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09-29 13:31昝金玉曹卉
青年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

昝金玉 曹卉

摘 要:为探究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本文对南昌航空大学不同年级、不太专业的12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行为的功利化、自卑心理、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正视原生家庭,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原生家庭;人际交往行为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探讨原生家庭问题的文学、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原生家庭”一词被热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原生家庭影响是最为根本的。本文将从原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溯源,并提出帮助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二、原生家庭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一)以自我为中心

在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常出现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遇到矛盾或分歧时难以做到换位思考,不顾及他人感受,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常常使矛盾激化,甚至出现冲突行为。

(二)交往行为的功利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功利化思想逐渐蔓延,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也有体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交往只为达成自己的目的,而缺乏必要的情感维系。他们大多表现为与对自己有用处的人多交往,对自己无用的人漠不关心。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格外脆弱,难以维系长久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存在越来越多的“表面关系”。

(三)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原因,其在交往过程中极易体现出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这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进而逃避与人交往。还有部分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因此缺乏自信心。这类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没有主见,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有的会患有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有的则是讨好型人格。同时,他们缺乏沟通能力,大多时候为被动交往。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还可能会诱发心理问题。

(四)缺乏情绪管理能力

与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相关的问题可以引申为大学生之间出现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及肢体。大学生年轻气盛,往往缺乏对情绪的把控能力,极易出现过激行为,近年来高校频发的大学生刑事案件也表现出这一趋势。与同学、室友之间出现矛盾时,部分大学生会产生极其不稳定的情绪,有时可能只是很小的问题,也会大动干戈,不能冷静处理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原生家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因素

对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参与问卷填写的120人中,68.33%的受访者认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有很大影响,27.50%的受访者认为有点影响,仅有4.17%的受访者认为没什么影响。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原生家庭更影响自己和父母长辈、朋友同学的相处,少数认为会对自己和老师或和其他人的相处有影响。下面笔者将从三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原生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它是一种潜在教育因素,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等,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从原生家庭中继承了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言谈举止、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子女安全感,使其拥有积极乐观的性格,其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强,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家庭中的父母更善于与子女沟通,相处状态也更和谐,有助于帮助子女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家庭氛围不良的家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家暴、争吵、冷漠等问题。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大学生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采取不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矛盾深化。不良的家庭氛围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不愿意交朋友,对他人存有戒备心,原生家庭的不良氛围同样会延续到他们与新朋友相处的环境中。因此,原生家庭的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养成十分重要。

(二)原生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本文主要从核心家庭进行分析,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并将此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探讨。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认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影响较大,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多属于权威型,而非独生子女家庭多属于放任型。这表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更加关注,对子女人际交往行为的养成更有帮助。学者申艳婷、郑舒的调查也表明,独生子女人际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排行中间的子女人际状况最差,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也有影响。由此可见,原生家庭结构也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本文依据权威型、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五种类型探讨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权威型即父母在孩子心中有权威,对子女的教育有方向,会与子女共同维护家庭生活准则,虽严格但民主。这种教养方式对子女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有很大帮助,进而使子女在人际交往行为方面趋于友善。放任型即父母虽对子女表现出关爱,但缺少一定管束,极少对子女提要求。由这种教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情绪管控能力的问题。专制型即父母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缺乏一定的包容和支持。这种教养方式下的父母与子女处于不平等的关系,子女极易出现焦虑、自卑、孤独的负面情绪,难以合理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溺爱型即父母事事顺着子女的心意,过分宠爱,这种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在同他人交往中缺乏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能力,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忽视型即父母对子女缺少关心,也不会表现出爱和期待,缺少对子女的行为要求和控制。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交往障碍,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调查结果显示,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时会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大学生中,权威型家庭占比较高,偶尔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大学生,放任型家庭占比高,而不会与父母交流中的大学生,忽视型家庭占比最高。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子女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

四、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一)个人方面

作为大学生,应该化消极为积极,与原生家庭和解。对于原生家庭中的积极因素,可以加以继承,借助其更好完善个人行为;对于原生家庭中的消极因素,先要试着去接纳,正视它的不完美,超越困境,勇于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多角度看待自己的家庭。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善于与人沟通,不以自己为中心,真诚待人,学会冷静解决矛盾冲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收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家庭方面

在家庭方面,父母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子女正确认识自己,完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同时,要保持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子女与他人交往出现矛盾时,给予子女适当的建议,帮助其完善个人行为。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大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摆脱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与家庭形成家校合力。目前,高校对于大學生如何优化人际关系的教育内容仍然有所欠缺。因此,高校可开设相应课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原生家庭关系联系起来,激励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学校应多利用心理咨询室,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人际交往行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不稳定的情绪。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线下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同时,辅导员及班主任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不断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玉凤.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J].学前教育,1994(Z1):21.

[2]申艳婷,郑舒.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相关性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4):53-57.

[3]罗贵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2):198-199.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
例谈父母心理亚健康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