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技术的湖北竹山县滑坡地质灾害解译

2020-09-29 01:53杨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坡向滑坡体坡度

杨震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演化过程的干预作用日益凸显,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国作为地质灾害多发国家,灾害种类多、成因复杂、分布范围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1]。因此,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比之下,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经济性等优点,有效弥补了常规手段的不足,在地质灾害解译和评价工作中被广泛应用[2,3]。以湖北省竹山县为研究区,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解译中的应用,采用Landsat8 OLI 影像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典型滑坡灾害影像特征,建立解译识别标志,从而进行全区滑坡灾害解译,并将解译的滑坡灾害体空间位置与坡向、坡度、海拔高度3 个地貌因子进行关联,开展滑坡灾害体地貌特征研究,为该区制订防灾减灾计划提供参考。

2 滑坡灾害解译

2.1 数据源选择及预处理

本次滑坡解译采用Landsat8 OLI 全色波段和多光谱组合波段卫星影像数据,全色波段波谱范围宽,瞬时视场角小,分辨率高,有利于新生低植被覆盖地质灾害体识别,而多光谱组合波段可以反映地物的真实颜色,全色与多光谱组合,生成15m 分辨率彩色图像,用于滑坡地质灾害解译。高程信息采用ASTGTM 数据高程模型,影像分辨率为30m,提取坡度、坡向、海拔高度信息,用以研究滑坡发育的地貌影响因素。对遥感影像分别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正射校正、镶嵌裁剪、图像融合和影像增强等预处理,突出典型地质特征,发挥最大识别效果。

2.2 解译标志建立

建立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就是归纳地质灾害体的地物特征,包括遥感影像的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空间位置及布局等。基于此,建立研究区滑坡灾害解译标志(见图1):色调上呈浅色调,新滑坡植被破坏,岩土体裸露,古滑坡新长植被颜色浅且分布稀疏,色调比背景浅;颜色上与背景有明显差异,新滑坡出露岩土为浅土色,老滑坡为浅绿色;中大型滑坡有明显的后壁和侧壁,由于光照条件会出现绝壁阴影;形状上多呈圈椅形、梨形、三角形,长条形;纹理上表面粗糙,有台坎或裂缝等横向纹路,滑坡灾害发生时破坏部分植被,土体和植被交杂分布;位置上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软弱夹层岩土、断裂节理发育的斜坡上;大型滑坡有明显台坎或阶梯状纹路,滑坡上部陡峭下部平缓,滑坡前缘由于挤压作用出现隆起。

图1 滑坡灾害遥感影像特征

2.3 滑坡灾害目视解译

根据建立的解译识别标志,采用直接解译、对比分析、信息复合、地理相关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体进行圈定。首先对河流、道路、村庄居民点等基本地理要素进行识别,在基本地理要素及其周围寻找异常点,并与解译标志进行比对,识别滑坡灾害体。观察河道两岸及支流旁侧、道路及居民点附近环境,根据直接解译标志色调,寻找色调相对较浅且植被覆盖较低的异常处,进而在坡度较大的边坡处寻找纹理粗糙且出露岩土体堆积物,结合形状特征(有无明显滑坡后壁、有无滑坡体台坎及裂缝等)识别并圈定滑坡灾害体。通过上述方法,研究区共识别滑坡灾害体200 个,统计显示,竹山县17 个乡镇中,楼台乡和文峰乡滑坡灾害分布最为广泛,双台镇、上庸镇次之,擂鼓镇、麻家渡镇最少。

3 滑坡体分布与地貌因子关系

将遥感解译出的200 个滑坡灾害体位置叠加ASTGTM 数据高程模型,分别提取坡度、坡向、高程信息,并研究滑坡体分布与3 个地貌因子的关系。

表1 滑坡体坡度统计

3.1 滑坡体分布与坡度关系

以2°为间隔进行坡度分段统计,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研究区滑坡体坡度范围介于11°~76°,整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31.54°,20°~40°的滑坡数量达149 个,占全体滑坡数量的74.5%,说明该坡度区间容易形成滑坡地质灾害,为最佳坡度。坡度过低无法形成有效临空面,不易发生滑坡;坡度过高受重力作用容易发生崩塌灾害。

3.2 滑坡分布与坡向关系

以10°为间隔进行坡向分段统计,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坡向以80°~100°居多,其次为140°~160°、200°~220°、260°~280°,这与研究区北西高东南低的台阶状地势有关,受北西—南东方向的断裂构造影响较为显著。

表2 滑坡体坡向统计

3.3 滑坡分布与高程关系

以50m 为间隔进行不同高程滑坡数量统计,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高程低于300m 的滑坡数量较少,300~700m 的中低高度滑坡数量较为集中,达156 个,占总滑坡数量的78%,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滑坡发生的概率降低,大于950m 的高度几乎没有滑坡发生。

表3 滑坡体高程统计

4 结语

采用Landsat8 OLI 遥感影像数据源,建立滑坡地质灾害解译标志,成功识别研究区内200 处滑坡体,并将其空间位置与ASTGTM 数据高程模型提取的坡度、坡向、高程3 个地貌因子进行关联,为该区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坡向滑坡体坡度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大坡度滑索牵引索失效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于场车规程中坡度检验要求的几点思考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不同坡度及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