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新模式

2020-09-12 14:22
国企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理

报送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主创人:胡明春 王平

创造人:梅文辉 赵玉洁 张其政 王健 刘扣贞 胡金明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以美为首的战略威胁与军事遏制不断升级,东海、南海主权控制和争夺更加激烈,区域突发性风险急剧增加,周边国家影响和边界冲突有增无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国际军事贸易不断扩大,我国军事装备在国际市场备受瞩目。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国家安全成为整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作为武器装备建设、守土卫国的国家队,必须充分认识、全面落实强军强装的要求,践行使命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支撑国家安全战略,助力民族复兴大业。

[关键词]“五精”管理;协同开发;高端人才基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简称“十四所”)始建于1949年,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是从事国家战略产业并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核心骨干研究所,现有职工5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及省部级专家150余名,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2亿元。十四所坚守“尽责、创新、卓越、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了“海之星精神”“天虹精神”“预警机精神”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只争朝夕、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十四所人作风,形成了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先后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出色完成了关键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被国家领导人誉为“雷达旗帜,电子翘楚”,被军方首长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面向新时代,十四所作为中国雷达的旗帜和标杆,国家预警探测领域的引领者,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斗志昂扬地向“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迈进。

一、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的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的实施背景

(一)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迫切需求

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以美为首的战略威胁与军事遏制不断升级,东海、南海主权控制和争夺更加激烈,局部突发性风险急剧增加,周边国家影响和边界冲突有增无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国际军事贸易不断扩大,我国军事装备在国际市场备受瞩目。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国家安全成为整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作为武器装备建设、守土卫国的国家队,必须充分认识、全面落实强军强装的要求,践行使命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支撑国家安全战略,助力民族复兴大业。

(二)顺应装备建设形势,生成装备战斗力的根本需求

当前装备建设已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战斗力生成已成为强军建设唯一的根本标准。习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装备建设战略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要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并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雷达作为“三军之眼”是现代化战争的核心装备,其战斗力关乎战场全局、官兵生命和战争胜负。军工企业必须加速改善装备作战效能发挥和战斗力生成问题,实现从交付产品向交付能力转变,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

(三)持续保持引领地位,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新旧动能急需转换关键阶段,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国防科技体制、装备价格改革等进一步加剧装备市场竞争。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四所必须创新装备研制管理机制,尽快解决装备需求确定系统性不够、产品研发周期偏长、生产快速响应能力不足、服务保障手段单一、项目管理精细度不够等问题,形成与十四所国家核心研究所地位、与十四所发展愿景相适应的新型研制能力,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十四所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引领地位。

二、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的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双轮驱动协调发展,战略牵引“五精”管理

十四所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战略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所领导亲自挂帅,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健全战略管理组织架构,成立战略规划委员会,确立了“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愿景,并不断转变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在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基础上,十四所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践行新责任、新担当,针对装备研制,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全面形成了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将其列为本所发展战略落地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五精”管理实施过程中,所领导率领广大员工以“系统思维、流程规范、数据说话、持续改进、责任落实”为总要求,逐级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实施跟踪、考核与激励,并年度滚动修订目标计划,确保“五精”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二)聚焦目标建章立制,构建“五精”管理体系

十四所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依托以“数字、互联、智能”为特征的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及知识工程等技术方法,围绕装备研制从需求确定、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直至使用服役的实现主过程,实施以“精准需求,精心设计,精益制造,精确保障”及全过程“精细管理”为特征的循环迭代闭环管控,由此构成十四所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体系(见图1)。

十四所为保障“五精”管理实施,启动了多管理体系融合工作,以装备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将相关装备研制的项目、技术、质量、安全、保密、内控等管理體系及其配套制度,按照“一业务一制度一流程”的思路进行融合和升级改进,建立了一体化的“五精”管理体系。

按照一体化“五精”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十四所针对装备研制全流程涉及多领域、多业务、多环节和多要素等特点,拆解细分装备研制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环节,建立分领域、分阶段、分活动、分职能的二维矩阵流程图,实现装备研制过程全面显性化。

十四所还围绕装备涉及的具体专业领域、应用环境和活动作业等,制定相应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1400余份,如数字化样机标准体系、通用质量特性标准体系、设计规范体系等。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及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规范,为保障“五精”管理长效落地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全面实施“五精”管理,保障装备战斗力生成

1.融人体系迭代验证,精准确定装备需求

装备研制需求确定是装备实现的首要前提,是装备设计的顶层输入,其充分和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装备战斗力生成的设计、制造和保障。针对过去需求确定局限于单装论证、系统性不够等问题,采取以下做法,使装备需求确定更加高效、充分和准确。

一是数字化论证需求。面向未来战争“信息主导、体系协同、全域作战”的大需求,从全视角、多剖面将雷达装备纳入“五大作战体系”(反导作战体系、空间攻防体系、战区联合体系、远洋作战体系、全球监视及打击体系),开展需求分析,进行装备指标体系数字化论证,细化需求颗粒度,建立需求规范。

二是实战化迭代需求。针对确定的需求规范,开展作战场景仿真,形成红蓝体系对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动态评估装备具体功能、性能和保障能力等,验证装备指标体系完备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与顾客的充分沟通和不断迭代,精准确定约束条件和能力需求。

三是建立需求闭环链路。以确定的需求为出发,构建装备完整的需求逐级细化分解、传递与追溯链路,实现装备需求在研制过程中全程监控,保证各过程之间的需求可追溯性,实现装备需求确定的科学化、定量化和高效化。

2.模型驱动协同研发,实施装备精心设计

装备设计是将确定的需求转化为装备制造、使用保障所需技术文件和设计图样等的过程,其质量决定了装备固有作战能力。针对装备设计协同性不足、实物验证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等问题,采取以下做法,确保装备设计满足需求,达到“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

一是构建协同研发环境。建设智能研发平台,集成各专业设计工具、设计规范、准则等,保证装备设计信息在设计团队之间及时充分准确地传递,实现多专业设计与优化过程的紧密协同,提高了研发效率。

二是实施数字化仿真验证。运用MBSE的方法论,以需求为输入,构建装备数字化样机,并运用样机贯穿于设计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类分析、试验、检飞等大数据,按Top Down模式进行详细设计,准确传递设计意图,实施多维度、多学科的虚拟仿真与验证,实现从实物验证向虚拟验证的方式转变。

三是情景式推送研发知识。运用知识工程的方法,依托协同研发环境,构建知识资源网络,对研制知识进行构件化封装,提供人机交互式的知识服务,实现基于参数化的功能样机建模和基于技术文件规范要求的一键响应;根据设计需求,情景式推送知识,并根据仿真验证的结果,主动升级研发平台中的设计参数、算法和模型库等知识,实现知识共享,降低研制风险,提高设计质量。

3.数据贯通柔性生产,实施装备精益制造

装备制造是依据设计过程输出的设计图样、工艺文件等完成装备零部件生产、整机集成,保证装备设计固有作战能力的过程。针对装备制造过程信息分散、可视化程度不高、生产快速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采取以下做法,使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确保及时高效的满足装备建设需求。

一是贯通设计与制造数据。依托信息化平台,统一装备结构和工艺设计数据管理系统,以结构数字样机为输入,构建工艺数字样机,实施三维工艺仿真,实现数字化样机从设计端到工艺端的全面贯通,并对装备零部件、整机总装总调的工艺全面结构化、数字化,用结构化、数字化的工艺数据驱动制造,使制造数据更加完整准确。

二是生产组织柔性化。根据装备生产需求,依托制造执行、企业资源等管理系统,通过订单下达、排程优化、制造执行、物料配送、自动测试全过程集成互联、可视,实现生产计划、质量、物料、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数据的及时采集,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决策,快速实现柔性化组织生产,提高了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响应能力。

三是制造过程智能化。针对装备制造特别是核心组件,建设智能生产线,基于“感知、分析、决策、反馈”的闭环系统,深度感知制造过程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工艺专家知识体系,实施制造过程自适应优化控制,实现组件智能制造,大幅提高核心组件制造产能和质量。

4.超前实时靠前服务,实施装备精确保障

装备保障贯穿装备研制全流程,也是装备在役期间战斗力生成和维持的最终过程。过去,十四所主要依赖不断加大备件和人员投入、以事后維修为主实施保障,这一做法已无法满足如今训战一体化装备的高频次、高强度、成体系对抗演练的保障需求。对此采取以下做法,确保了装备的战斗力生成,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作战需求。

一是超前规划保障资源。根据平时、战时保障需求,在装备研发阶段,运用保障知识,构建保障数字化样机,模拟和分析战场情况,同步进行保障性分析设计,规划设计保障资源,并根据一体化服务保障平台反馈历史保障信息,不断优化迭代,确保装备保障资源的提前设计、规划与配置。

二是推行实时健康管理。在装备上配置在线监控与智能诊断管理平台,实时采集装备健康数据,利用专家系统实施装备故障智能诊断与健康预判,根据装备健康状态开展主动维修,确保装备始终处于健康、高可用状态。

三是实施军民融合一体化保障。构建军民融合一体化的专职化靠前服务保障组织,依托覆盖装备、人员、器材等信息的综合保障可视化系统,快速响应保障需求、共同执行保障任务,合理调配各方保障资源,实施数字化培训、远程技术支援、现场处置、智能引导排故,实现装备保障敏捷高效。

5.九表矩阵全局掌控,实施装备精细管理

装备精细管理贯穿了装备需求、设计、制造和保障全过程,是保证研制各项业务活动落地的重要手段。针对过去技术线和管理线协同度不高、项目计划分解不够精细、计划对研制工作牵引不强等问题,采取以下举措,使装备研制全流程业务活动管理更加精细化、透明化、高效化,促进了装备研制任务又好又快完成,有效的保障了装备战斗力生成。

一是实施“九表”矩阵管理。以需求和技术为牵引,分领域按装备电讯、结构、软件、数字化样机、关键技术攻关、物资器材、制造、试验、保障设备九个维度分别建立表单,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以“九张表”实施“拉动式”矩阵管理,提前释放装备研制风险等。

二是推行结构化研制流程。建立装备研制结构化流程,依托信息化平台,运用装备WBS(工作分解结构),进一步分层分级细化业务活动计划,用条目化的任务驱动研制业务流程,做到研制计划覆盖“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实现项目管理和研发协同管控一体化。

三是运行可视化“驾驶舱”。依托信息化平台,采集装备研制过程多维度数据,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业务预警、管理决策等模型的建立、数据挖掘和分析,形成各层级可视化“驾驶舱”,实现装备研制风险的事前预警和科学决策。

(四)建设互联协同环境,提供“五精”管理平台

以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为驱动,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投入数亿元,基于“五精”管理体系标准明确的流程,融合装备实现过程和管理支持过程两条主线,不断升级或新建装备研发、制造、保障和管理等信息化业务子系统,定制各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控制环节和决策点,并

将各子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打通内部接口,实现各系统、各业务、各流程互联互通,建成了以“数字、互联、智能”为特征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装备研发、制造、保障等过程贯通,实施以管理决策支持为核心,从多维度出发的端到端上下穿透、全息感知、透明管控和智能决策。

(五)建设高端人才基地,文化指引“五精”管理

为推进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不断高标准持续引进优秀硕博研究生及获国家和省市高技能竞赛佳绩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组建各领域各专业核心技术团队,培养壮大各类高端人才队伍。

成立了“十四所大学”,形成了领军型、骨干型、工程型人才培训体系;推行跨部门锻炼、竞聘上岗和轮岗,助推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推行技术成果和管理创新专项奖励、岗位分红等激励措施,使广大科技和管理人才最大程度享受到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形成全所“五精”管理高度协同的实践合力。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把数十年来积淀形成的价值理念、科研作风、工匠精神,凝聚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核心价值观和“责任、创新、卓越、共享”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铁肩担大任”的“责任文化”“做就做到最好”的“成事文化”,通过“装备综合提升工程”“责任落实年”“事业、职业、专业”等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推进“五精”工作落地,做到“五精”管理知行合一。

三、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目标的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管理效益显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的实施,助推十四所获得了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掌控了预警探测领域、新体制雷达系统、前沿算法及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在业界率先发布“五大作战预警体系”,装备研制能力大幅提升,研制周期大幅缩短,高质量完成了各项重大军事演习和索马里护航、70周年阅兵、中印边境战备等重大军事任务,在任务翻倍的情况下,重大任务保障成功率100%,作战任务完成度100%;成功保障了我国历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极大提升了国家军事实力,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十四所在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所长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二)保持市场引领,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的实施,助力十四所创建了“天虹”“海之星”等18个知名品牌,雷达探测装备与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研制了国家预警探测领域80%以上的骨干装备、90%的大型骨干装备,在国际上能与發达国家同台竞争,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南亚、南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效益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人均产值等各项财务指标均处于业内较高水平。

(三)铸就国之重器,行业地位直逼关俄

装备研制全流程“五精”管理确保了十四所始终引领国家预警探测技术发展,装备水平国际先进,综合能力比肩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同类装备,被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十四所研制的机载预警雷达填补了我国大型预警机空白,精密测控雷达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撕掉了隐身飞机的外衣,“中华神盾”舰载相控阵雷达为我国海军走向深蓝圆梦,华睿系列DSP芯片已成为我国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十四所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重点工程突出贡献单位、军工重大贡献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