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探讨

2020-10-09 10:05姬铮铮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

姬铮铮

摘 要:近些年来,基层群众对舞蹈的热情愈加高涨,群眾舞蹈文化慢慢发展为专业文化艺术。本文以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为切入点,积极探讨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特点,并为其提供创新途径,期望为一线舞蹈编排人员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基层文化馆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与发展基层文化,同样还在于保护与发扬基层群众舞蹈文化。对于群众舞蹈而言,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基层群体,基层舞蹈形式编排较为复杂,需要包含大量内容以及舞蹈知识。然而,群众舞蹈涉及的基层群体并不具备专业性舞蹈知识,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的难度。为此,需要相关舞蹈人员高效的编排舞蹈,并对基层群众舞蹈的创作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内涵及特点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后,群众愈加讲究精神文明。在众多精神文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舞蹈。舞蹈以人体动作为基本手段,无时无刻不展现着艺术魅力。大众化舞蹈不仅具备娱乐性质,还有一定的健身功能。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门槛低,始终都处于雅俗共赏的状态,倍受基层群众的青睐与喜爱。群众舞蹈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是自娱性舞蹈,例如集体舞、交际舞。第二就是舞台表演类舞蹈,这种舞蹈略为专业,往往会经过精心的布景与编排。大众舞蹈不具备专业特性,总体上来说较为业余,但恰恰就是这种业余舞蹈更能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被视为喜闻乐见的舞蹈。[1]

二、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的选材要点

(一)编排选材内容

对于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而言,编排选材内容极为重要。专业的文化艺术,灵感往往都来源于生活,密切贴合于群众的实际状况。众所周知,基层群众舞蹈业余性略为明显。为此,在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时,动作应该倾向于简单化状态,切记不要将专业的舞蹈动作融入进来,以免会令基层文化馆群众倍感压力。编排选材内容需要被群众认可,舞蹈内容贴近于群众生活,才能够真正激发起基层文化馆群众的兴趣,从而调动其排练舞蹈的积极性。另外,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选材还可以适当结合地方文化,这样更能彰显地方群众的舞蹈特色。[2]

(二)编排选材构思

关于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选材构思,大致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舞蹈动作构思,二是构思主题是否与舞蹈编排选材契合。在构思舞蹈动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群众舞蹈的业余特性,以此来选择难度稍低的舞蹈动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对舞蹈编排内容进行构思,以此增强构思主题与舞蹈编排选材的契合性。需要将两者的契合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要让人耳目一新,以保障能在舞台上完美呈现舞蹈主题。

(三)编排选材中的动作组合

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动作组合万万不容忽略。舞蹈编导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所有舞者的现实状况,以及其要表达的舞蹈主题。以舞蹈主题为依据,科学合理设计舞蹈动作。在动作组合层面上,需要充分考虑舞者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衡量其是否能真正完成舞蹈动作,并且呈现出连贯且优美的姿态,进而创造出更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作品。

(四)编排选材队形设计

在舞蹈作品编排时,舞蹈编排人员还应着重考虑舞蹈选材队形的设计。不可否认,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表演往往会遭受到场地的制约。为此,舞蹈编排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舞者人数的多少,以及能实际应用舞台场地的大小,以保障舞蹈队形编排更符合现实状况,能够为舞者们的舞蹈表演保驾护航。

三、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的创新方案

(一)结合时代,培养群众创新思维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时代精神。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内,群众需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展开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培养群众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并鼓励群众在生活中收集舞蹈素材,对各种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转化为艺术感极强的舞蹈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每一个时代都不可否认的态度。基于此,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创新,往往都离不开群众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令舞蹈动作贴近于群众生活,才能保障舞蹈作品更容易被群众接受。群众舞蹈的创新,可以适当结合时代精神,致力于为舞蹈作品打上时代精神的烙印。

(二)精选音乐,创新舞蹈动作内容

音乐与舞蹈,二者密不可分。在众多艺术作品中,两者都处于相互促进的状态。两者的融合状况,决定了艺术作品是否能呈现出优良的表演效果。对于任何一种基层群众舞蹈而言,其编排成功的关键因素,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其音乐选择的恰当。基于此,所有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人员,在正式编排舞蹈动作之前,都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音乐知识。根据舞蹈主题及舞蹈内容,合理选择音乐作品。基层群众并不会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及音乐知识,所以在选择音乐时,一定要简单易懂,最好选择朗朗上口的民乐。当然了,舞蹈音乐的选择,还要适当迎合基层群众的心理需求,例如选择地方音乐及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歌曲,从而帮助群众调动舞蹈热情。每当音乐响起,就会带动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到舞蹈中。群众舞蹈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源于其扎根于基层沃土。群众舞蹈以基层为服务对象,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通俗易懂、简单耐看的艺术形式。由于群众舞蹈服务于基层群众,这就意味着其难免会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当舞蹈编排人员对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进行编排之际,一定要适当创新。在对群众舞蹈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调动群众舞蹈演出人员的热情,这样才能保障所创作的基层群众舞蹈更符合新时代基层大众的审美需求、身心发展需求。例如,在对基层群众舞蹈内容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基层文化馆舞蹈创作人员就要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及基层大众文化特征,从根本上打破固有的舞蹈思想,对原有的舞蹈内容进行创造性延伸,并且还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舞蹈作品中的精髓。争取做到取长补短,促使基层群众舞蹈作品耳目一新,为更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强化动作,合理应用舞蹈道具

无论何种舞蹈,都需要依靠舞者肢体动作的变化,才能呈现出优美的艺术姿态。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讲究的是依靠基层群众的一系列舞蹈动作变化,组成完美的表演艺术活动。观察舞蹈者肢体变化及具体舞蹈内容,对所有动作进行重新编排,适当融入舞者对群众舞蹈主题思想的感悟及个人情感等。作为基层文化馆舞蹈创作者,需要加大精力设计舞蹈动作。着重考虑基层群众舞蹈功底,合理设计基层舞蹈动作难度,从而保障在后续的基层群众舞蹈彩排期间,所有基层群众都能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其中,以此促进基层群众舞蹈的发展价值。除此之外,在编排与创新基层群众舞蹈的时候,相关创作者还可以积极引用舞蹈道具。灵活的选择舞蹈道具,不仅能够丰富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内容,还能帮助舞者表达个人情感。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很好地提高整体群众舞蹈的表演效果。为此,基层群众舞蹈的编排,需要相关创作者高度重视舞蹈动作与各种道具的衔接、融合,致力于提高基层群众舞蹈的整体效果,为各位基层舞者的舞蹈表演注入新鲜力量。

(四)创新内容,增强舞蹈文学性

众所周知,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来源于非专业的基层大众群体。然而,这并不代表基层文化馆的舞蹈创作者,就可以忽略舞蹈作品的文学特性。日常生活能为舞蹈艺术提供灵感,同时舞蹈艺术也能够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基层文化馆舞蹈创作者在编排舞蹈时,如果能合理融入文学因素,便可以通过文学特质增强舞蹈作品的文学素养。长时间以来,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舞蹈学习中提高基层文化馆群众的个人修养,实现舞蹈与文化艺术的协同发展。

(五)与时俱进,提升国家化思维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还可以适当借鉴国际化思维。以开阔的眼光去看待舞蹈文化,充分吸收与借鉴国外优秀舞蹈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灵活借鉴国外优秀舞蹈艺术形式,将其优秀的精华融入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艺术中。通过合理的借鉴与高效的创新,有利于我国基层文化馆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不可否认,在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中适当融入国外先进元素,势必会令我国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内容焕然一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若想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艺术,一定要在舞蹈编排与创新上下功夫。随着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工作的推进,相关舞蹈编排者一定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和道具,以先进的眼光强化舞蹈动作,在舞蹈內容中充分融入时代属性及文化特性,希望借此来为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发展奠定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颜庭梅.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浅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155-156.

[2]向锋.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浅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59-60.

猜你喜欢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
群众文化活动与基层文化馆建设策略研究
在新形势下基层文化馆如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基层文化馆如何在新时期开展群文活动
浅谈群众舞蹈创作的艺术化运用及表现手法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论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
试论基层文化站(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新时期的群众舞蹈创作
文化强市背景下江门市群众舞蹈文化研究
浅析基层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