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 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0-09-10 08:55程媛媛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模式党建

程媛媛

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关键词:党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新模式

一、静海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既是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能力彰显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的理能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科学发展的理论创新。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软弱、缺乏自我治理,缺乏提升自身的职能能力的意识和行动,无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缺失。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力量不足,主要以村委会为主,农民自觉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事务的意识淡薄,解决新形势下一些矛盾纠纷的有效招法不多,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时的思维方式、作风和服务能力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信息化建设尚需加强,导致基层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空间不大、渠道不畅,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

(三)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期盼更加透明、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很多农村没有集体经济,从而导致许多治理活动和具体措施无法开展。

二、分类施治,打造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四加”和“三安”模式

(一)统一部署,在村街构建“四加模式”。

一是“党支部+综治中心”统领全局。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综治办主任,并以此为核心推进村综治中心建设,由一名村委会委员专门负责日常社会治理工作,村“两委”成员每天轮流在综治中心坐班,负责接待来访群众,掌握各类情况信息,定期通报,将村党支部建设与村综治中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推进。

二是“网格化+十户联防”实现治理全覆盖。在形成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的基础上,探索“十户联防”制度,按照10至15户的标准将全村划分为若干联防单元,选拔负责任、热心肠、敢说话、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联户长,在所辖区域组织村民开展邻里守望、巡逻巡护等工作。张贴体系架构图,接受全体村民监督;悬挂联户标牌,发放一张联系卡,公布联户长姓名、联系方式、所辖范围、工作职责;配發一本《联户手册》,详细记录巡查情况、举报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联户长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了解联户群众思想动态,重点排查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非法传销、涉枪涉爆、制假售假、出租房屋等方面问题,做到人人出力,攥指成拳。

三是“三防+五保”维稳秩序。坚持“以防为主,防保结合”,明确十户联防长“三防五保”工作职能,将“十户联防”网格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中“三防”为防火,防盗,防传销。“五保”为保净,保民,保稳,保安全,保宣传,打造村街平安守护点、村民自治联系点、社情民意反映点。

四是“法治+自治”化解矛盾。积极建立以专业法律工作者与村内有威望的热心群众参与化解相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从法、理多角度入手解决矛盾纠纷,让村民议事有了主心骨。

(二)选树典型,打造“三安建设”模式。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津海街村为典型开展维护村街安定、促进群众安心、保障生活安居系列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维护村街安定。把确保村里稳定平安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组织专门力量及时排查村域隐患和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治理形势,对发现的矛盾纠纷、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均给予合理的解决及回复。健全完善村综治中心,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乡村警务室和视频监控室,丰富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两本台账,对重点人员重点掌控。

二是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促进群众安心。村党委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定期举办村民大讲堂,组织村民学习最新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向村民弘扬爱党爱国、孝老爱亲的乡风,勤俭自强、责任担当的家风,尊师重教、读书明理的民风,努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让村民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

三是健全多层次民生保障机制,保障生活安居。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上下功夫,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款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为本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补贴;大力加强生态宜居建设,开展道路硬化工程、街道亮化工程、村庄净化工程;展居民燃气改造,村民日常生活全部利用清洁能源;开展庭院美化工程,对原宅基地实行危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重点部位、繁华场所、人员聚集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强化信息收集,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社会治理实践总结,我们认为要实现社会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完善基层党建引领治理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制度优势。

(一)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的思想。各级党组织要统一思想,不断加强城市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党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政治引领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基层党组织实现对社会中多元治理主体的监督管理,使社会治理在依法依规的轨道上平稳有序运行。

(二)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精准把握居民需求,让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全过程。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掌握社会群众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源泉。以人民获得感为工作评判标准,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为对高质量的服务供给的需求,社会治理创新要在不断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精细化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三)以问题为导向,聚力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社会治理中,从政府到社会、从组织到个体都要树立问题意识,深入到群众中听民意、察民情,小到环境卫生,大到城区规划等紧抓不放,建立问题清单,为落实精细化服务提供标靶。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对人民群众切实的期待与需求及时回应,积极建设综治、信访、司法一体化办公平台,有效化解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纠纷。推广“一站式”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彻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长效化。强化政治保障,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系统构建。在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的治理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活动的理论学习作用,完善“党员联系报到”制度、党员考核办法等,把从严治党要求转化为抓细、抓严的具体标准。制定人、财、物向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倾斜制度。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人、财、物的保障,推动人才政策、经费预算、治理资源向基层倾斜,确保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达到长效化。

猜你喜欢
新模式党建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