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药剂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2020-09-23 05:57韩冰王宏栋韩双刘爱月李冬刚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药剂拌种块茎防治效果

韩冰,王宏栋,韩双,刘爱月,李冬刚*

(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15;2.山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德州分校,山东 德州 253015)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在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深入,马铃薯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马铃薯在生长发育期和块茎收获贮藏期易遭受多种地下害虫的为害[2]。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n olita)、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棕色鳃金龟(H.titani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黄褐丽金龟 (A.exoleta)〕、地老虎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大地老虎(A.segetum) 和黄地老虎 (A.tokionis)〕、金针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和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和蝼蛄〔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东方蝼蛄(G.orientalis)〕等。马铃薯受到害虫为害后,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生产价值和商品价值均受到严重影响,阻碍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成虫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杀虫灯、糖醋液、性信息素诱捕,并集中灭杀;幼虫防治方法主要有清洁地块及其周边杂草以减少幼虫的虫卵量,冬季深耕将越冬幼虫翻到地面冻死或风干,化学农药防治、微生物防治和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幼虫期是防治的重点,在对幼虫防治中化学药剂防治方法最为广泛有效[3,4]。地下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撒施毒土法、农药灌根法、喷雾法和药剂拌种等。张盼[5]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10%辛硫磷颗粒剂对地下害虫进行药剂防治,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10%辛硫磷颗粒剂防效最差,48%乐斯本乳油防效居中。夏菲等[6]研究发现,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高于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与呋喃丹防效相当,但这2种农药的毒性远小于呋喃丹,因此可以代替呋喃丹用于地下害虫防治;同时还发现,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发挥药效的时间早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刘顺通等[7]研究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效好于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德州地区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了4种化学药剂对马铃薯生长期内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低毒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及其适宜浓度,为该区马铃薯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化学药剂有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浙江省天一农化有限公司)、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山东省济南绿霸农药有限公司)、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德国拜耳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马铃薯地下害虫种类调查 2019年7月在德州市选取5块有代表性的马铃薯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每点调查面积0.5 m×6.0 m,深度30 cm。马铃薯收获时,调查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马铃薯的受害情况[8]。

1.2.2 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在德州市黄河涯镇黄河涯村(北纬37°27′,东经116°18′) 进行,试验地面积2 500 m2。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壤土,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13%、全氮0.74 g/kg、速效氮64 mg/kg、速效磷8.06 mg/kg、速效钾95 mg/kg,pH值7.1,肥力中等,水肥条件较好。

2019年3月上旬栽植马铃薯,栽前用药剂按照药液与块茎质量比为1∶10的比例拌种。试验拌种剂设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用量10 mL/kg(处理Ⅰ)、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用量10 mL/kg(处理Ⅱ)、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用量10 mL/kg(处理Ⅲ)、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用量20 mL/kg(处理Ⅳ)、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用量10 mL/kg(处理Ⅴ) 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用量20 mL/kg(处理Ⅵ) 6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小区面积70 m2,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马铃薯播种后不进行任何病虫害防治;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

安全性观察。当对照齐苗后,每小区连续调查100个块茎的出苗情况,计算出苗率(出苗数/播种数×100%)。不定期观察马铃薯苗药害的发生情况及其症状等。

防治效果。马铃薯收获时,每小区采用棋盘式8点取样,每点5株,挖土检查残存的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以及为害块茎数。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9]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虫口数-药剂处理区虫口数) /空白对照区虫口数×100%

块茎受害率=为害块茎数/调查总块茎数×100%

块茎保护效果=(空白对照区块茎虫害率-药剂处理区块茎虫害率)/空白对照区块茎虫害率×100%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德州地区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

调查结果(表1)显示,德州地区马铃薯地下害虫种类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其中蛴螬发生种类有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大黑鳃金龟3种。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发生较重,虫量分别占调查总虫量的41.72%、34.75%和21.85%;蝼蛄发生较轻,仅占调查总虫量的1.68%。

2.2 4种药剂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表2)显示,药剂拌种对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药剂处理对各害虫的防效以及总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1 马铃薯田地下害虫的种类Table 1 Species of underground pests of potato

药剂拌种对蛴螬的防效为49.73%~81.48%,其中,处理Ⅰ的防效最高,与处理Ⅵ(73.39%) 和Ⅳ(70.68%)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Ⅱ的防效最低,其次是处理Ⅴ(57.45%),二者差异不显著。表明处理Ⅰ对蛴螬防效最好,其次是处理Ⅵ和Ⅳ。处理Ⅳ的防效>处理Ⅲ但差异不显著,处理Ⅵ的防效极显著>处理Ⅴ,表明同种药剂下防效随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药剂拌种对地老虎的防效为51.35%~79.28%,其中,处理Ⅰ的防效最高,处理Ⅱ的防效最低,二者差异显著,但均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处理Ⅰ对地老虎防效最好,但与处理Ⅱ除外的其他处理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处理Ⅳ的防效>处理Ⅲ,处理Ⅵ的防效>处理Ⅴ,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同种药剂下防效随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但不同用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剂拌种对金针虫的防效为50.91%~81.45%,其中,处理Ⅰ的防效最高,与处理Ⅵ(75.09%)之外的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Ⅱ的防效最低,与处理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其他处理。表明处理Ⅰ对金针虫防效最好,其次是处理Ⅵ。处理Ⅳ的防效>处理Ⅲ但差异不显著,处理Ⅵ的防效极显著>处理Ⅴ,表明同种药剂下防效随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表2 4种药剂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s of 4 kinds of pesticides on underground pests of potato (%)

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总体防效为50.78%~81.22%,指标值顺序为处理Ⅰ>处理Ⅵ>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Ⅴ>处理Ⅱ,其中处理1的防效与处理Ⅵ和Ⅳ差异不显著,但较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处理Ⅰ对马铃薯地下害虫总体防效最好,其次是处理Ⅵ和Ⅳ。处理Ⅳ的防效>处理Ⅲ但差异不显著,处理Ⅵ的防效显著>处理Ⅴ,表明同种药剂下总体防效随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2.3 4种药剂对马铃薯苗及块茎的保护效果

调查结果(表3)显示,药剂拌种处理的马铃薯出苗率为97.00%~99.25%,不同药剂处理之间及其与CK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用4种试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

药剂拌种处理均对马铃薯块茎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指标值为32.90%~56.54%,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明显,其中处理Ⅰ的保护效果最好,处理Ⅱ效果最差。

表3 4种药剂对马铃薯苗及块茎的保护效果Table 3 Protective effects of 4 kinds of pesticides on potato seedlings and tubers (%)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比较了4种化学药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期内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和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对马铃薯田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均对马铃薯块茎有很好的保产效果。其中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用量10 mL/kg处理总体防效最好,其次是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20 mL/kg用量处理,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处理的总体防效最差。

化学防治技术在我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因适用范围广、见效快、方便简单而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存在的毒性高、严重污染自然环境、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对天敌有害等问题也不容小视。因此,对地下害虫防治时仍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预防措施和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并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10],且多采用一些毒性较低的化学试剂。对于一些低毒环保的生物药剂、天敌昆虫的防效是否与化学药剂相当甚至优于化学农药,杀菌剂与杀虫剂共同使用的防效是否高于单独使用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等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药剂拌种块茎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