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资医师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0-09-15 07:18杜瑞杨佳林朱晓东邓明明孙广超尹刚付炳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4期
关键词:距骨年资踝关节

杜瑞,杨佳林,朱晓东,邓明明,孙广超,尹刚,付炳金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2016 年3 月至2018 年8 月收治的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患者,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分别采用传统方式和3D 打印技术辅助完成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纳入标准:①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②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治疗方案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无其他疾病,能够耐受手术;④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②既往有距骨缺血性坏死或胫距、距跟关节炎;③患有糖尿病足、皮肤破溃、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下肢血管疾病;④不同意手术方案并拒绝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⑤未获得完整随访资料。

每个医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患者和手术方式,共分为低年资传统组(A 组)、低年资3D 组(B 组)、高年资传统组(C 组)、高年资3D 组(D 组),最终获得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28 例,其中低年资传统组男5 例,女2 例;年龄(41.2±7.48)岁,平均42.1 岁;低年资3D 组男6 例,女1 例;年龄(43.5±6.29)岁,平均43.3 岁;高年资传统组男6 例,女1 例;年龄(42.1±6.96)岁,平均43.6 岁;高年资3D 组男7 例,女0 例;年龄(43.9±7.87)岁,平均44.7岁。本研究中低年资医师工作年限为5~10年,共2名。高年资医师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共2名。所有医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三甲医院工作。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抬高患肢、制动、消肿、止痛等。B 组和D 组应用3D 距骨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及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辅助术前谈话等,由未参与本次研究的医师记录医师术前谈话时间、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满意度,并有患者及其家属填写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表。

1.2.2 手术过程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抬高患肢3~5 min 后气囊止血带充气加压(压力为40~50 kPa)止血。对于移位不明显距骨体部骨折采用踝关节前内侧入路。对于移位明显距骨体部骨折,均采用踝关节前内侧入路行经内踝截骨,充分显露距骨颈部、体部、顶部及距骨下关节内侧面,清理骨折断端,撬拨复位骨折,恢复关节面平整,直视下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 线机透视,再次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用2~3 枚3.5 mm 或4.0 mm全螺纹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螺钉帽埋入软骨下骨或皮质骨,以免影响距舟关节活动度。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放置橡皮条引流,加压包扎伤口,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B 组和D 组在手术台上放置灭菌消毒的已模拟螺钉固定的3D 距骨模型,指导术者克氏针植入位置及植入方向。

1.2.3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抬高患肢,持续烤灯照射。患者术后前3 个月内每月行患足X 线或CT 检查,3 个月后每隔3 个月复查1 次。

1.3 主要观察指标

①术前谈话时间;②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满意度调查表;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④患足发生距骨坏死、距下关节关节炎、踝关节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⑤AOFAS 踝与后足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将各组间基本资料进行比较,4 组间基本资料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各组术前及术中资料分析

将各组间的术前谈话时间、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如下:①B 组中所有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 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优于高年资传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C 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与D 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低年资医师在应用3D 打印技术治疗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方面能明显减少术前谈话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以及满意度,缩短学习曲线;对于高年资医师来讲,在应用3D 打印技术治疗SneppenⅡ型距骨体骨折方面也有帮助,但相对影响较小。详情见表2。

表1 临床基本资料

表2 各组术前及术中资料分析

2.3 并发症比较分析

4 组中共有2 例发生切口感染,A 组和C 组各1 例,为浅表组织感染,给予抗生素及伤口换药后好转出院;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皮肤坏死;A组1例患者在术后3 个月下地行走时出现疼痛,给予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及加强功能锻炼治疗,术后6 个月随访时疼痛缓解,B 组1 例患者在术后5 个月出现内固定物位置疼痛,于术后8 个月去除内固定物后疼痛明显缓解。A 组1 例患者术后5 个月发生距骨坏死,所有患者术后1 年随访时均未出现距骨骨不愈合、踝关节关节炎、距下关节关节炎;各组患者骨折无螺钉断裂的发生。

2.4 患肢功能恢复的比较分析

根据AOFAS 踝与后足评分,A 组患者:AOFAS评分为85.47±1.23 分,患者优良率71%;B 组患者:AOFAS 评分87.35±2.17 分,患者优良率85%;C 组患者:AOFAS 评分为87.44±1.58 分,患者优良率85%;D 组患者:AOFAS 评分为86.98±2.03 分,患者优良率71%。末次随访患者时完成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 分,得分即患者满意度),各组患者AOFAS 踝与后足评分及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组间AOFAS 踝与后足评分、优良率、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

图1 3D 距骨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及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

图2 男,51 岁,车祸伤致左距骨骨折,3D 打印技术辅助下行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 讨 论

距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由于距骨无肌肉或肌腱附着,表面60%以上为关节软骨,无独立血管滋养,仅靠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形成血管穿支供血,一旦治疗不当,极易造成距骨缺血性坏死、畸形愈合以及踝关节、距下关节关节炎[1-4]。目前距骨体骨折主要依靠Sneppen 分型:Ⅰ型为距骨滑车的压缩骨折,仅累及滑车的内侧或者外侧,不伴有内外踝部分;Ⅱ型为冠状面的剪切力骨折;Ⅲ型为矢状面的剪切力骨折;Ⅳ型为距骨后突骨折;Ⅴ型为距骨外侧突骨折;Ⅵ为距骨体粉碎性骨折;距骨骨折坏死率及功能转归随分型等级增加而逐渐递增。因此对于低年资医师来讲,距骨骨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5-7]。

本次研究采用3D 打印技术,对比、分析3D 打印技术在SneppenⅡ型距骨颈骨折中对低年资医师以及高年资医师的帮助。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低年资医师3D 组在术前谈话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低年资医师传统组;高年资医师3D 组与高年资医师传统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D 打印技术对低年资医师来讲,能明显减少术前谈话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透视次数,而对高年资医师影响较小[8]。3D 打印技术可作为连接二维平面到三维实体转换的桥梁,可个性化的评估骨折以及相对完善的制定术前治疗方案[9-10]。在本次研究中低年资医师应用3D 打印技术弥补了自身经验不足,减少了术前谈话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弥补了本身手术经验缺乏导致的影响,能够明显加快学习进程。

但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手术模拟与实际手术操作仍有一定的差距,3D 打印技术仍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11-16]:①本次研究的病例数相对较少,缺乏大样本的验证;②本次随访时间短,对远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没有进一步的研究;③此次研究没有打印距骨周围的软组织,不能显示包括踝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及韧带,不能提供可预手术的完整实体模型;④3D打印技术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进行大规模的实施。但是,3D 打印技术提供的精准手术理念和技术体系是可信的,可明显缩短低年资骨科医师学习年限、加快低年资医师手术成长速度,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距骨年资踝关节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低年资护士手术体位安置流程规范性床旁观察分析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