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四项重点积极探索幼儿园管理与课程建设

2020-09-27 23:09杨静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绳子幼儿园游戏

杨静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保教理念与保教行为并不同步,教师难以发现幼儿的自主行为,难以把握幼儿的学习状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笔者结合幼儿园管理实践,紧扣“理念、环境、观察、资源”四项重点,与大家分享我园积极探索与改进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园务管理策略,研究推出组合拳,帮助教师渡过瓶颈期,获得新的成长,进而更有力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我园是一所老园,也是一所新园。说老,是因为具有数十年办园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说新,是因为2019年迁建到了新园,焕发了全新的光彩。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我园相继创成泰州市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和建设项目。三年多来,幼儿园以培养“健康活泼、积极探究、善于发现、敢于表达、富有个性”的幼儿为总体目标,以“三人行”课程为主要抓手,紧扣“理念、环境、观察、资源”四项重点不偏移、不放松,积极探索与改进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园务管理策略,积极打造充满张力、迸发活力的一流幼儿园。

一、践行“三精教育”理念,让幼儿学习与发展叫得响

围绕高港区打响“三精教育”品牌的总体部署,我园谋划并推进园本化的“三精教育”模式,引导全体教职工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奋发作为、携手同行,为擦亮高港“三精”学前教育品牌提供支撑。

1.推行“精准教育”

坚持面向全体,服务幼儿的个性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育人方式的多样性和适切性,切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出发,分析并匹配幼儿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文化、民俗等内容,寻找有可能引发或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资源价值,提供差异化的精准教育。

2.推行“精品教育”

坚定科学育人立场,落实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地位,深化课程游戏化建设,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做到敬业精业,知行合一,把个人成长融入幼儿园发展当中。凝聚合力育人格局,从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教师统筹、师生关系、家长参与、社区资源与实践活动等方面,设计课程体系、实施建议和评价指标,不断完善“三人行”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改善家园关系,助力幼儿成长。

3.推行“精神教育”

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入职初心和使命担当,组织讨论“我为幼儿园做什么、留什么”,对标党章党纪、先进先辈排找差距,讲究正心明道、修身立德,调优精神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执行力和贡献度。

二、创设一日活动适宜环境,让幼儿学习与发展立得住

一日活动环境是否适宜直接决定幼儿的参与程度与持续时长,间接影响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步伐快慢和质量高低。让幼儿园每一处可用之地,成为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游戏领地,我们责无旁贷。

1. 不断升级户外环境

在搬迁之前,我们分析幼儿园布局特点,充分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尽量给幼儿创设更多的户外空间,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化闲置为神奇,将户外东边的种植园地巧妙设计为融攀爬、平衡、建构拓展为一体的活动区域,大小不一的轮胎、水管变成了幼儿活动游戏的材料;充分利用西北墙角和楼梯下面的边边角角,划分给各班作为种植园地;开发东北角区域,增加了小小足球场和沙水区。

2. 有效规划班级空间

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栖息地,我们要求教师因地制宜,通过改变桌椅摆放形式等办法,站稳儿童立场,设计班级空间。小班新增加1个班级,但是园内条件有限,空间狭小,没有标准活动室和午睡室。我们克服困难腾出三间教师办公室,布置成小(3)班和小(4)班的共享活动区域,将二楼的两间杂物间改造成午睡室,使得两个班的幼儿可以一起活动、游戏和休息,无形中增加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做到了游戏、生活、学习三不误。

3. 开放设置游戏区域

每班设有6—8个区角,利用午睡室、活动室、功能室,整合室内游戏场地,满足幼儿游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将活动区域从活动室延伸到走廊、过道,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走进区域更自由、更方便,使用材料也更自主,推动区域设置由半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充分保障了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提高教师观察能力,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保教理念与观察能力并不同步,教师难以发现幼儿的自主行为,难以把握幼儿的学习状态。幼儿园研究推出组合拳,帮助教师度过瓶颈期,获得新的成长,进而更有力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倡导户外随机观察

我们借鉴安吉幼儿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的经验,要求教师随机观察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中的行為,体会什么样的游戏是属于幼儿的游戏,发现属于幼儿的游戏是怎样发生的,思考幼儿之间是如何交往的,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在什么时机应提供帮助……通过随机观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游戏观,并将观察收获运用到户外、室内两个空间,改变对幼儿活动的高控,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积极的支持者和尽职的陪伴者。

2.创设更多观察机会

出于让教师“慢下脚步,站在幼儿的背后”“发现幼儿令你惊喜时刻”的考虑,幼儿园明确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游戏材料和活动不少于5种,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允许幼儿自己创造玩法,引导教师把“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落到实处,把观察这一基本功逐渐转化为日常习惯。

3.优化观察评价策略

改变凭借老经验评价幼儿的做法,要求教师对照《指南》的5个领域、32项目标,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吸纳家长力量,强化目标检测,综合学习故事记录、主题课程叙事、游戏活动等获取信息,全面、客观、积极地评价幼儿,追随幼儿需要,同步改进保教策略,支持幼儿成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典型性行为时,将幼儿的行为与正在发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分类建立观察案例,真正将观察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出发点。比对课程预定目标和课程实施结果之间的达成度、契合度,重点检测幼儿身体状态、运动能力、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情况,就幼儿的发展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达成共识。

四、统整各类有用资源,让幼儿学习与发展摸得着

在推进我市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收集园所附近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了园本化的教育资源图谱,引导教师的课程视野从文本拓宽到生活,让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从理念变成了现实。

1.幼儿的“哇”时刻

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丰富的农作物是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在园内种植区,教师和幼儿一起播种、施肥、除草、采摘、洗切、制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冬瓜长大了、辣椒成熟了、扁豆挂藤了,一日生活中,到处都有幼儿“哇”的感叹。“哇,这个冬瓜好大啊!”“哇,辣椒还有黑色的啊?”这些“魔法时刻”,促进幼儿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增强了愉悦体验。随着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农场,“冬瓜宝宝旅行记”“垃圾分类”“饺子熟了”“好吃的花生”“好玩的水管”等一批生成活动应运而生,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张莉老师的“我和‘管子的美丽约会”也在高港区幼儿教师课程故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绳子的“快乐时光”

田河是远近闻名的绳网之乡,很多家长在绳网厂工作,幼儿与绳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绳子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园独有的课程资源。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绳子,幼儿园投放了各种废旧绳网,家长和教师还一起利用废旧绳网制作户外运动器材,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家长助教带领幼儿参观绳网厂,了解、认识了由绳子开发出来的各种产品及用途。晨间户外活动,幼儿玩绳子、跳绳子、爬绳网、钻绳洞、拔河等,发展了钻、爬、跳、跨以及合作的能力。在“好玩的绳子”“绳子用处大”“我和绳子做游戏”等系列活动中,幼儿编制草绳、纸绳、毛线、手环、草鞋、草帽、草裙,扮演印第安人、网小鱼、跳草裙舞,设计中国结、手提袋,探索各种绳子的材质和用途,了解绳网给田河人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增进了爱家乡、爱父母、爱劳动的情感。

3.幼儿园的“高光时刻”

九月“小班适应性课程”和“中大班升班课程”,十月“阅读月”,十一月“艺术月”,十二月“运动月”,元月“美食月”,月月有精彩;“包饺子”“做风筝”“猜灯谜”“好吃的粽子”等传统活动,喜闻乐见;“祖国,祖国,我爱你”“给小鸟安个家”“蚂蚁啊螞蚁”“有趣的蛋宝宝”“糖果缤纷乐”“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游戏”等亲子活动,快乐再现;”“漂亮的糖画”“大红灯笼高高挂”“做元宵”“香香腊八粥”等民俗活动,灵动呈现。

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研究与实践。我园将继续紧跟时代要求与教育形势,结合区域特点与本园实际,不断修正、改进、更新课程游戏化建设与管理策略,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全心全意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绳子幼儿园游戏
寻宝藏
爱“上”幼儿园
绳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取绳子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芝麻开门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