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7 23:00卢荣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卢荣华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现代教育中也导入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合理运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光、声、色兼具的信息技术辅助,能够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与具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教学的潜力,结合教学现状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成长为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并行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087-01

21世纪初,PPT的广泛使用,大大推进了教育的可视化,通过实现准备好的课件,让课堂成为五颜六色,充满思维火花的知识海洋,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来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当前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互联网的应用,真正将课堂打造成为数字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时从资源包中传输文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触控白板来进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对于初中生们的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们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热情,在课堂學习中才能更加投入,进而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乐”于上语文课。

例如,对于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该文章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济南冬天时美丽如画的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对济南冬天美景的赞美。但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没去过济南,在学生们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都是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而且还有呼啸、凛冽的西北风,不能很好的体会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有温晴的天气”。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在济南城冬天时的悠然美景,还可以联系学生们在小学时学过的《趵突泉》,引导学生们观看在冬天趵突泉的美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加深学生们对济南冬天的印象,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境,以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制作设计完成的新型教学资源,具有内容简短、针对性强等特征。将其用来讲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初中语文本身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知识难点存在,这些知识点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并强调的,尽管如此,学生仍旧难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巧妙借助微课讲解教学中的难点,从而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认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例如,以《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为例,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通过选择典型实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为了化解这一难点知识,我在课堂制作了相关微课,在微课中将展示主人公“阿长”性格特征及作者对“阿长”态度的语句展现出来,并用着重号标记出作者对“阿长”前后态度的转变,以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现出促进作者发生这一转变的事件,即“阿长”为作者买《三海经》这本书,让学生抓住促进作者情感发生转变的线索,从而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一来,便为学生搭建了认知的框架,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文章内容

由于有些初中生社会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有时候对于课本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例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里面涉及到的陕西民俗舞蹈——安塞腰鼓,很多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和口头的讲述去了解安塞腰鼓,那么学生很难去理解这个民俗舞蹈。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陕西人民在春节之时击打腰鼓的情景,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的人民那种淳朴豪迈的性格,真的亲眼感受到了击鼓者那种: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像暴雨一样的壮阔景象。视频中舞队里的舞姿刚韧挺拔、展示着一幅腾龙跃虎的状态,真正映衬了课文中的“奔突、辐射、翻飞”等一系列描写舞姿的特点,最后结束时,视频里的人们一瞬间停止了击鼓,让原本响彻云霄的击鼓声顿时戛然而止。本节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文内容,很直观地感受文章的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学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学会自学,提高学习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不妨发挥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的此特点,在课后借助有效的手段,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此辅助下,实现自主学习。基于此,我一般会发挥微课的作用。具体地,在课前,我会细致地分析所要讲授的内容,以文本背景、作者经历、文本重难点等为切入点,为学生录制微视频,向其全面地讲解文本内容。之后,则将微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下载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读文本,根据微视频内容从整体上建立对文本的感知,打好学习基础,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5.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重组,为学生呈现以“自主、协作、探究”为中心的活动空间,开创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同时,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并参与到知识的发现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重新建构语文知识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