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课程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8:25吴爱连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社区教育

摘要:浙江省在全省各行政村开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基于社区教育与文化礼堂协同建设,以及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我们将孝道文化融入文化礼堂课程开发,以完善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发挥文化礼堂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社区教育;文化礼堂;孝道课程;教育功能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事理长袁雯讲到:要充分结合社区教育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发展,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為目标,补足社区教育短板[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富足的村民也迫切想让精神生活跟着“富裕”。更多的村居村落开始挖掘地方历史,传承文脉,重新回到“耕读传家”的精神乐园。2013年起,浙江省在全省各行政村开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礼堂。作为基层文化平台,以“接地气”的文化浸润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目前,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代表文化礼堂的“两堂五廊”已按标准完成配备。

物尽其用,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教育功能,是必成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一、中华孝道进文化礼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需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背景下,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并不矛盾。因为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关联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对照孝道文化,《孝经》里把孝也分为三个层面: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古代“事”与“侍”相通,“始于事亲”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属个人行为层面,“中于事君”是“服侍君主为继续”属制度准则层面,“终于立身”是“成就自己忠孝两全,孝道最终归宿”属文化理念层面。可见,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是一致的。

百善孝为先。中华孝道是中华道德的根本与先进者,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华孝道依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根基。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立足中华孝道。

农村文化礼堂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4]。由此,中华孝道进文化礼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需要。

二、课程化是社区教育和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根本保证

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在全省推行并实施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以“农民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定位,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我们对文化礼堂的调查中发现,当前文化礼堂几乎是“自由无序”状态。表现为目标不清晰、内容不具体、实施不科学、评价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文化礼堂建设没有协同社区教育建设,没有将课程化作为社区教育和文化礼堂协同发展的结合点。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委宣传部发文要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进而不融”、“融而不合”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礼堂建设缺少课程化资源支撑。唯有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学习、发展需求的课程,文化礼堂的建设才有生命力。

因此,社区教育机构要研究社区教育与文化礼堂的结合点,以社区教育课程的组织形态充实到文化礼堂的学教活动,推进社区教育和文化礼堂协同发展。

三、文化礼堂孝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凸显主题:目标更清晰。文化礼堂的根本目的是以各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手段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优化村民自治。正如:一个人的德性,始于孝,终于天地国家苍生[5]。

为凸显主题、突出目标,杉青港村通过整合地方资源,增设文化礼堂“报本文化主题馆”,展示“报本文化”的历史渊源、人文典故、本质内涵。“报本文化”缘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在平湖县城修建的报本塔和报本寺。“报本”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报本反始”意思是“受恩思报,不忘所自”,体现了先民对土地予以谷物生长条件的感恩之情。

在杉青港村还传承着“种好黄秧,望望爹娘”的感恩习俗。就是在每年早稻插秧完工后,家家户户的女主人会带上自家的鸡鸭去看望父母。据说这个习俗又缘起一个传说。传说从前有一条老“白鱼娘”在天上修炼,听说地上有一条杉青港河,那里环境优美,河宽水清。她想如此条件定能修炼成精,于是来到杉青港河,老“白鱼娘”与她的子孙后代生活得很是欢畅。但在咸丰六年(1856)五月十八那天,因久旱无雨、水浅见底,老“白鱼娘”因觅食搁浅而亡。子女们不见娘亲回家,到处寻找,昼夜不停,发现时已经是娘亲的遗骨和鳞片了。小白鱼们见娘亲祖宗死得如此凄惨,哭声惊天,泪如雨下,感动了河神水涨三尺,感动了雨神倾盆大雨。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必有一场夏雨,五湖四海的大小白鱼会到杉青港河“祭母”。

2016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十八),杉青港村在文化礼堂举办了第一届“白鱼望娘”文化节活动。通过《孝行天下》、《古桥换新貌》、《美丽杉青港》、《毒品真是害死人》、《垃圾分类就是好》、《我妈说句心里话》、《盛世龙腾》、《我的祖国》等文艺作品,演绎杉青港村的感恩故事。

这项文化礼堂学教活动,首次通过主题化的课程活动,发挥文化礼堂的教育功能,传颂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致富、美化乡村的美好情感。至今,“白鱼望娘”课程活动历时五年,已经成为文化礼堂课程开发的金名片。

(二)自编教材:内容更具体。自编教材是推进社区教育和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重要举措。

2019年起,镇、村两级社区教育机构立足课程建设四大要素,进入文化礼堂孝道课程教材编制。第一,以提升社区居民人文素养、社会公德、爱国守法为三维目标。第二,课程内容设七个单元,其中中华孝道的思想体系分析孝道文化对家庭、事业、社会、国家的积极意义;解读二十四孝故事,辨析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列举杉青港人的行孝方式,帮助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本村的一个传说、一座石桥、一名烈士、一个人才辈出的自然村落,叙说杉青港人的家国情怀;以现役飞行教员再立功、社会青年参与干细胞移植、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传颂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新冠病毒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升村民的科学素养;学唱《中华孝道》,牢记天地恩情。第三,课程实施共安排24课时,每课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和手段,如演讲、报告、表演、学唱、绘画、征文等。第四,每个单元均安排思考题,通过阅读者的个人反思,诱发自我评价,实现内化提升。

我们把自编教材命名为《醉美杉青港》,意为“由衷地欣赏杉青港的美”。就是以存在于杉青港村的典型的人、事、物,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身边人,充分发挥课程引领作用。

(三)分类取舍:实施更科学。文化礼堂也是一所学校,但这所学校的教学形式更开放、群体差别更是大。唯有分类与取舍,才能使课程实施科学有效。

首先是科学分类。面向不同人群,重新审视与合理规划。如面向小学生的“三点半学堂”,面向中学生的“暑期研学班”,面向老年人的“老年大学班”等。

其次是合理取舍。《醉美杉青港》是通用教材,针对不同人群可合理取舍。如中华孝道的思想体系因理论性强,不适合青少年儿童,可以换成《开学第一课》、《我和我的家乡》等视频,以青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让教育如春风;老年人更喜欢越剧、黄梅戏等,可以将理论材料改编成戏曲,让老年人自导自演,演绎孝道文化的精彩;对成年人要深化家国情怀,激发情感共鸣。《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6]。意思是:身为子女要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四)注重实践:评价更全面。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目标、编制和实施是否实现教育目的。

孝道课程是综合性实践课程,与自然、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其课程评价强调以村民的价值判断、思想情感以及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有效提升村民的政治觉悟、公德意识、个人素养为目标。因此,课程评价注重亲历性、多元化与实践性。如《醉美杉青港》第五单元思考题:⑴结合你的工作岗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谈谈你将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⑵请介绍你身边的人是如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编制这样的思考题是以行为实践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如2020年春节,在疫情面前,杉青港村的每一个村民都能自觉居家隔离;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愉快地接受推迟婚礼的要求;更多的党员干部、青年团员、普通群众纷纷参与卡点值守、信息调查、广播宣传等。涌现了一大批防疫优秀志愿者、防疫优秀网格员、防疫优秀网格长,以及兴村治社名师。这些变化都是孝道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最为典型的是本村青年顾浚卿,一名普通的社区保安,两个孩子的年轻爸爸,可他两次义务献血后又参加了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成功延续了素不相识、远在江苏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位年轻妈妈得到了治疗,也保住了一个完整家庭。他也因此获得浙江省“红十字公益之星”、嘉兴市公安局“二等治安荣誉奖”、平湖市文明办“平湖好人”等评价。公德意识在杉青港村再放光芒。

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村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文化礼堂课程建设还要与村中心工作相吻合,如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等道德训练。而道德训练需要组织者根据目标要求,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使文化礼堂课程教育超前预设,提前介入。

参考文献:

[1]袁雯.以新時代教育理念引领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发展[J].中国社区教育,2018(5).

[2]邹凯.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联[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3]贾德永.礼记·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267.

[4]东阳市文明办.农村文化礼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J].精神文明导引.2015(2).

[5]辛丽丽.孝[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2.

[6]冯慧娟.孝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12.

作者简介:

吴爱连(1968-11),男 ,籍贯:浙江平湖,民族:汉族,职称:高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社区教育规划课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背景下中华孝道乡土课程路径研究》(编号:SQ20y12)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社区教育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