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0-09-22 00:48赵胜楠周莉萍连卓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精神科感染率精神病

赵胜楠,周莉萍,连卓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a.控感办;b.院办,河南 洛阳 471000)

精神科患者由于存在精神性相关症状,且住院时间长,活动量小,健康宣教困难,自护能力较弱,院内感染风险较大,其感染控制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影响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因此,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保证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干预措施的实施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9例,女61例,年龄26~67岁,平均(46.48±10.03)岁,住院时间3 d~12个月,平均(6.24±2.41)个月,原发疾病类型为器质性精神障碍44例,精神分裂症28例,其他疾病38例。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精神疾病诊断标准;(2)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内感染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善;(4)住院时间≥48 h;(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住院时间<48 h;(2)临床资料不完善。

1.3 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实时监测现行病历,自行设计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时间、服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原发疾病类型,统计分析感染相关因素。

1.4 观察指标(1)院内感染影响因素;(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因素对患者感染与否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或u检验,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精神科患者感染类型11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6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2例,占51.61%,胃肠道感染16例,占25.81%,泌尿系统感染14例,占22.58%。

2.2 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时间、服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原发疾病类型均是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分析[n(%)]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1.755,95% CI:1.149~2.681,P<0.001)、年龄大(OR=1.584,95% CI:1.023~2.452,P<0.001)、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305,95% CI:1.086~1.569,P<0.001)均是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精神科是院内感染高危科室,胡琳琳等[1]研究显示2 071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10%,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精神科病房感染现状不容乐观,而感染相关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针对感染影响因素采取必要防控措施,对减少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11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时间、服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原发疾病类型均是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精神科院内感染者中呼吸道感染占50%以上,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与钟静等[2]研究结果一致。精神科住院患者主要管理方式为封闭式管理,人群密度相对较高,呼吸道感染后难以及时隔离,且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自护能力较弱,治疗配合度差[3]。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降低生理防御能力,难以清除所吸入尘埃或微生物,且运动量低,造成呼吸道感染[4]。此外,精神科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导致吸入微生物、尘埃后在呼吸道停留,降低呼吸道生理防御能力,诱发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患者受精神症状影响,易出现少饮少食或暴饮暴食情况,由饮食紊乱、不卫生,餐前便后不洗手等导致[5-6]。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较长,需长期住院或住院次数较多,且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白细胞计数降低,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院内感染率上升[7-8]。患者住院时间长,病原菌接触概率增加,感染率上升。对于高年龄段患者,免疫功能有所衰退,且多伴有原发性基础疾病,院内感染率较高。同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提高院内感染率。另外,长期住院患者运动量较少,缺乏阳光照射,身体素质较差,对感染抗性较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长、年龄大、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均是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会增加与病原菌接触概率,从而提高感染率;年龄高患者组织器官衰退,机体功能下降,若同时伴有侵入性操作会提高感染风险[9-11]。同时本研究发现服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较多,其原因可能在于临床存在抗菌药物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情况,滥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菌株耐药性,致使菌群失调,提高感染率。

为减少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院内感染,确保临床医疗安全,根据本研究临床分析结果,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提高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责任感,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消除潜在感染威胁,减少感染传播途径;(2)提高医院卫生意识,加强院内健康宣教,增强预防感染意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运动量;(3)对老年、重症人群加强看护,注意保暖,并依据年龄、病情程度、住院时间给予针对性干预;(4)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改善院内病房条件,确保干净整洁、通风顺畅、阳光充足,定期消毒;(5)对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及时隔离,并积极控制病情,避免感染进展,科学合理治疗原发疾病,控制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综上,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住院时间长、年龄大、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均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必要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精神科感染率精神病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