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管理的探讨

2020-09-21 08:33苏雨戴豪泽张宇
管理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媒体

苏雨 戴豪泽 张宇

[摘 要] 科技期刊既具备学术交流的功能,也具备媒体传播功能。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也为科技期刊编辑指引了新的编辑工作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需大力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管理,实现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跨越。

[关键词] 科技期刊;出版管理;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逐步兴起,传统纸质刊物的出版受到了极大影响。在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必须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创新管理观念,对传统的工作方式予以优化,同时借助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使期刊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从而逐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市场占有率。

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应用创新化管理制度

据相关调研显示,我国较大规模的科技期刊出版企业,已经率先应用了国外最新的人才管理制度方案。在管理的全过程中,注重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削弱了不同层级间信息,工作交流的阻碍,使其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自主性。因此,据上述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为了更好地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应当先从管理制度上入手。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以及工作思维创新几大方面。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用以指引编辑的工作方向;其次,为提升编辑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等。考核工作是出版企业危机意识建立的基础,是根本环节,通过引入部门间的业绩考核,更能在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外部适当施加考核压力的方法,提升编辑工作的活力,为期刊的发展奠定优良的管理基础[1]。

与此同时,应鼓励全员参与科技期刊的管理工作,并倡导其将自身对工作中存在的意见予以提出,让每一位编辑都能参与到期刊的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对科技期刊的选题、栏目的策划、用户读者群的运营等工作,都需要让编辑人员予以参与,从而使内容的定位更加倾向于读者的喜好。其次,从科技期刊的组稿直至发行过程中,都应当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态度,要将整个出版工作作为自身的工作职责之一,大家共同向着一个方向努力,以获得更好的编辑成效。

二、注重出版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由于我国当前科技期刊主管—主办—出版的三级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科技期刊出版已成为一类需求量较大的业务之一。同时经由科技期刊编辑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立,使得各大企业资源的共享程度得到极大地提升。在期刊媒体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科技期刊发展协会的成员都应当以集权化发展为目标,数字化为手段,分时、分布地组织实施资源整合的进程,促进行业内编辑资源的共享,构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与体制保障。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以期刊、专栏为管理节点,重视每个环节编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其中,可分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与质量控制四大方面。

进度控制。科技期刊的出版时间决定了进度控制的时间点。通过对各个出版环节的有机把控,在不同的时间衔接不同类型的工作,确保书稿能够按时印刷,按时出版[2]。

成本控制。每一期版面,需要考虑各工作环节的成本控制。从当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期刊只有靠着高校或财政机构的拨款才能运营下去。因此,编辑人员在对文字版面进行编排时,尽量以整张纸印刷内容为主。在文字的编辑方面,约稿时可以告知作者提供软盘,借助现代化编辑出版手段的应用,尽量在网络上代替纸质供稿环节。在专家团队的聘请方面,需按照当期的资金定额,仔细估算各项目组成员的报酬,作者应得的稿酬等等。

风险控制。对于科技期刊企业来说,在经营中存在着因资金短缺造成编辑工作无法开展的现状,也存在着因作者反复交稿撤稿带来的风险。编辑工作的开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任何一个稿件未能及时交稿,或多或少会对科技期刊的出版业务流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要设置一定的风险承受弹性区间,并能够在日常的出版中及时察觉潜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化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期刊能按时按点出版[3]。

质量控制。科技期刊不同于文学期刊,其对于编辑出版内容质量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编辑人员从选题定稿、论文质量三审三校、及印刷质量的把控三方面来综合确定。这一环节,对于编辑人员的编辑业务水平能力,现代图文软件应用能力,科技专业知识水平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编辑工作的水平。

三、促进编辑工作与新媒体的相融

近些年来,新媒体编辑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得益于新媒体传播及时性、广泛性的特征,使得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编辑模式受到了读者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如能将行业内期刊企业加以整合,统一加入到期刊集群平台中增加内容的发布渠道,并同时建立企业官方的新媒体账号,能有效提升期刊的网络知名度,增加受众面,与广告宣传的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4]。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新媒体化,首先,应建立期刊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网络上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从而在推动期刊新媒体化的进程中能够更加顺畅;其次,重视期刊内容的质量,确保能吸引读者深入阅读。在网络上定期调研读者和受众的倾向的阅读需求,在信息传播与发布的同时,迎合读者的阅读喜好,增强内容自身的水准,并在网络期刊的版面设计、内容排版、内容加工处理、内容选题等方面提升科技期刊网络化的质量水平。

四、编辑人员需建立完善的保密意识

科技期刊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学术内容。对于部分涉及到国家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本身具备一定的保密属性。因此,编辑人员自身需树立一定的保密意识,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刊发,哪些内容涉及秘密。针对编辑期刊的出版而言,作者往往过于重视图文数字的质量而忽视了研究保密性的问题。在国与国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对编辑人员的保密意识进行培养,了解并掌握与保密条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求等[5]。与此同时,编辑人员的知识体系需不断得到充实,同时需及时更新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从而能确保自身在审稿过程中确定哪些内容是科技前沿,哪些内容是已经过时的内容。过于前沿的科技,通常均需经过严格的保密信息审查,一旦科技成果发生外泄,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初审阶段,编辑人员需敏锐地察觉出稿件是否涉密,并对存在涉密的稿件进行多方筛选,经过作者、审稿专家反复确认后,方可定夺是否刊登。需要注意的是,可疑稿件是坚决不能传送至国际审稿专家审稿的,从源头上做好保密工作,是保证国家秘密不被泄露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科技期刊保密审查制度方面而言,也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对编辑内部的审稿工作予以把控。在多方研讨后仍无法确定是否涉密后,需将稿件送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终审。另外,要准确把控期刊内容涉密内容的定性。严格落实好来稿审查登记制度,对于文献信息的来源要做到准确地核实,从各个工作环节中,保证所刊发的内容是可靠的[6]。即便对于企业内部出版的科技期刊,不论作者来源,均需进行全面审查,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泄密的风险降至最低。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的编辑管理形式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推动同行业科技期刊资源整合,增强科技期刊发展活力,做大做强科技期刊产业。首先,应建立优胜劣汰的期刊编辑考核体系,提升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觀能动性。其次,需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在为读者提供科技咨询的同时,也能够对内容编辑的质量进行调研。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科技传播、学术交流的职责,促进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萍.基于出版流程构建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的研究[J].出版广角,2020(10):46-48.

[2]程海涛.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HTML出版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进路[J].出版广角,2020(7):48-50,79.

[3]刘兆娟.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185-186.

[4]黄延红,侯修洲.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51-55.

[5]杜鹏,张荦怡,张理茜.转型与重构:中文科技期刊困境分析[J].科学与社会,2020,10(1):1-17.

[6]赵跃峰.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路径优化研究[J].传媒,2019(23):36-37.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新媒体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