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杭大运河相关文化的文学书写

2020-10-09 11:32董肖肖
炎黄地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运河书写文明

董肖肖

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不同民族都有着反映自身特色的文化内容。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内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所创造出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与政治,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见证了风雨飘摇的时代,也目睹了和平稳定的盛世。运河所滋养的百姓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创造出了专属于京杭运河的文化,这既包括关于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习俗观念等非物质部分,也包括关于建筑书籍、实物遗址等物质部分。运河文化的产生、变革、发展以及对世人的影响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和探索意义的,对运河相关文化进行文学书写也是十分必要的。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它不仅惠及了沿线的大量城市,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更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大运河成为了蕴藏着历史声音的活化石,同时,因运河发展所诞生的文化内容同样极具魅力,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绚丽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发展,京杭运河成为了一条历史长河,同时,也成为了一条文化长河,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进程都为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与方向,流传于后世的文学作品都是对运河文化最好的文学书写。

运河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京杭运河在建造之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行军打仗,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达到巩固王权的目的,但历经了多朝的建造和维护,运河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行动,经济交流、政治发展成为了运河开凿建造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在这其中,文化的酝酿、形成以及传播成为了一大亮点。运河文化主要体现为在运河流经之处形成的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基础等,由于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其流经之处甚广,所以不同地域根据自身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也都不尽相同,可见运河文化是集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体系,总结其特点如下:

第一,具有双重性。京杭运河流经之处由南向北,它沟通了南北方的交通运输的同时,也沟通了南北方的商业交流和农业发展,其文化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双重性。运河造福了沿线百姓的农业发展,农田灌溉、旱涝调节、多种种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运河沿线的农业文明发展。同时,运河在商业贸易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古时盐、茶、铁等商贸交易都离不开运河的帮助,因此,在运河建造之初商贸文明就在运河沿线萌芽发展开来,为运河文化中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具有包容性。运河作为世界范围内里程最长、历史最古老的运河,其广袤的流经地域和时间沉淀的过往就必然使得其文化具有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京杭运河途径四省两市,沟通五大水系,这就从地理跨度上拥有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吳楚文化等不同的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体系既相互独立又都属于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其次,运河流经之处沟通了各地的交流,同时加深了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从而使得运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融合的文化内容;最后,京杭运河沿线的文化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国文明的影响,从古至今,京杭运河都在中外接触与合作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入运河沿线的文化创造中,这些因素都使得运河文化呈现出开放以及兼容并包的特点。

运河文化的文学书写

运河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这就使得各路文人墨客在运河文化的感染下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书写着运河的传奇。同时,运河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传奇的文人人生,运河文化与文学书写二者互为支撑,共同促进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京杭运河是一条文学长河,各代文人既书写着运河,其作品又成为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在运河的历史进程中酝酿成为深厚的底蕴。对运河文化的文学书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运河风土人情的书写。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习俗观念是运河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运河文化本就具有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双重特征,所以其体现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部分必然包含风土人情,当代作家刘绍棠所写的《蒲柳人家》便是对运河文化中风土人情部分最好的文学书写,其在描述了几户农家故事的同时,在字里行间描写了北运河段当时农业文明中百姓生活的独特风貌,院子里的豆角秧、黄瓜架、南瓜秧,以及杏树、桃树、山楂树,都在作者笔尖的神奇作用下为世人描绘着运河人家的美丽画卷。除此之外,运河的自然风光也是重点内容,“老龙腰河柳”是刘绍棠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仲夏时节运河水涨,河面倒映着老龙腰河柳,仿佛每一棵都充满了思想和灵性,也代表了被运河滋养的人与故事。

第二,对历史沿革的书写。运河水长,流过了千年时光,这其中不乏经历朝代更替、社会变革,运河是最好的见证者,这些历史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了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对运河历史沿革的文学书写更加具有时代性与沧桑感,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隋堤柳——悯亡国也》一诗,是白居易对运河开通与朝代更迭关系的思考,诗中的“汴河”便是指运河所连接沟通的从汴州到淮安的这一段,“隋堤”则是指运河的河堤。除此之外,到近现代各路文学大家的兴起,更促进了对运河历史变迁的文学书写,各类纪实文学的出现使得对运河历史文化的记录更为详实。如1938年时由汉口大众出版社出版的《北运河上》、周祥于1994年写的《运河滩上儿女情》、王梓夫于2003年写的《漕运码头》等,这些作品都带有运河时代的烙印,用文学作品的方式书写支撑运河文化内容的历史过往,也为运河文化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具有多重意义的河,它见证了沿线的历史变迁,也目睹了在不同年代百姓生活的面貌,除去它为沿线百姓以及国家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它所经历和拥有的过去是更为宝贵的记忆资源,这既是运河文化深厚底蕴的来源,更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珍贵的内容,各代文人墨客用诗歌、小说等文学方式记录着运河多样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宣扬了运河的风情,激发了对运河的思考,这些文学作品既书写了过去,更为运河的未来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运河书写文明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