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素心师

2020-09-27 23:15李雪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唐装素心桂林山水

李雪

陈老师要办国学班啦,想学的人用繁体字写一份1000字的自我介绍交过去。出于好奇,我磕磕绊绊地写了份半繁体的自我介绍,结果入选了。

第一节课,陈老师教我们唱班歌,又教我们唱《长亭送别》和客家话演唱的很多古诗词曲,我发自心底的崇拜。

陈老师常年着唐装,他开玩笑地说,自己个子不高,唐装立领显得自己高大,每逢这个时候他都会踮一下脚尖,整理一下衣领,双肩耸立向上,做生长之势,然后问我们他又长高了没。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受桂林山水哺育的陈老师无不透露着山的内敛,水的灵动,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代才子。

陈老师号素心,课下其他同学围在他身边,亲切地称他为“素心兄”,和老师一起探讨诗词歌赋创作,书法名家作品,修身养性之德。我恭恭敬敬地称“陈老师”,直到课程结束,也不知道和老师讲什么。或许是因为同行修学的十五人中,就我资质最平庸。

老师说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他已经实践起来了,那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我听得最为痴迷,追随着老师的步伐,实践了半年。半年后再次谈起这个话题,我虽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在老师面前还是羞于表达。

国学班的课一般安排在晚上九点后,常常上到夜里十一点。如果是周末早上上课,有时一口气上到下午两点,陈老师依然精神饱满,每逢到精彩之处,他就会眼睛咕噜一转,戛然而止,而我们也就在那一刻停下,把目光注视在他身上,炯炯的眼神散发的对精彩内容的渴求。下一刻,我们就会喊,“老师快说啊。”这时陈老师就哈哈一笑:“徒儿们,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为师下回道来。”每逢这个时候,我都会异常兴奋,因为陈老师还会再来给我们讲课。

除了他自己安排的国学内容以外,陈老师还会带我们出去走走,给我们讲为什么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常说的喀斯特地形是什么。一般人都看到山的奇特秀丽,其实山里的洞才叫桂林一绝,日月环抱的侧洞,月亮山和象鼻山的穿洞都是闻名世界的景区。每到一处独特的山脚下,陈老师就会给我们讲这座山的变化,是否有过泥石流滑坡崩塌,似乎他就是每座山成长历程的见证者。

路过山脚,一位农家正在砍伐树木,陈老师停下车让我们静心去闻,他说这就是树木的清香啊,没事儿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自然的味道才是最能荡涤人心的。陈老师转头对我说,学业结束后你可能就回北方了,这几年多走走。我努力地点点头,也就是从那会儿起,只要有点儿空闲,我都泡在桂林清秀的山水中。

毕业实习,国学班的人大都被安排去顶岗,分散在全市的各个学校。说是实习,其实就是直接上岗。陈老师周末就会去探望我们。记得那一天中午,陈老师打电话说带着几个同学到我学校门口了,来看看我,不要惊动学校领导老师。我没挂完电话,就冲出宿舍,奔向教学楼,在教学楼门前的大道上,看着大门外的陈老师依然一袭唐装,隔着大门,踮起脚尖朝我挥手,虽然只有一百多米远,我却迈不动步子,所有顶岗期间的委屈和劳累都和着酸涩的泪水涌上来。走到陈老师面前,我居然低着头喊不出口。“走,请你们吃米粉去,这儿有一家店,米粉很有特色,今天每人吃三两。”陈老师或许看出来我的思绪,一句话就把我带过去。

那天陈老师给我留了一些国学的教学资料,如果教学之余有时间就教教学生。我才知道陈老师创办的国学班所有的费用都是他自己的,他想用毕生去诠释出内心的那份教育情怀。一晃近十年过去了,每每在微信群里看到素心老师的消息,我都会反复看,依旧不说话,但他的每一举动都会牵引着我,提醒着我为师之道。

课程结束时,他说:“把字写在纸背上有一种叛逆的感觉。”我说:“用手抚摸时间,那是阿妈怀中的婴儿。”在他門下求学的时光就是如此。

猜你喜欢
唐装素心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侠气与素心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侠气与素心
我的唐装特别帅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素心人陶渊明
“唐装”不是唐朝人的服装
帝女花妍:素心清欢染烟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