有一座著名的八角殿,叫做梦殿。法隆寺藏有大量珍贵文物,艺术水准高超。

奈良东大寺Todaiji Temple,又名大华严寺,是奈良时期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东大寺始建于奈良时代(710-794)的鼎盛期,即圣武天皇(724-749)所處的天平时期,也是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盛唐文化的时期。它于728 年由圣武天皇下令建造,多次经历火灾,现在的规模只有当初的三分之二。目前的主殿是在1706年(江户时期)重建的。东大寺的南大门是日本最大的寺门。最早的大门曾在平安时代被台风摧毁,现在的南大门是镰仓时代的1199年(我国南宋时)重建的。重檐庑殿型屋顶在中国的建筑中属于高等级的规格,斗拱大而多,使悬挑出的部分也非常宽。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尊木造金刚力士像。中门用的是歇山的屋顶,中门连着一圈围墙,里面是大殿。大殿尺寸惊人,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它高达46.8米,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大殿内供奉着高14.85米的卢舍那像。卢舍那象征着智慧。当时日本的孝谦女天皇是武则天的崇拜者,所以她有可能是模仿武则天在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大殿有大斗拱支撑着宽大的屋檐,它的天花板是木格子的。大佛殿前的金铜八角灯笼是奈良时代的器物,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754年,鉴真就是在此大殿前设戒坛为圣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和孝谦女天皇受戒,随后又为其他僧众五百多人受戒。

唐招提寺Toshodai Temple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是由鉴真主持建造的,于公元759年始建,770年建成。它是一座海外唐式建筑的典范之作。它的布局是中轴线式,正中的金堂宽七间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屋顶两端有巨大的瓦制鸱尾。柱上挑出三重斗拱,支撑着宽阔的屋檐,比例协调舒展。它的结构和梁思成发现的唐代建造的山西五台县佛光寺非常相似。

清水寺Kiyomizu Temple位于京都市内东山区,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始建于778年。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清水寺坐落在山腰上,视野广阔,可以俯视京都,环境非常优美,春天是赏樱胜地,秋天是赏枫胜地。其中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正殿宽19米、深16米、依附锦云溪悬崖峭壁而建,离地50米高,由139根高12米高的巨大榉木支撑着,可以想象当年工程之难度。

平等院凤凰堂Hoodo Pavilion of The Byodo-in建于平安时代的1053年,原为贵族藤原赖通的府邸。由平安时代开始,日本的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面貌,逐渐走上了和中国不一样的道路。它是“和样建筑”的典范,如采用歇山顶、架空地板、出檐深远等等。它的设计奇特,颇像某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此堂外形秀丽,色彩鲜艳,比例和谐。它三面环水,平面似凤凰飞翔之状,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凤翅,后廊是凤尾,结构丰富。中堂歇山顶上的鸱尾是两只站立的金属凤凰。正殿面阔3间,宽为10.3米,进深两间,深为7.9米。它的观赏性比实用性更强,比如主堂两翼的侧廊,做成了双层结构,视觉上更华丽丰富,楼上这一层却是纯装饰性的,根本没有登楼的楼梯。

金阁寺The temple of the Golden Pavilion建于1397年。金阁寺本名鹿苑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它是由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鹿苑寺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因为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灿烂辉煌,非常华丽,所以鹿苑寺又被称为“金阁寺” 。但是昭和25年(1950年)金阁寺被一个见习僧人林承贤纵火完全烧毁,其中所藏的珍贵文物也被焚毁。金阁寺于昭和30年(1955年)被重建。

二条城Nijo Castle位于京都,它始建于战国时期的1626年。战国时代二条城是幕府将军足利家族的住所,松永久秀发动政变后足利义辉被杀,二条城被焚为灰烬。后来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又先后重修二条城。在江户幕府时期,二条城是将军在京都的离宫。二条城见证了两百多年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的兴衰成败,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强迫后水尾天皇到二条城拜见自己,幕府的权力几乎到达顶峰。而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在此主持大政奉还给明治天皇仪式。二条城外围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在城内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门、黑书院、白书院、内宅、位于城堡一角的天守阁及其它附属建筑。二条城的建筑相当华丽,建筑上装饰着大量的彩绘,而且大面积使用金色。二之丸御殿内的墙壁和门上都有狩野派画家画的精美壁画。二之丸御殿内的地板被称之为“鹂鸣地板”,因为人走在上面会发出黄鹂鸣唱的声音,可以防止外人入侵,其实是因年久失修造成的。二条城的庭院很大,最主要的有三个:本丸庭园、二之丸庭园、清流园。庭院布置得非常优雅,种植着樱花、槭树、红枫、松树、茶花等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植物。

姬路城HIMEIJI CASTLE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姬山(海拔45.6米)的古城堡,既气势恢宏又宁静优雅。由于其白色的外墙和层次叠叠的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因而也被称为白鹭城。据说姬路城是在1346年由一个叫做赤松贞范的武将开始建造的,现存建筑大多建于17世纪早期。城堡由80多座建筑物组成,其中有8座被视为国宝级文物。它拥有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姬路城的结构复杂严密,有三重战略防御工事,由三丸,本丸,二丸,西丸等部分组成。从樱门桥跨过护城河通过大手门进入三丸,三丸是第一道防御工事,有一个广场。菱门是穿过第一道城墙的城门。菱门内有一块空地,挖了一个叫做三国濠的池塘,再通过“黑門”进入二丸。二丸是一个中间隔离区域,可以通过“露水門”进入西丸。而从二丸进入本丸前面的菊井户,必须通过一个缓斜坡和布袋門,若想攻入本丸,是非常困难的事。从菊井户可以仰望大天守阁,它姬路城的最高建筑物,高度为30米左右。三座较小的小天守阁围绕着大天守阁,形成建筑群,气势恢宏。天守阁用了直棂窗和重檐歇山的屋顶。屋脊上装饰着巨大而华丽的鯱(日本海兽),它们是防火的辟邪物。围着西丸的是一排约300米的长廊式房间,是城主的妻妾们居住的地方。

日本的古代建筑远不止本文论及的这些,但从本文可以看出,日本古代建筑从早期学习、借鉴中国建筑,渐渐发展、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平.外国建筑史-从远古到19世纪[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刘曲(1975.02—),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