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初探

2020-09-10 08:26黄丹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教学探究中学语文

黄丹

摘要:在中学整体教育质量逐渐上升,教育环境愈发完善的驱动下,中学语文进入了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其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愈发重视。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语文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为相关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思维;教学探究

引言:中学语文作为学生系统培养自身文字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其在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而为帮助学生将新型语文课堂内容融入自身知识体系,教师对语文思维培养工作愈发关注。语文思维作为学生转化文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串联各教学内容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培养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以興趣为引

处于中学学段的学生,自身心智发展迅速,但在尚未形成完善学习认知的情况下,其学习效率与其学习兴趣关联系较强,并且在个性心理的驱动下,生硬的教学干预容易激发学生抗拒情绪,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因为,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师应针对学生此项心理特征,以兴趣为引,提升学生语文思维活跃性,并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建立系统语文思维框架,强化其语文思维能力[1]。例如,在《桃花源记》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将文章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以动态水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在正式学习文章内容前,首先对文章内容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建立以画面为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令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将文中与教师展示的画面相对应的描写进行标注。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标注后,教师可再次播放演示内容,并设置抢答环节鼓励学生针对画面迅速说出对应描写内容,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通过该教学设计,教师一方面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画面与文字的转化过程中,运用语文思维将文章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提升其语文思维水平,一方面可通过设置抢答,提升学生语文思维活跃性,并使其在反复对照描写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印象,完成部分课堂学习任务。

二、以教材为主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时,应以教材为主要出发点,充分发挥教材内容排版顺序对学生语文思维成长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为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思维水平,教师可建立教材、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三位一体的思维训练模式,最大化课堂教学收益[2]。例如,在《写作 学习改写》的课时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可令学生简单回顾本章节所学文章内容,并节选字自身最喜爱的片段作为改写素材,按照教材要求改变该素材内容中的叙事视角,该写相应片段。通过该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可利用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对本章节所学的名著小说内容进行二次阅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节选合适的改写片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语文思维进行文章分析与判断,分析其与自身写作风格与功力的契合性。其次,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运用语文思维,完成改写素材与自身写作语言之间的转化,进而在多次转化过程中,提升自身语文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评选最佳改写文章,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其他学生文章改写的精妙之处,完成优秀语文思维的同化,并扩充自身写作储备。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建立多元化思维培养机制,以此提升语文思维培养效率。

三、增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重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收知识信息的状态,从语文思维培养视角出发,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于新型中学语文课堂。为此,教师应增加小组学习活动比重,以此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思考空间,为其语文思维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在《口语交际 讨论》的课时教学中,为促使学生提升对讨论的认知水平,并掌握其基本规则与技巧,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并为各小组提供不同的辩题,在明确辩论规则后,令其通过组内分工选出正方反方,针对教师提供的辩题进行辩论。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与辩论活动相结合,教师一方面可通过提供部分语句或文章片段作为辩论素材,促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能够支持自身观点的论据,提升其语文思维水平,一方面可借助辩论活动促使学生通过不同思维视角分析教师提供的文字素材,并在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思维碰撞与交流,进而拓宽自身语文思维视野,摆脱自身思维限制。在各小组完成辩论后,教师可令各小组负责评定辩论结果的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汇报,阐述本组获胜方辩题,简要概括双方观点。通过该环节,教师可令各小组跟随学生发言内容,及时运用语文思维处理脑海中的辩论过程的与信息,并通过总结归纳,体会讨论的精神内涵,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四、调换师生角色

为促使学生语文思维成长,教师可通过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利用逆向教学思维,促使学生锻炼自身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资源,令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上通过讲解课程知识点,向教师进行讲解,而教师则主要负责倾听与提问。通过该教学设计,教师可令学生通过运用语文思维消化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并通过课堂讲解进行二次强化,使其在讲解与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文思维能力调动对应知识理解内容,强化其语文思维能力[3]。同时,教师可通过及时提问,引导其发现自身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思维误区,进而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及时解决相应问题,弥补自身语文思维的不足。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彼此互相进行点评,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构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我反省三位一体的自我学习认知体系,并在体系中对相应课程知识或相关事物,形成自己的理解,实现课堂学习思维的有效发散,突破教材内容对自身语文思维的限制。

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各小组讲解内容,综合分析学生语文思维存在的不足,进而在后续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教学强化措施,为学生提供清晰地学习发展方向,促使其快速提升自身语文思维水平。教师也可通过要求学生运用语文思维,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借此培养其质疑精神,并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降低课程学习依赖性对其语文思维成长造成的不利影响[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语文教学发展趋势下,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为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思维水准,强化其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立足教材内容,从学习兴趣入手,并通过增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重与调换师生角色,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成长环境,充分锻炼其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生国.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46-48.

[2]罗小娟,陈佳欣.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5):58-64.

[3]刘波.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9):75-76.

[4]林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J].文学教育(上),2019(06):82-83.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教学探究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