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的整合教学探讨
——以惠安县为例

2020-09-30 03:07王培坚陈思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惠安乡土笔者

王培坚 陈思明

(1.惠安高级中学,福建泉州 362100;2.惠安第一中学,福建泉州 362100)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讨的课题之一。[1]乡土地理素材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紧扣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实际,合理选择和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于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乡土地理实践,增进家国情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为此,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为例,对惠安乡土地理素材在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做了一些探索。

一、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活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乡土地理素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于课堂教学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笔者将惠安乡土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惠安县改革开放40 周年成就展——农业篇”图片。

2.提出探究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相关地理知识,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改革开放之前,惠安县被人称为“地瓜县”,请分析其原因。

(2)如今,惠安县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畜牧等为特色的“三溪一郊”现代农业,请指出影响其农业变迁的区位因素。

由于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比较熟悉,又有形象直观的图片信息作为辅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欲望倍增,探究气氛融洽,整个探究过程一直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中不断推进。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学生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入手,根据地瓜的生长习性,紧密结合家乡的地理条件,对当时大面积种植地瓜做了很好的分析,并进一步依据图片信息分析得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的支持,才有了今天农业的大变迁。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运用乡土地理素材,降低知识难度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突出地理事象的典型性,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选取一些全球性的事例和材料来阐述和解释地理原理和规律,往往使得学生难以通过教材的案例上升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笔者认为,若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选择切合实际的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材的补充案例,将会使得一些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降低知识难度,让地理知识“深入浅出”。

例如,在“城市化”的教学中,笔者以“惠安最璀璨的地标性建筑群——禹州城市广场”作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材料一:惠安禹州城市广场的位置图(略)。

材料二:禹洲城市广场位于大泉州核心位置,泉州城区东北面,惠安县螺阳镇境内,总建筑面积230多万平方米,拥有景观高尚住宅、大型购物、城市文化广场、特色商业步行街、高级SOHO 办公、美食广场、金融、邮政、医院等多重配套,兼具居住、商业、办公、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现在,禹州城市广场已初步形成,螺阳镇西部大部分农业用地已转变为城市用地,惠安城市规模逐步扩大。[2]

学生根据惠安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很容易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并且可以进一步自主归纳总结“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可见,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材补充案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更好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还会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提升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标准的基本理念。[3]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例如,在讲完“工业的区位选择”之后,为了避免地理学习“纸上谈兵”,笔者设计了一道关于“惠安石雕行业出路何在”的课后探究题,引导学生运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等地理知识,探究现实的乡土地理问题。

1.问题探究

(1)以惠安石雕石材行业为例,探究目前该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假如你是惠安石雕石材协会会长,请你为“加快惠安石雕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2.成果展示

课后,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乡土。

资料,对石雕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对今后转型升级提出很多可行性的建议。有的学生还将探究成果制作成“思维导图”,并在课堂展示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如图1)

图1

在新课教学中,笔者还经常设置一些乡土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进一步验证所学到的地理原理、规律和特征。

例如,在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笔者让学生思考惠安很多农村人口到县城买房的原因;在讲“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惠东工业区与泉惠石化园区的工厂集聚的效益有何异同点,并说明原因;在讲“商业网点布局”时,笔者通过惠安建材批发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沿324 国道布局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商业网点布局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四、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有效开展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乡土地理素材,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型”学习方式,开展乡土地理实地考察、环境监测、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4]由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的教材内容是以人文地理为主,比较容易结合乡土地理素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于是,笔者在每一章教学之后,都能充分运用乡土地理素材,选择针对性的实践课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利用课后分组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下是笔者例举在每一章教学之后选定的实践课题。(如表1)

表1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素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提高教学效益大有裨益。但是,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运用素材,而往往忽略了对素材的合理选取,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乡土地理素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选取乡土素材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素材的选取更应与时俱进,紧扣家乡当前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进而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惠安乡土笔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老师,别走……
乡土中国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惠安公司以贴心服务拿下外贸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