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担使命,大漠播希望

2020-10-09 11:15张钧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作手册援疆支教

张钧

2018年8月,我带着推动当地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初心与使命,踏上了新疆和田墨玉这片热土,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疆支教生活。两年来,我把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在大漠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悉心栽培,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我所在的墨玉县北京中学是北京市对口援建的学校,属于“交钥匙”工程。这所学校发展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一开始学校并没有给我排课,而是希望我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

我通过“实践+反思”的方式唤醒当地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比如,针对师德师风培育与考评,围绕教师专业情意、工作态度、关爱学生三个维度九个考察点,依托教研组,采用教师互评的方式,生成对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结果,用评价结果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促进教师成长。

我启动“七有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单向度”“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由“知识传递”向“素养建构”转型。例如,我尝试用三种不同课型执教《烛之武退秦师》,引发同组教师对语文教学效能和美感的思考;我执教《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为教师示范“记-读-赏-思-辩-写-改”七环节教学法,引领教师思考问题导学、智慧导学以及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等。

为把北京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当地教师,我“启动”学校学科教研工作,为高三老师解读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为全体同科教师解读课标,通过多节次的听评课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指导完善常规教学管理,编订了《教研组工作手册》《备课组工作手册》《教学工作手册》《班级管理日志》,改进了高考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引进了体育、技术等学科教案模板,通过校本培训指导教师把每项基本工作做好。

“为当地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援疆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希望为当地教师打开一扇扇窗,引领当地教师走上专业化教研之路。

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中,我注重引领当地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课上,我以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为学习载体,为学生讲屈原的《离骚》,讲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并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课下,我带领学生认识祖国大家庭,带他们一起看中国地图,告诉他们新疆在祖国的什么方位,首都北京在哪里,东北、华南、华中以及东部沿海都有哪些省份和城市,每个地方的支柱产业是什么,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和繁荣富强。

此外,我也会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准备“一二·九”歌曲比赛时,我让学生一首一首地听红色歌曲,告诉他们正是有了保家卫国的战士才有了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告诉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炎黄儿女的身份,让个人的小梦想和国家民族复兴的大梦想紧密相连。

倾心奉献,跨越时空进行帮扶

教育援疆不只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在墨玉县教育局的邀請和组织下,我们将示范教学辐射到雅瓦乡、萨伊巴格等周边乡镇,通过执教示范课和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提升当地课堂教学质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异地隔空开展支教工作,为持续“滴灌”式援疆支教积累了经验。

教育援疆也不只限于教学与教研。部分当地学校没有投影设备,我动员后方学校购置黑板贴纸寄送过来;学生发生车祸,我积极为孩子筹措医药费;工作之余,我下村探望维吾尔族老乡,去儿童福利院陪伴孩子读书……

回首两年的支教生活,我感到无比充实与光荣,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最后,以一首七律《无题》作结尾吧——

八千里遥京墨路,沙海戈壁云悠悠。岂料玉城振铎铃,杏坛弦歌紫沙丘。子衿青青园中葵,换来沙草赤心。滨藜并无争春意,朔漠胡杨一片秋。

猜你喜欢
工作手册援疆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工作手册系列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让《焦点访谈》活下来的秘密工作手册
中国质检工作手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