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复合肥产业调研报告

2020-09-23 09:17李琳琳
经济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合肥化肥肥料

文| 李琳琳

临沭县复合肥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自2006年成功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以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持、调结构、增效益,一手抓监管、提质量、创品牌)思路,产业发展实现由“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蜕变,迈入整体突破、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一条“集聚集约、提质提效、创新创优、领跑领先”的新路子。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复合肥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

坚持扶优扶强,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共有肥料生产企业31家,其中复合肥生产企业21家,有机肥生产企业10家,上市企业2家,吸纳从业人员约2.6万人,年生产能力达1800万吨(外地占比1000万吨)。其中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肥料企业累计完成产106.06亿元(含因考核需要虚增数据3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47亿元,实现利润4.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9%、-40.35%、-48.08%。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全国叫响“好肥料、临沭造”的口号,打造“品牌临沭”,是我市唯一靠品牌输出的工业产品。目前,全县化肥企业累计争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5个、省著名商标12件,市长质量奖3个。产品种类涵盖复混(合)肥料、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等6大系列800多个品种,基本满足不同区域、土壤及不同季节农作物的产品需求。

加强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设化肥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集散中心,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济南3个地区,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3个院校为重点的“3+3”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目前,全县化肥产业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家。3家企业主持起草或参与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7家企业成立临沭县复混(合)肥料企业标准联盟,制定实施4项超过国家标准、达到国际标准的联盟标准,联合发布11项重大技术革新信息,实现了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

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客观分析我县复合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除金正大、金沂蒙、史丹利等少数企业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外,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创造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品牌意识、物流管理意识淡薄。部分中小复合肥企业生产仍以掺拌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二是企业布局分散,规模普遍偏小。企业零星分布,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三是资金、人才、资源等瓶颈制约较为突出。当前,资金、人才已成为制约复合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部分中小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劣势也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部分资源地上游企业如云天化、新洋丰等实施一体化延伸策略,其成本优势对我县复合肥企业构成了强劲挑战。四是行业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十三五”以来,化肥行业受产能过剩、优惠政策取消、环保治理等多重压力影响,加速落后产能退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2018年,化肥消费量共计5640万吨(折纯),相比于2015年累计下降8.9%。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测算到2025年,在2018年的基础上,还将减少化肥用量约880万吨。五是龙头企业在我县产品战略布局失衡严重。金正大公司拆除了在临沭的60万吨控释肥设备,控释肥产能转移至外地分公司,低端复合肥利润低,高端的水溶肥市场尚未打开,产值、税收大幅下滑。

复合肥产业发展思路

化肥产业对国家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普遍施用化肥获得了农作物高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015年以来,农业、化肥行业各方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新型肥料,是在新时代肥料质量为先的战略选择。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高效、安全和环保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1)施用专用化。我国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需要施用相应的新型肥料,如一次性施肥技术(轻简施肥)、种肥同播等,满足省时、省工的要求。(2)功能复合化。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新型肥料应具有多种功效,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目前,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含有农药、激素、除草剂、保水剂等新型肥料在市场上已日趋增多。(3)高效长效化。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新型肥料的养分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浓度肥料不仅可有效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而且还可省时、省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对肥料的效能和有效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肥料需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并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作物的优质、高产,且对环境友好、生产工艺简单。

面对日趋严峻的行业竞争态势和日益多变的行业需求,我县必须坚持将产业质量提升、助力农化现代化、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减肥增效、转型创新、绿色环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以生产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跨界联合发展作为行业发展突破口,为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调结构、促升级,提高产品和企业质量

一是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适应土地流转提速催生的大农资时代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增值增效的专用肥等高端复合肥料。以缓控释肥、硝基肥、高塔肥等优势产品为主体,膨胀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菌剂)、中微量元素肥、水溶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兴肥料规模,推进水肥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施肥用量,走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新路。加快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恢复性增长。二是加快提升装备水平。复合肥产业是装置性产业,生产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县里出台的设备购置补贴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三是坚持技术领先。依托国家级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与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去产能、补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减量化,减少低效产能。抓住化工企业整顿提升的时机,淘汰一批装备水平低、技术水平差的小企业,促进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快速占领高端市场。二是构建肥料物流园区。肥料物流是事关肥料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肥料铁路专线建设将解决肥料的运输,为构建新的物流平台奠定新的基础。应适时重启肥料物流园区建设,有效解决原料、仓储、运输、信息等制约肥料产业发展的瓶颈。三是以先进煤气化技术,在金沂蒙集团煤电化共轨资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项目的基础上,将“新型煤气化装置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一氧化碳合成气”为核心,完善、壮大以醋酸、醋酸脂等羰基合成系列产品为龙头的产业链的同时;以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扩大增加合成氨、尿素产能,提高氮肥本地化、就地供应比例;配套扩大湿法磷酸、硝基磷肥产能,提高磷肥就地供应比例,缓解基础原料供应问题,继续做优做强复合肥产业。四是坚持服务升级不动摇。

生产企业与产品用户深度结合,以完善农化服务为纽带,将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施用连为一个闭环,在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发展,加强跨产业资源整合,嫁接肥料产业化工属性与农业属性,发展新型肥料与农化服务相结合的产业模式,推进农化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建成集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农化服务网络体系,针对核心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配肥增值服务,培养核心用户群黏性和忠诚度。

抓安全、提环保,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县地处南水北调沿线及黄淮水系上游,环境敏感度较大、环保要求更严格、治理任务更艰巨。企业装置规模小而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风险大。一是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发展理念,以“查岗位风险、除安全隐患、防事故发生”为工作重点,推进各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利用“互联网+安全”管理模式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大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产业安全发展。二是牢固树立环保底线思维。贯彻“抓环保就是保企业生存”管理理念,推动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环保主体责任及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环保管理基础,提升环境绩效指标,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增加值水耗、单位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形象。

猜你喜欢
复合肥化肥肥料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