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技术下的围观式参与探讨

2020-09-10 08:25赵骞骞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参与投票、匿名信到如今的围观式参与。在我国,公民通过参与来影响政府决策,参与政策讨论,是因为现实中的参与渠道不健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一种新的参与方式,它能推动着我国民主化建设不断前进,但也不能忽视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阐释围观式参与的内涵,结合事件来说明围观式参与的特点,再从利弊两个反面来看待围观式参与,最后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新型参与形式。

关键词:围观式参与;网络围观;网络

我国信息科技的创新,网络的日益更新,上网人数也在大幅度增加,围观式参与由此产生。大量网民利用网络发表言论,表达意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有利于发挥大众所享有的自由言论权,这一新型参与形式可见是行得通的。本文简要梳理了围观式参与的内容,对此有个简单的认识和看法。

一、围观式参与内涵

围观式参与,一般是指大众借助互联网平台及相关的技术要素在网络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通过表达话语等方式,围绕一定的政策活动或者特定话题,进而展开的虚拟的集体围觀式行动,间接来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从而实现自身需求与利益的活动。

二、围观式参与的特点

近几年,能够引起大众讨论的舆论事件日益增多,各种引发舆论的事件都位于微博榜首。随后,各大平台、网站等媒介也纷纷参与舆论事件的报道,顿时引来网民的热烈探讨。大众对一些不好的做法持反对排斥态度,广大网民也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展现了各自的态度。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评论、转发微博等方式进行围观和参与,为媒体和公众制造热点话题。

自不好事件被爆出,很短时间内就引发公众的热议。网民一般通过点赞或转发等方式,在微博、论坛、APP等平台上,将关注焦点在屏幕上打出来,使得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或现象成为“热点”。可得知,只有出现某一重大社会事件,网民才有兴趣参与谈论。媒体的角色当然也不容小觑,媒体充当宣传报道的作用,为媒体报道增加了许多话题内容。

(二)围观参与的主体差异不同,共同推动事件朝某着一方向。

近几年,引发公众讨论的事件越来越多,不仅有幼儿园事件,还有其他热议话题,如电话诈骗案、网贷诈骗、学术不端现象等。这些事件如此触目惊心,不同的群体也参与其中进行议论。当然,除了重大事件的出现,政府部门对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在一定程度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网民的参与程度。虽然每个围观者的参与程度、参与目的不同,但他们多多少少在推动着事件不断发展。

三、如何看待围观式参与

根据以上的分析探讨,想必我们对围观式参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引发我的一个思考:这种新型的参与方式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的看待?依据目前已经发生的社会舆论事件,首先我们应简要分析它存在的合理性。

(一)围观式参与的正面效应

1. 有利于决策的结果更加民主

现实中的参与渠道和平台不能很好的满足公众的诉求,公众会产生不满。如民众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解决、相关部门处理的不及时、不公正,使得相关群体利益受损,造成公众与大众,最终对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如果政府决策不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没有社会公众的意见参与其中,想必决策结果很难体现出民主,民众的想法也难以真正实现,那么政府在制定决策时就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寻租行为、权力滥用等问题。

2. 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促进美好政府建设

现在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舆论的发展愈发畸形化、片面化、碎片化。大众通过网络来了解国家、社会、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充分地分享和交流意见,对事件的信息进行大量点击、转载、评论,网络围观这种形式可以让社会事件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下,形成网民们对该事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网民通过围观式参与来监督政府权力运作,政府也可以在公众的视野下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促进形成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美好政府建设。

(二)围观式参与的负面效应

从以上正面效应中,可以看到围观式参与在促进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长期来看,若对围观式参与这一新型参与方式不加以约束监管,网络围观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 扰乱社会秩序,增加政府管理成本

网络下的围观式参与是没有限制的,网民可以自由发言,但部分人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进行奇思妙想,有时甚至通过恶搞的方式,或是在互联网上通过发贴、转发微博等方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这些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迅速传播,引起大众恐慌,间接的扰乱社会秩序。针对这种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无疑会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增加难度,提高行政管理成本。

2. 网络言语不当容易损害公民权利

网民的教育水平、自身素养的差异影响着他们在网上的意见表达与评论,网民的好奇心使得大家在网络围观的过程中往往对当事人进行深层次搜索。网民们如果对某一事件太过情绪化,在网上肆意发表言论,不考虑后果,就容易对当事人带来伤害,影响其正常生活。部分网友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世界里往往失去理性,发表一些不适宜、缺乏依据的消息事实等,不仅没有更好的履行言论自由的权利,反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人的权利。作为公民,我们不仅要正确使用言论自由的权利,更要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在不伤害他人自尊、身心的前提下表达合理意见、看法,为正义伸张,向公平靠拢。

通过简要分析围观式参与带来的正反效应,提示我们在面对任何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的讨论时,都应该辩证的看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只看到一些片面消息,或者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的消息,网民若只是片面的盲目的参与讨论,容易使事件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四、网络围观下的网民参与建议

虽然网络围观下的网民参与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的价值,而应该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看待这种参与方式,并且积极寻找减轻负面效应的措施。

(一)积极建立政府部门与公众的回应机制

通过建立双方沟通互动平台,让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表达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现出来,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出回应,及时解答网民的疑惑与问题。当公众不满足现有的解惑,政府可以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在围观式参与事件中,有些是相关部门执法不当造成的,那么,牵涉到的相关部门需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还要监督涉事机关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是否公平公正。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事件的不良影响,第一时间解决大众问题,因此,我认为回应与沟通交流是政府处理围观式事件最重要的前提。

(二)相关部门应合理采纳公众意见

政府在處理某些案件过程时能尽量听取群众意见,将他们的诉求体现在决策中。如果政府在决策某些重大社会事件时,不听取民意,一意孤行,那么决策的结果就缺乏民主,缺乏有效性。这表明政府不仅要及时积极回应大众诉求,更要合理采纳公众意见。首先,政府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计算,将网民的意见信息在各大平台上整理出来。其次,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处理小组,让相关部门、专家对意见和诉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决定是否采纳。虽然这些流程比较繁琐,执行起来相对困难,但是我认为这些措施是有必要执行的,间接来提高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后续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公民网络素质教育

现如今,信息网络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须参与的环节。网络使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得到表达,海量信息让人们难以选择“有用”的信息,面对信息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很容易使公众对信息产生误解,导致政治参与过程的失序。因此,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是公民有效进行政治参与的前提。社会与政府要持续进行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青少年更要努力学习爱国主义精神,让其渗透到每个人心中。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让大众意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

五、结语

围观式网民参与是公民通过这种新型的、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意见,实现其利益需求,当涉及到弱势群体或政府是当事人的时候,最容易引起公众进行围观讨论,这也说明了这种参与方式的独特意义,从侧面加强了大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快速繁荣发展,围观式参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伴随着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这一新型参与方式,通过建立回应机制、合理采纳公众意见、加强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在围观式参与中的秩序。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学会规避网络参与的负效应,既要善于利用网络表达意见,也要擦亮双眼以防被泛滥的信息所蒙蔽。

参考文献:

[1]陆斗细,杨小云.围观式政治参与: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J].领导科学,2013(27):20.

[2]陆斗细. 围观式政治参与:中国网络参政的深层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胡泳.《网聚效应与围观政治》,南方都市报2010年版.

[4]金英喆.围观式政治参与[J].开封大学学报,2014,28(03):10-11.

[5]张爱凤.“围观”与表达——微传播播中的“文化政治”参与[J].中国图书评论,2018(10):40-46.

[6]幼教之荡: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舆情监测报告[OL].http:www.iime-dia.cn/59810.html,2017年11月24日.

[7]彭昊.论网络围观的伦理意蕴[J].网络财富,2009,(11).

[8]张淑华.网络围观:新媒体时代的“另类”公民政治参与[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06):12-14.

[9]张雷.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10]邱建新.为“网络公众舆论”正名——关于“网上群体性事件”概念适当性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9,(6) .

[11]徐丹丹.网络围观下的网络政治参与[J].中外企业家,2013(16):270-271.

[12]郑洁萍.围观式政治参与的依法引导研究[D].暨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赵骞骞(1996-1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在读,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合同外包、公民社会与治理等。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