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关于“领导与服务”政治难题的科学解答

2020-09-22 09:58谭献民
湖湘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谭献民

摘要:《共产党宣言》根据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和特点,首次提出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是一种新型的政治伦理关系,即政治领导与公仆服务的关系。它事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衰成败,却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道政治难题。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斗争中,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而深刻具体地回答了这道政治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民主革命;毛泽东;《共产党宣言》;政治难题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0)04-0025-07

一、《共产党宣言》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道政治难题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一篇阐释共产党人历史使命和行动方案的光辉文献。《宣言》首次提出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政治伦理关系:即领导无产阶级和服务无产阶级相统一的关系。《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283

换句话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既不同于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仅仅谋求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也不同于当时西欧各国社会党或工人党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而阻碍无产阶级解放的改良运动,而是要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无产阶级统治地位,以谋求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彻底解放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则以自己“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实践斗争和“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理论斗争来领导无产阶级独立运动。同时,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而是忠心耿耿地为无产阶级运动服务,坚持“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285历史使命和先进性质决定党与无产阶级必须而且能够建立“领导与服务”的政治伦理关系。

但是,怎样实现“领导”与“服务”的有效统一呢?鉴于当时欧洲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状况,《宣言》难以作出清晰具体地回答,而作为一道政治难题留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西欧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中着重于理论建设,不断地分析批判工人运动中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使共产党人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和窒息,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先进性质,是理论领导与理论服务的思路。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诞生。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共产党人可以成为掌权者和决策者。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而违背共产党人的初衷呢?马克思恩格斯非常肯定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首先,“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2]52奴役工人阶级的国家政权不能成为解放工人阶级的政治工具。公社创建出“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2]59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取彻底解放的政治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公社实施崭新的“议行合一”“直接民主”和“社会公仆”等若干原则:公社委员会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议行合一”的施政方针,避免官僚主义和事务主义的弊端;一切权力机构和人民代表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武装力量和国民自卫队按民主原则建设,由选举出来的法官、公社官员来代替以前的司法机关。自公社委员起,自上而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2]55以“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2]12党的性质决定掌握国家政权的共产党人,必须依靠思想自觉和社会监督而实现领导责任与忠诚服务的统一。

列宁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和创建苏维埃国家政权的斗争经验指出:建立新型的党群关系,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力。首先,党是否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衡量“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3]167再次,党不要“亲手”包辦“一切”而疲于奔命、一事无成,而要善于指导工作、善于学习。[3]522-523最重要的是,必须成立与中央委员会平级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由党内优秀的工人、农民同志担任,且能够派代表出席政治局会议,并与工农检查院一起严格检查党与苏维埃政权机关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3]780通过反腐倡廉而实现领导与服务的统一。

列宁因病早逝后,斯大林快速地建立起一个以任命制为核心、等级制为形式的权力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体系。既掌握政治与社会权力,又缺乏民主监督,使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开始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也就将政治领导与公仆服务的关系割裂开来,以“社会主人”治国理政,基本上停止了对《宣言》所提问题的探索与解答。这道政治难题就历史地复杂地留给了中国共产党人。

二、毛泽东反复阅读《共产党宣言》而思考“领导与服务”的关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必然是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而为共产党人领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是,党内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右倾特别是“左”倾错误路线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或主张“二次革命论”而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或实施“一次革命论”而命令弱小的革命力量去与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决一胜负。因此,他们既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好如何将党领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的政治难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口头报告中这样评价他们:党内右倾错误是只要资产阶级而不要农民;“左”倾错误是重视工人阶级而附带地研究农民。他们不要农民,就是不要无产阶级领导权。在中国若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你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4]106一切就无从谈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冬,青年毛泽东历经领导“湖南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参与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争”、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三本书后,实现了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强调中国革命只能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而开始“老老实实地研究阶级斗争”。按照《共产党宣言》的思路思考阶级斗争中党与阶级和群众的关系问题。1939年,毛泽东对党内同志说道:“《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5]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两次向全党推荐五本书,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他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5]正是通过结合斗争实践而反复阅读,毛泽东不断深入地思考和把握哪种阶级斗争最适应于“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展开。历经如下数次斗争实践:

第一次是总结自己组织领导湖南“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的斗争经验,而从改良主义的“呼声革命”转向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毛泽东明确指出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方案”都是徒劳无益的,中国革命只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俄式革命政党而实施共产主义革命,[6]2并且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是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根据,[6]4是建立党与阶级、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次是总结自己组织领导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斗争经验,强调党的斗争重心要由工人运动转向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农民政权、农民武装和农民土地问题,则需要党的逐步引导和帮助。[7]13国外学者批评毛泽东此举是民粹主义思想,将列宁提出由党来判断农民群众的革命性转变为由农民群众来判断党的革命性。[8]这是从结论出发产生的历史误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着共产党人的革命性就在于敢不敢领导农民群众,领导群众与服务群众就统一于农民运动。

第三次是总结自己组织领导湖南农民运动和秋收暴动的斗争经验,强调中国革命需要探索自己的正确道路,要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发展壮大弱小的革命力量。毛泽东继秋收暴动公开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和“工农革命军旗号”之后,又实施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班、排建立党小组;建立“士兵委员会”,以确立党对农民武装的绝对领导和实施官兵一致的军队民主制度。后来,他又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亦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希望所在。[7]13红四军党组织要自觉地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而使红军成为党领导下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7]98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开始艰难地“走自己的路”,按照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而不断深入探索和总结领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的斗争经验。

第四次是總结自己组织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斗争经验,根据“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而引起国内主要矛盾的迅速变化,强调党的工作中心要由领导阶级解放战争转向领导民族解放战争。要克服严重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传统,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7]8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毛泽东又提出党内要克服“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妥协思想,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原则,实施全民抗战的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施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以人民战争来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且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9]“领导与服务”又转向民族解放斗争。

第五次是总结自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斗争经验,强调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群众性的整党方式,关键是解决党内高级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从而彻底清除党内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为此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郑重地向全党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呢?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0]通过以转变中高级干部思想方法为重点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党群关系的密切问题。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提出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特征。翌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又将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规定为党和人民军的唯一宗旨,亦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党领导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办法。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地回答了《宣言》所提出的难题

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而构成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党的领导与服务工作相统一,实现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理论基础,以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为实践基础,以“着重思想建党”和坚持“政治建军”为根本保证,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断深入为领导方法,而从理论上构建起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领导与服务”的政治关系。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