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0-10-09 08:30王忠勇吴国新张延彬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程设计专业课程

王 飞,王忠勇,吴国新,张延彬

(1. 郑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郑州大学 教务处,河南 郑州 450001)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而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对于高等学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人才和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1]。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从人才质量标准、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出改革要求,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明确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并纳入学分管理的改革目标[2]。2018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的改革要求[3]。从国家层面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颁布的文件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导向愈加清晰,特别是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工作更加聚焦,这为下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1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建设,目前我国高校通过自主建设或引入视频公开课等形式,基本实现了就业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专门课程面向学生的全覆盖,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面,依然需要深入地探讨与实践。

1.1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需要探索

目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比于理论教育依旧缺乏成熟的教育方法,部分高校教师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专业实践教育的从属,或等同于专业实践和课外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简单结合,未能认识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差异。具体来说,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虽然均聚焦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是两者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从培养目标和要求来看,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目标相对明确统一,体现出专业能力要求,相同专业不同学生之间专业实践能力应基本一致,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则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实践内容,相同专业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从实践形式来看,在专业实践教育中,学生一般受到上课时间、实验内容和设施等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较为单一。而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合理选择不同场景进行实践锻炼,形式相对较为多样。由于部分高校未能认识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多样性特点,缺乏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将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混为一谈,造成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现象,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5]。

1.2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存在欠缺

由于受到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和欠缺,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专门课程,高校只能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或比赛的形式代替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部分开设有“双创”实践类课程的高校,由于指导教师水平不一,难以面对全体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学生整体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仍旧有待提高[6]。与此同时,目前多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依托学科创新竞赛、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展开,但是在创业教育方面,缺少涵盖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市场需求分析及营销策划等创新创业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因此学生缺乏市场、成本等概念,缺乏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经验,普遍存在专业实践能力强而创业实践能力弱的缺陷[7]。

1.3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评价模式亟待完善

目前,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果评价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认识不足,未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8]。因而倾向于组织少数绩优生参加学科创新竞赛,开展项目研究等创新活动,将创新创业实践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同时在评价中主要将专利、论文等易于量化的成果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指标,缺少对学生培养过程的考察和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综合的评价,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精英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开展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限于数据采集困难等原因,难以对学生实现全过程有效监控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到教师开展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慕课建设概况

慕课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中文简称,最早于2008 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联合提出,2011年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课程(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线为标志,开始了在全球的普及与应用[10-11]。慕课满足网络平台完成选课、学习、测验和师生互动等功能,具有便捷、开放、自主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同时支持以翻转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确保课程学习质量[12]。

2.1 课程建设背景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开设于2017 年,是由“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优化整合而来,以该课程为主体的教学研究项目“以创业为导向,嵌入企业行为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曾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年,依托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基于‘专创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对“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扩充,课程流程进行了优化,将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慕课。该课程教学计划为2 学分32 学时,为创新创业实践类教育选修课程,包含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创业团队管理、产品标准、文秘管理、双创项目中的财务问题、商业计划书概要等9 个章节,针对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同时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来自商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相关院系,长期在创新创业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战经验。该课程在建设前期主要为我校全体工程类专业学生提供选修,目前已经上线智慧树慕课平台,面向全国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支持。

2.2 课程建设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采用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建设思路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首先组织大二学生以团队形式成立虚拟企业,每个虚拟企业给予一定的虚拟货币作为启动资金,启动资金在教师求助和物料领取等环节进行扣除。然后每名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利用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共同开展虚拟企业运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顾客需求,然后根据分工完成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生产实现、宣传营销、知识产权保护和财务管理等企业实际运行各环节的工作。指导教师利用翻转课堂、线上交流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开展指导,同时利用慕课学习平台后台数据,针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课程学习结束后,导师组根据作业、答辩、文案材料、产品演示和资金状况等内容给出团队总分。团队获得总分后,由团队集体商议,根据每名学生对虚拟公司的贡献获得本人得分。图1 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实施流程。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实施流程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慕课建设成效与思考

目前,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建设,选课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仅 2018 年,我校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接近1000 人,形成虚拟企业团队近100 组,依托课程实践成果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6 项,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24 项,发表相关论文27 篇,荣获学科创新竞赛省级以上获奖77 项(组),其中“创青春”等创业类竞赛获奖12 项,同时学生评教分数及课程留言均体现出学生对于课程形式和内容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目前已着手进行河南省和国家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该课程针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需要进行建设,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3.1 有效对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课程在设计上,聚焦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打破传统课程中专业的界限与束缚,综合不同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促进多专业知识与学生主体的融合。同时以课程为牵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及特点自由选择团队分工,自主进行学习实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通过实践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奠定良好基础,有效契合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习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多样性特点。同时,以短视频形式开展的慕课教学,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解除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 有效弥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欠缺

目前,高校针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资源较为有限,特别是由于师资条件限制,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以组织学生团队开展虚拟公司运营为切入点,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课程内容涵盖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等创新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具有针对性强、内容全面的特点,既包含产品制作等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实践环节,也包含市场调查与营销、财务管理等创业实践内容,在克服传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竞赛代替教育弊端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融合。而团队化的实践和评分模式,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弥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弱的缺陷。慕课的学习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回放等方式加强重点知识的学习,也能通过声图并茂的展现形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本课程上线后能够面向全国高校进行推广,既能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促进选修本门课程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3.3 有效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评价模式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线上教育主要是基于基础性、事实性、重复性的知识讲解,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线下翻转课堂侧重于答疑、释惑、实践、操作和基于项目的探讨,更加注重表达、思辨、动手、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授课的精力解放到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和学生实际表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能够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本课程的以团队作为主体,综合作业、答辩、文案材料和产品演示进行综合评价的形式,既能够推进每一位选课的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确保团队获得满意的成绩,解决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精英化的问题,也将评价标准由原本“唯论文、唯专利、唯竞赛成绩”转变为“注重创新意识、注重实践能力、注重团队精神”,破除了单纯参考专利、论文等易于量化成果作为评价标准的弊端,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功利化的问题。

4 结语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问题,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13],因此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积极开展慕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落实国家教育改革要求,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慕课的建设实践,也将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专业课程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北戴河区绿化工程设计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