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标准解读

2020-09-27 05:56申昭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套管钢管

申昭熙,林 凯

1.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服役行为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

2.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5)

2020年4月1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第67技术委员会第5分委会(ISO/TC 67/SC 5)传来好消息[1],由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称管研院)主持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2](第六版)获准正式发布。这是该项国际标准20多年来首次由中国牵头修订,也是管研院主持修订发布的第3项石油管材国际标准。

ISO 1196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油套管用钢管的国际标准,最早发布于1996年,对各国油套管用钢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提升及规范,促进国际间贸易和减少技术争执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为ISO/TC 67/SC 5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管研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油套管国际标准在国内落地生根。在管研院推动和带领下,我国油管和套管的国产化率从1995年的不到20%快速发展到2012年的99%以上,不仅可以生产全部标准油管和套管产品,大量非标产品也做到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平[3]。目前我国油管和套管的出口量约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量的30%。

2014年,管研院提出对ISO 11960:2014版[4]进行修订的提案。6年来,管研院积极推动多方技术交流与沟通,先后组织召开相关国际会议6次,论证处理各国专家意见和建议100余条,调研统计试验报告8 200多份,并通过国际合作对超厚壁高抗挤套管进行研究。提案内容获得了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阿根廷等项目参与国的认可。

ISO 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删除了对钢级进行分组的内容,去掉了M65钢级;删除产品规范等级(PSL)规定,将性能更高要求作为补充要求整合到正文或附录A中;附录H中增加了高抗挤钢管的内容;修改了酸性介质环境服役钢级材质制造的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

1 标准修订意义

与2014版相比较,ISO 11960:2020修订的内容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修订是增加了高抗挤套管产品标准要求。

随着冶金技术发展和油气开发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油管和套管用钢管的技术需求有所变化,淘汰一些不适用或需求极少的产品,增加油气开发所需钢级、产品,或完善性能要求,使标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油套管产品和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API对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控制及美国和欧盟贸易禁令的影响,API与ISO结束了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的合作[5],也应及时对ISO 11960:2014版进行必要的修改。

随着井深增加,油气井地层力学行为日趋复杂,深井/超深井、膏岩层、蠕动地层等对套管抗挤毁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套管变形引起的套管挤毁,是套损的主要表现形式。套管挤毁与地层压力、套管磨损、套管抗挤强度等有关,其中的可控因素是套管的抗挤强度。在外径、壁厚和钢级确定后,仍有其他影响套管抗挤强度的因素,如材料屈服强度、外径椭圆度、壁厚不均度、残余应力等。如外径椭圆度和壁厚不匀较大时会降低其抗挤强度。现代的无缝管轧制技术,可以将套管的壁厚不均度和椭圆度分别控制在10%和0.6%以内,从而提高套管的抗挤强度。研究表明,将套管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套管抗挤强度。套管柱设计及选择与套管抗挤强度直接相关,很多时候套管的壁厚选择是由其抗挤强度决定的。同等规格、钢级的普通套管,生产过程中未采取特殊控制措施,其设计抗挤强度虽然可满足标准要求,但对深井超深井来说,尽可能减小壁厚、降低管柱质量是永恒的追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套管制造厂瞄向了“高抗挤套管”,即在规格和钢级相同的情况下,套管的设计抗挤强度大于标准规定值。

高抗挤套管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国内外众多厂家开发了种类繁多的高抗挤套管产品,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中,如TENARIS、V&M、SUMITOMO、JFE、天钢、宝钢等。但国际上还无相关的标准来规范高抗挤套管产品的性能要求。因此,不同厂家的“高抗挤套管”给出的设计抗挤强度不一致(图1),有些相差还比较大,造成产品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不明确,给油田用户选用带来了困惑。

图1 不同生产厂的高抗挤套管挤毁试验数据与标准API套管的比较

基于高抗挤套管产品发展和用户需求,管研院对高抗挤套管进行了大量研究,于2011年制定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1394—2011《高抗挤套管》[3]。2014年,作为ISO/TC 67/SC 5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管研院,正式向ISO提出在油套管国际标准中增加高抗挤套管内容的提案。

管研院提出的ISO 11960:2020修订提案获得投票通过,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管材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国产同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减少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间技术合作与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2 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与2014版相比较,ISO 11960:2020版标准修订的内容主要有:

1)删除了M65钢级以及与M65钢级钢管相关的技术要求内容。

2)去掉了2014版中附录F对API认证的内容。

3)删除了2014版附录H和附录J对产品规范等级描述的内容。

4)删除了2014版附录K对ANSI-NACETM0284-2003附录C中H2S滴定程序的修改的说明。

5)把2014版原第1章的分节删除,合并成为一个完整部分,简化了内容描述;去掉了对钢级的分组规定,用户可以直接用钢级在标准中查找相应的技术要求。

6)把2014版“第2章一致性”内容放到了2020版第4章位置。

7)第2章中增加了ISO 9712[4]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ISO/TR 9769、ISO/IEC 17011、ISO/IEC 17025、ISO 15156-2、ANSI/NACE TM0284和ANSI/NACE MR0175/ISO 15156引用文件,更新ANSI/NACE TM0177为2016版,更新了ASNT SNT-TC-1A标准名称。

8)3.1去掉了“手紧”和“接头短节”术语;3.2中增加了max、min缩略语,去掉了NIST和PSL缩略语。

9)5.2.2表格增加了C90、T95和C110的SSC试验要求,删除了材料认证、产品规范等级和缩径接箍要求。

10)5.2.3增加了表C.27规定之外长度和高抗挤的要求,删除了C90、T95和C110的SSC试验要求(第6行有编辑错误,0.181in应为1.181in)。

11)5.3.2增加了C90和T95的SSC试验要求,删除了材料认证、产品规范等级和缩径接箍要求。

12)5.3.3增加了表C.27规定之外长度和高抗挤的要求,删除了C90和T95的SSC试验要求。

13)5.4.1增加了C90、T95和C110的SSC试验要求,5.4.2删除了C90、T95和C110的SSC试验要求,删除了材料认证、产品规范等级和缩径接箍要求。

14)6.3节把P110和R95的矫直放到一起说明,对P110矫直方法有了具体规定;把C90、T95和C110合在一起,矫直方法按C110规定,同时规定了应力消除。

15)7.1化学成分要求增加了C90、T95的生产厂向用户说明所有成分最大、最小含量的责任。7.5中增加对N80 1类钢级管体冲击吸收能规定,要求等同N80Q(表10中N80Q为编辑错误应为N80[所有类型]),标准其他地方也做了相应修改。7.5.5对试验强制性要求有变化,应予以注意。

16)7.7.1 a)删除了“除此之外”的内容;7.10增加了一个小节,对L80 1类钢级淬透性给了特殊规定。

17)7.12删除了L80 9Cr表面状态的规定,并对L80 13Cr表面状态和处理方式增加了要求。7.14.4“试验溶液”小节增加了ANSI/NACE TM0177-2016的试验溶液饱和度进行资料验证的规定。

18)第9章中删除了2014版9.8“缩径接箍内容”,简化了9.10“螺纹-接箍内容”。

19)10.11金相组织评定由仅要求P110和Q125,修改为对所有EW钢管的要求。10.13.3中的“注”改成了正文。

20)10.13.4中增加了需要全面检测壁厚的钢级,由C110增加为L80 13Cr、C90、T95、C110、Q125。

21)10.15.1对部分段落语言进行重组,增加了C90、T95和C110参考刻槽的特殊要求。10.15.2对NDE检测人员资质的要求更加详细。10.15.11增加了接箍坯料加工后表面要求。10.15.12—10.15.14对接箍坯料及附件材料的NDE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对不进行检测的管端、接箍坯料和附件材料端部也有规定。

22)11章节中删除了2014版11.1.9关于版本重合期的规定。

23)11.4.3“散件接箍”、11.4.4“特殊间隙接箍”、11.4.5“短于1.8米的短节”和12.2.2“L80 13Cr钢级”中,删除了L80 9Cr钢级的要求,只有L80 13Cr钢级有特殊要求。

24)13.2是将2014版13.2和13.3节合并了,简化了内容要求,重新编写了13.3合格证内容,详细规定了合格证应该包括的内容。

25)删除了附录A中SR1要求,SR12.5在第1段后的注被删除,删除了SR.15内容,SR16.2中增加了SR16.2.2“除Q125外的所有钢级(7.5.3)”,对夏比试验温度做了说明。删除了2014版16.3.3 N80 1类钢级,删除了SR22节的通则,简化了SR39.3“可选试验溶液”、SR39.6“其他试验条款“。SR40节要求内容适用钢级减少为H40、J55、K55、N80和L80-1,增加了SR41 Q125屈服强度要求,SR42“N80、L80-1、C90、R95、T95、P110和Q125夏比V型缺口试验性能”,SR43“L80 13Cr、C90、T95和Q125钢级NDE要求“,SR44“淬透性——淬火和回火产品的最小马氏体组织占比”,SR45“L80-1、C90和R95钢级SSC试验”,SR46“不加厚管硬度试验——C90和T95钢级”,以及SR47“高抗挤(附录H)”。

26)增加了附录H“高抗挤要求”,其规定了用户采购高抗挤钢管时需满足的要求,包括最低高抗挤强度要求,高抗挤钢管生产、检测和试验要求。

27)正文和附录中的部分参数及数据也有修订,如钢级的热处理方法,更多细节上的修订内容请查阅ISO11960:2020[2]。文献[6]对APISpec 5CT:2018[7]与APISpec 5CT:2011[8]的进行了对比,也可参照。

此外,ISO 11960:2020版也根据上述修订内容对标准整体进行重新编辑、排序,对一些语言描述和表格进行编辑完善,正文表格增加了序号,使可读性更强。

3 结果与讨论

ISO 11960:2020与ISO 11960:2014版相比,很多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删除了对钢级的分组;去掉了M65钢级;修改了酸性介质环境服役钢级制造的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详细列出了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删除产品规范等级(PSL)规定,将更高性能要求作为补充要求整合到正文或附录A中,附录A有了更多新要求;在附录H中增加了高抗挤钢管的内容。

整体上,本次修订使得ISO 11960:2020更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去掉了市场上很少应用的内容(如M65钢级),一些检测方法或规程要求更严格。

但本次修订也有不足之处,例如:

1)去掉了产品规范等级,用户如需较高性能产品,需与生产厂家协商增加供货技术条款,增加了选用灵活性,对用户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能力要求。

2)由于种种原因,ISO和API渐行渐远,ISO 11960:2020与APISpec 5CT:2018有了不少区别,需要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3)虽然将高抗挤要求纳入了标准,但未明确高抗挤钢管强度分级要求,挤毁强度规定由生产厂家确认并保证,各生产厂家之间不统一,没有彻底解决用户方便选用的问题。管研院将继续对高抗挤套管进行研究,与ISO组织沟通,争取将Q/SY 1394—2011大部分内容用于修订或新制定ISO标准,为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套管钢管
套管保障“接力赛”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大口径井套管安全下放关键技术及应用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2018年上半年船舶行业发布国际标准16项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