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博物馆工作

2020-09-10 08:55余思哲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新时期博物馆

余思哲

摘要: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当地悠久历史和独特人文底蕴的城市名片,更是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之一,促进沿线地区思想文化交流,也对地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意识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大好形势下,如何使博物馆的收藏、教育、研究等功能得到全方位发挥,已成为文博事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公共文化

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但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其教育工作的展开受到限制。对此,博物馆与纪念馆应创新自己的工作理念,用多种方式展开工作,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一、坚守阵地,抓接待

针对博物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把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讲解员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创新性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求讲解员坚持每天5分钟岗位练兵,定期组织瓜州文物青年读书会活动、讲解员讲解技能礼仪规范培训、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有效地激發了年轻职工的职业意识。更加注重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参观体验感,采取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外出参观培训等形式,最大限度扩大职工知识覆盖面。

二、对做好博物馆工作的一点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就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从思想观念看

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的藏品讲解,仅仅以博物馆藏品为主,更多的是针对实物特征的讲解,讲解手段也主要以文字展示、口头讲解为主,大部分藏品仍是在“深闺”中。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民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博物馆藏品讲解的重点逐步发展为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来阐明藏品丰富内涵、现代意义,同时范围也延伸到民众感兴趣的社会文化课题等方面,博物馆的教育意义等作用逐渐显现。

(二)从政策机遇看

党的十九大,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对博物馆事业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等方面,提供了多重利好。

三、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博物馆工作的思考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作用,有利于加强文物的保护、发掘、管理、研究和利用,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就博物馆事业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明确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歷史性变革,博物馆数量、参观人数、服务水平均明显增加,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博物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显现,给民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已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博物馆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无论是从思想观念、政策机遇看,还是从县情实际出发,都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推动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的强进动力,越来越多的民众渴望走进博物馆,渴望从文物中汲取优秀文化传统的“养分”。新时期面临新机遇,我们有义务更有职责,要把博物馆事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新发展。

(二)要发挥好新时期博物馆阵地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传承的载体,能更为具体的展示历史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展览形式,丰富藏品种类,提高讲解水平,让民众见识博物馆,见识馆藏文物,使更多的宝贵文物从“深闺”中走出来。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出发点,结合重大纪念日,通过采取巡回展览、播放宣传片、举办学术研讨等方式,不断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心。要让博物馆走进校园,有针对性的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文博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开发手工制作、创意书画、剪纸等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的互动体验活动,引领青少年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要不断加强馆际交流,将其延伸到省市内外,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形式多样的对外展览活动,有效提升文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扩大博物馆对外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博专业人才优势,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挖掘现有文物的价值,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为地方文物保护事业奉献更多的智慧。

(三)要坚定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使命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策划与展览或与博物馆相关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不断为博物馆聚拢人气;采取公益讲座、夏令营、动手做等活动,有效拓宽民众对博物馆功能的认知,增进社会对博物馆教育特点的了解。要增强藏品展览的生动性、多样性,在讲解过程中融入文物的历史背景,以更加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将文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民众面前。要充分借鉴微信、微博、电视等媒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凸显文物的张力。要聚焦市场开发,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在市场开发及产品包装上狠下功夫,推出市场前景广、地域特色明显的文创产品,持续宣传博物馆及县域影响力。要适应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文博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升文博事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突破现有用人制度,大胆聘用创新性、复合型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 邱雪洁 . 浅谈新时期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以福建博物院为例 [J]. 福建文博,2012,02:88-89.

[2] 冯莉 . 浅析当前博物馆教育工作新的发展趋势 [J]. 文物世界,2016,04:61-63.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新时期博物馆
博物馆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