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2020-09-22 00:48许哲李晨宇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臂丛肱骨苏醒

许哲,李晨宇

(永城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商丘 476600)

肱骨髁上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6~14岁儿童,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5%以上,占全身骨折的30%以上[1-2]。传统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为主,但术后易产生骨折移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目前主要是手术治疗[3-4]。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分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5~14岁,平均(9.46±2.01)岁。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13岁,平均(9.05±1.5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永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确诊;(2)接受手术治疗;(3)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合并手术禁忌证;(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对本研究麻醉药物成分过敏。

1.3 麻醉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4 h禁水,术前6~8 h禁食。入室前均建立静脉通道,入室后常规面罩给氧,严密监测患儿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及心电图等。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给予2 mg·kg-1的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4)和0.08 mg·kg-1的维库溴铵(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40)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术中给予2~3 mg·kg-1·h-1的丙泊酚和0.20~0.25 μg·kg-1·min-1的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5 min停止用药,患儿清醒后拔除导管。观察组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手臂下垂;常规铺巾消毒,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直视下长轴平面内法插针法,于前中斜角肌间沟处采用5号针头进针,回抽无血后慢慢以0.5 mL·kg-1的剂量注入2 g·L-1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46)。

1.4 观察指标(1)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清醒时疼痛评分,0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2)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麻醉前(T0)、切片时(T1)、拔管时(T2)HR、SpO2和MAP。(3)并发症:苏醒期躁动、嗜睡、恶心呕吐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时间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时间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T0期HR、SpO2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T2期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0、T1、T2期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嗜睡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处于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属于上肢骨折,而小儿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但患儿配合度较低,影响手术正常进行[5-6],因此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其他麻醉方式以改善手术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嗜睡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和VAS评分较低,术后苏醒时间较短,T1、T2期HR、MAP均较低,且两组T0、T1、T2期SpO2无显著差异,说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嗜睡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保持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势如下:(1)丙泊酚属于速效静脉全身麻醉类药物,具有循环平稳、苏醒快、脑功能恢复完善等特点,利于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2)复合麻醉能减少麻醉药剂量,有利于缩短患儿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全身麻醉因剂量大而产生的不良反应;(3)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神经走形以及分布和成人具有一定差异,且位置相对更表浅,因此利用解剖标志以及触摸血管定位等方式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风险,而经超声引导能在可视条件下进行神经阻滞,可清晰分辨神经、血管等结构,且注入药物时能看到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从而避免盲探操作对组织结构造成的损伤,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局部麻醉药物剂量,减轻术后疼痛;(4)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毒性小、维持时间长等优势,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7-8]。

综上所述,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嗜睡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保持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臂丛肱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绿野仙踪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