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职蓝领培育

2020-09-10 08:26彭光细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蓝领工匠职业院校

摘要: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灵魂,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教育中如何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抓手,要采取有力的对策,加大弘扬工匠精神的力度,加快“蓝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时代的需要。

一、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

(一)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达到一定技术与技能高度的专门人才。而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它的核心在于: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且树立对具体工作的敬畏、对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对产品责任的担当、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执着、对客户需求完美的满足的追求。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高度统一, 是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的理想境界和形式上的追求。

(二)高职教育本身就是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一种教育类型,办学目的和宗旨,就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是能工巧匠,也是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级蓝领人才。目前,我们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1.3万所,在校生超280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1327所,年招生320万人,在校生超过10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7%和40%,高职院校每年为各个行业输送300多万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搖篮,承担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任。而高职院校作为传授职业活动的场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培养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技能过硬的职业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我国还有一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脱贫攻坚依然是重大挑战。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进一步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问题,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改输血为造血。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具有一定素质的蓝领人才,将大大提高家庭的年收入,从而实现脱贫。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灵魂

(一)工匠精神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这是对该成果的一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我们对工业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与世界文明接轨的桥梁和纽带。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工匠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二)工匠精神是现代高职教育的精神标杆。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高职教育树立一个志存高远的工作标杆,使得高职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低端员工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高职教育是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高职教育确立这样的标杆,会给高职教育带来全新的、本质性的改造,即:让它不仅见技术、见技能,也能见人的素质素养,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要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灵魂。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主要包含着“工匠精神”。

(四)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会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高职教育中如何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把工匠精神细化到日常行为管理中。日常管理是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学院以“项目化实施,系统化推进”的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加强日常行为管理,按照企业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在宿舍、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元素,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全过程,细化到学生行为管理、勤工俭学、文明宿舍创建、戒烟行动、早操晨练、劳动实践、社会服务等各环节,为将来走上职场提前磨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主文明的良好素养,提高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自觉和自信。

(二)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整合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课程,强化实训、实验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与具体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另外可采用学徒制、导师制的辅助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学生也能从导师身上学到很多的优良品质。 同时 坚持教师素质提升与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在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努力形成追求卓越的良好风气,提升教职工自身职业精神。

(三)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是直接办班形式,也可以是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实训设备等资源,同时企业也可定期选派员工到学校参加进修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企业选拔优秀的一线员工到学校进行讲学或实训指导,直接把企业文化、精神带到了学校。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紧密合作,更加注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缩短了学生和企业的距离,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也更加注重了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制度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亟需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蓝领”人才培养的对策

中共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职业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步伐,适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蓝领”人才培养。

(一)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进一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加快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按照企业需要订单式培養人才,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实现熟练就业。加快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企事业单位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讲课辅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一批适应产业需要和市场前景的专业和课程。积极推行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快速就业。

(二)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办专技职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我国区域产业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如邵阳的邵东特色产业是小五金,株洲芦淞区的特色产业是服装业,这些特色产业都是该地方的经济主脉,也是该区域百姓就业的重要途径,巩固发展这些特色产业与区域整体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每年年初,一边是地方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一边是地方的毕业大学生和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具备地方产业的一技之长。建议以“职教+产业+城市”融合模式办职教,如邵东办小五金为主专业的职业院校,株洲办服装为主的职业院校等,这样就会很好地解决以上矛盾,企业随时可以招到称心的员工,地方青年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为地方的发展和稳定带来诸多好处。同时,因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基本是本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招人的成本,给企业减压,也降低了企业员工流动率,使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得以保障,更有利于企业员工今后的培养和发展,留得住人才,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加大“蓝领”人才培养力度。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内涵可以理解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精益求精就是以细节决定成败,以完美为目标,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严谨,不投机取巧,确保质量,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销售力。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我们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中,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树立以“大国工匠”作为毕生追求目标的理念,邀请行业杰出工匠为学生作报告,把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蓝领”工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大国工匠”,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总之,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国高职教育才能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实现工业4.0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寿斌, 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 [N].中国教育报,2016-3-11.

[2]董刚, 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N]. 中国教育报, 2015-12-22

作者简介:

彭光细,男,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国际金融专业带头人。

本文为<湖南职业教育高素质蓝领培养机制研究>课题(ZJGB2016134)的初期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蓝领工匠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蓝领用工与薪酬激励新动向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致敬!老工匠
窘境中的高收入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