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策略

2020-09-27 23:09张守凤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建构游戏

张守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建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的思维能力发展,全方位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但目前建构游戏还存在着游戏主题单一、游戏时间不足、游戏材料不丰富、游戏过程不自主、教师引导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我們将“让学引思”的理念引入建构游戏的组织指导中。在幼儿的搭建过程中,“让学引思”主张教师要给幼儿更多自己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启发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材料与方法,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对搭建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调整进而提升为新的经验,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一、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内涵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让”指的是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让幼儿亲身经历游戏与学习过程,给幼儿时间、空间、机会等,保证他们活动与学习的正常开展,让幼儿做活动与学习的主人。“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思考,确保幼儿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养成幼儿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幼儿思维的品质。“引思”的方法在于活动游戏中点拨、引导、启发、唤醒,聚焦幼儿的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完成对游戏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幼儿生命活力,提升幼儿的想象和实践能力。

“让学引思”是一种理念,体现的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手段),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让”和“如何引”。“让学引思”又是一种技术,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最终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让幼儿“乐学爱思”“会学善思”。

在“让学引思”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师通过时间、空间、资源和机会等方面“让学引思”,引导幼儿亲身经历建构游戏的过程,保证幼儿建构游戏正常开展,通过游戏行为获得真实体验。幼儿在符合身心发展和实际水平的具体建构情境中,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实践等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建构游戏的任务中释放创造的冲动和愿望,体会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建构游戏“让学引思”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掌握科学的游戏方法,在快乐建构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

(一)营造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施环境

1.创设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建构游戏环境

首先,依据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创设满足幼儿基本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建构游戏区域。一是材料的提供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宜地投放。如:小班要提供色彩鲜明、体积较大的游戏材料,并且同一种类数量要较多,避免幼儿因相互模仿而争抢玩具。而大班要提供丰富变化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并参与材料的收集,引导幼儿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游戏材料。二是材料的提供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意愿。如提供一些照片、视频调动幼儿的兴趣,或者在建构区域张贴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或挂图,营造氛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创造适宜的主题性建构环境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适宜的主题性建构环境,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环节。二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创设不同的区域环境。如:小班主题活动“我的故事”,实施完毕后,将各种娃娃放置在建构区,小班幼儿有了生活经验,很快用积塑拼、插、连接了娃娃的生活用品。中班主题“快乐的动物”中提供恐龙、老虎、长颈鹿等立体动物大模型及各种昆虫的塑胶模型。大班主题“热闹的马路”提供交通标志及纸皮做的“马路”和各类车的模型,倾向于用主题的暗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开展建构游戏中的“让学引思”策略

1.做好让步

(1)空间的让步。

在区域活动时,有些区域因幼儿很少进入而闲置,而有些区域又因幼儿非常喜欢而拥挤,为了解决此现象,我们打破了区域的界限,做了空间让步,拓展了封闭的区域空间,对游戏区的空白处进行有效利用。如户外建构区可以和运动区、沙地、泳池等区域进行有效结合,户外游戏的空间也可拓展到室内,利用墙面展示作品。

(2)时间的让步。

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将制度化与灵活化相结合,游戏过程尊重幼儿、指导幼儿,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逐渐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2.做好三引

(1)游戏前的引导。

游戏前我们围绕主题内容,引导幼儿多形式、多角度的观察,加深、建立与建构相关的连接,这些经验涵盖:对建构主题内容形状结构的观察体验、对建构材料的认识、基本建构技能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这里的多形式主要包括:视频欣赏、实物欣赏、图片欣赏、范例欣赏等,多维度不仅要关注主体部分,更要关注细节和空间组合特点,通过游戏前的丰富认识和引导,为之后幼儿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如:中班幼儿在搭建宝应二桥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宝应二桥的结构,教师提前踩点、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大桥是如何搭建的,共同探讨用哪种拼搭技巧搭建大桥的桥墩、主塔和拉索,随即教师梳理了一些问题:“大桥附近有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回答:“有大河、河边公园……”教师又提出:“那我们把这些建筑物搭在什么地方好呢?”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又跟进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搭建得又快又好呢?”幼儿争先恐后地说:“我搭大桥、我搭大河里的船”,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讨论和分工,然后幼儿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建构室开始搭建。教师游戏前的引导丰富了幼儿的搭建经验,提高了幼儿建构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游戏中的引导。

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建构行为的目的性、合作能力、建构技能及认知水平等,进一步支持、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另外还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情境策略: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示情境、暗示强烈的图示支架情境、探究质疑的问题探究情境、体验深刻的游戏体验情境等。如大班幼儿在搭建“我们的小区”时,在选择材料、自主搭建的过程中,圆圆找来了一些方形的积木,摆放在中间的位置,教师问:“这是什么?”圆圆说:“这是车库的打卡器,就是停车打卡用的机器。”说着,他把两辆汽车“停放在车场内”,用两个小长条积木作为隔断,然后继续进行停车场的搭建。这时教师提出疑问:“两辆车这样放的话,要是前面的汽车不动,后面的汽车怎么出来呢?”教师的问题引发了幼儿新的思考。于是,幼儿又观察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想了一会儿,把原来由两个小长条积木组成的隔断改成了一个,然后告诉教师:“这是一个电动移动器,当后面的汽车要离开时,可以移动到后门,当前面的汽车要离开时,可以移动到前门。”多好的创意呀!此环节中,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究,增强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动机,使幼儿的游戏内容和行为更加持续和深入。有时教师也会采用图示(如作品、照片等)进行暗示,通过亲身操作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当下建构游戏中无法直观理解和感受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调动幼儿建构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游戏的需求,推动游戏的持续发展。

(3)游戏后的引导。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围绕“你们合作的搭建任务完成了吗、合作搭建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话题,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互相分享在游戏中的有效经验。有的幼儿说出自己原先的分工任务没有完成,同伴合作不积极,有的幼儿发现搭好的小区里有大片空余的地方没有利用等。教师在倾听幼儿交流时,适时鼓励、梳理,补充他们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取有用的游戏经验与成果,以此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针对游戏结果,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讨论:对于下次游戏你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有哪些建构的妙想?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发现,从而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游戏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为下次游戏做好铺垫。

三、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教育价值

1.通过建构游戏中让学引思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幼儿游戏行为的真实发生,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感知、操作和思考中,探索建构材料中蕴含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为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和教育效果的优化,全面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引导者。

3.通过研究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程,让幼儿的游戏成为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思考,游戏中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建构游戏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数独游戏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