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原因探析

2020-09-27 23:00翟逊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缺失价值

摘要:生命意识是指一种以个体自我出发的,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存在的基础,不断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并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却表现出生命意识缺失,否定自我生命、漠视他人生命、虚度光阴等与生命教育含义相背离的现象。因此,笔者从大学生自我生命、对待他人生命、社交关系等方面出发,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价值;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012-02

1.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表现

1.1 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基于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完整的生命安全意识至上的。现如今,中国的广大青少年并未得到系统的、专业的生命安全意识引导。人们更侧重于应试知识的传授,更在意考试的分数高低,而往往忽略对学生健康、安全意识的引导。因此,现在存在部分缺乏生命安全意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懂得如何自救或解救他人。在面对突发的事件后,也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导致自己精神上出现应激障碍,更容易催生出焦躁、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做出伤害自身、危害他人的一系列行为。例如,近期发生的某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在补考过程中,因为作弊被老师发现之后,学生当场情绪崩溃,趁老师学生不注意跳楼自杀。又如,前段时间在成都理工毕业典礼上,一位准毕业生因一己私欲刺刀行凶连续伤人。不论是反应过激而自杀还是持刀行凶,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等行为,都无不反应出新时代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薄弱与缺失,同时也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极度不尊重,对他们生命的漠视。

1.2 人生目标的缺失,生存动力的不足。

因为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当前社会上以独生子女居多。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期盼,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各阶段的目标与规划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预。长期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或者依赖性,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的干预之下,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目标规划的自主性。当大学生从一个从完全被束缚的环境进入到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其具体表现在,刚到大学校园的学生,面对充足的课余时间突然手足无措,因为缺乏自主性和自制力,因而不能充分利用、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导致部分曾经的尖子生荒废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挥洒在恋爱、游戏、玩乐等事项上。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使得在大学生中出现以消极厌世、虚度年华、缺乏精神寄托等“主流”文化。更催生出“佛系”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在面对入校前后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入校后的实际生活存在着的巨大落差,并未及时得到情绪上的疏导和目标上的规划。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在面对大学生活时略显手足无措。因为自己不善于主动规划人生目标,因此,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悲伤无助的情感便会无限放大,其无力感会不断涌出,且无处宣泄。因此,部分学生便可能做出伤害自己、他人甚至虐待无辜的小动物等行为。无目标规划、游戏人生等消极地度过青春年华是不符合人自身发展需求,这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虚度,也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1.3 社交障碍,人际关系不和。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言,人是群居动物,是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结成生产关系。可知,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人需要在具体的劳动中结成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个体的人必须融入集体的人群才能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初入大学的学生,是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只身一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近的人群;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职业选择时容易产生极大的困惑。大学虽然是一个学校,但是也是离社会最近的地方。大学里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因为存在文化、教育背景等差异,以及认同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彼此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引起一些误会和摩擦,严重者甚至在引发打架斗殴、谩骂侮辱同学的事件;在大学生活中,社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缤纷多彩。而社交有障碍,不愿意社交的学生则会很难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1.4 生命价值意识的缺失。

生命价值意识是人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事物的一把尺子,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活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现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的攻坚期和转型期。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历史虚无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复古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思潮不断渗透,引诱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上的丰富和身体上的满足感与欢愉,他们更渴望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不断的提升自身实力,满足于自身的物质需求,取得事业的成功,单一的实现自身个人价值,逐渐成为了一个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从而忽略了人的社会价值,更未看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性。社会是由无数单个人组成,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自我价值在社会价值中得到升华。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大学生社会价值意识缺失现象,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意识。

2.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

2.1 社會环境的不良影响。

新时代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期。在这个攻坚期里,其主要动力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当代大学生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物质生活不断的充实丰富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不完整的大学生,则成了其主要受体,因此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的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充斥着暴力的网络环境,过度渲染或歪曲事实的行为充分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对大学生命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为释放学生压力的暴力血腥的游戏、蓝鲸死亡游戏、“丧”文化等负能量事件充斥在网上。而长期处于负能量、暴力文化氛围中则容易使人对于生命的感知、认识和情感变得麻木不仁,在他们的头脑中,暴力意识慢慢模糊甚至覆盖了生命意识,用暴力手段处理的生活中的不顺心。

2.2 高校教育的偏差。

目前我国高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自高考恢复以来,分数成了大众升学的唯一标准。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人才的引进让学业教育专业教育成为了主流,从而缺失了对生命意识等人文意识的教育。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紧张的就业环境,专业知识的堆砌成了大部分学生心中唯一的出路,却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与规划找不到方向,形成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惶惶而终日的社会现象。这种教育的偏差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导致了学生的生存动力不足。同时,高校未设置系统、专业的生命教育课程,去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生命意识。简单的套用专业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通过单一、枯燥、晦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大学生对课堂上所讲内容不感兴趣,促使大学生不能系统全面的认识生命,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大高校更缺少专业的心理疏导老师与咨询室,每当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有关生命的问题和困惑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当自身难以承受压力时,便会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这种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也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产生偏差,不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2.3 家庭教育的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传统的中式教育忌諱提及死亡,当孩子询问相关话题时,父母或其他长辈会选择转移话题,从不直面回答什么是死亡。只有“生”没有“死”的教育,让孩子不能辩证的认识生死,致使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是残缺的,不能全面地认识生命。

2.4 大学生自身生命意识薄弱。

不论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不成熟的生命意识培育体系亦是家庭教育的片面性,这都是催生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外因,而大学生自身生命意识不成熟才是大学生生命意识产生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大学生正处于学业繁重的中学向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跨越,惯用“学生思维”去处理社会问题,往往出现片面性且难以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挫折与困难,焦躁、压抑的情绪产生,情绪波动较大,不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理智的情况下容易做出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更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很重要,他人生命皆如草芥。伤害他人、见死不救、虐待动物等极端的生命意识行为屡屡出现在当今的校园中。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生命进而无法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超,张道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及教育对策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03):37-40.

[2]谭敏,张宁.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探析[J].亚太教育,2016(05):36-37.

[3]苏琳.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06):123-125.

[4]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基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9(03):96-99.

[5]许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01):125-129.

作者介绍:翟逊(1995—),男,汉族,籍贯:四川南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缺失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给”的价值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