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分析

2020-09-27 13: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胃穿孔胃肠功能胃肠

李 刚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吉林 通化 135000)

胃穿孔是胃溃疡病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症状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在患者上腹部或穿孔位置,疼痛感为持续性并会扩散到全腹部。在临床中对于胃穿孔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开放修补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的视野广,但在术后的并发症多,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不明显。因此我院为了提高对该病的疗效和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开腹修补手术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7.63±9.48)岁;实验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24±9.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将进行常规检测和对症处理干预,所有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开腹修补手术,方法如下: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和感染预防等,选择患者上腹位置进行切口,切口为10 cm,在穿孔位置暴露后进行修补,放置引流管,在术后3 d拔出。实验组患者将采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方法如下:选择患者头高足低位置,在脐缘位置进行切口,气腹建立后放置套管,当腹腔表明没有明显损伤后,将剑突置入,当腹腔积液抽空后,找患者穿孔位置,对溃疡标本活检,然后将可吸收线的全层缝合和固定,在没有渗透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后放置引流管,在术后3 d拔出。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研究和临床资料统计,统一将数据归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运用x2的平方比较进行计数资料比较,以(%)表示,如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

3 讨 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穿孔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较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胃穿孔较为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在胃溃疡的基础上暴饮暴食,导致胃酸及胃蛋白酶增加、胃容积变大,从而诱发胃穿孔。在临床中对胃穿孔患者使用开腹修补手术,不能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和排气时间,对患者的胃肠动力指标不能有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内腔镜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为胃穿孔治疗提供的新的方向。腔镜下微创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腹腔镜的使用使得手术医生视野更加清晰,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于周边组织以及器官的损伤,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青睐。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更加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胃穿孔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明显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和排气时间,对患者的胃肠动力指标有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胃穿孔胃肠功能胃肠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