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研究

2020-09-26 12:35刘晓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构建传统文化

刘晓红

摘要:所谓的生本课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充分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的推动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积极自主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加快实现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构建;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7-004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待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与价值观念,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融入传统文化,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以此从真正意义上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要想利用传统文化高效地完成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任务,首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与分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引导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通过有效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内涵,以此更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前进的步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圆明园在我国建筑史的文化史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清代的园林,更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与悠久的文化瑰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圆明园部分景观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直观视觉冲击下更深刻的感受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形成自主学习思维,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学习体系,以此保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高效落实。

2.利用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目前小学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古诗词与文言文的内容,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内容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传统文化教学入手,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并受其感染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可以更积极地状态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有效构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古人无穷的聪明智慧与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分别以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形式依据教材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自主地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学会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探究语文知识奥秘铺垫良好的道路基础,进而更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高效构建。

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為了高效实现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就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这种浓厚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更进一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语文问题,更加主动地开展语文知识探究。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这篇课文是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它讲述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巧妙计策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作为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智慧,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成长。为了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相关的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开展“我心目中的三国”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三国演义》的阅读任务,并在阅读中挑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在文化活动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开展这个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技巧,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会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语文问题,以此为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增添坚固的力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不可计量的宝贵财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地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此让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加快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薇,王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8):149-149.

[2] 章莉.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7(31):79-79.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构建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