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角色困境分析

2020-10-09 11:13管敏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

管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角色困境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期望研究》(湘教通〔2019〕353号-19B218)研究成果。

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了解党和国家以及大学生、社会大众到底期待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使大学生和大众更加认同“思政课”教师,让“思政课”教师有更准确的自我定位,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及教师角色的要求

高校“思政课”的地位。“思政课”是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开设的大学课程,是大学生在高校的必修课程。在“思政课”的熏陶下大学生们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切实将党制定的政策方针融入到自身思想;并且能逐渐使自己成为社会稳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思政课”教学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必须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不能将“思政课”课堂作为夸夸其谈的平台,更不能传播与社会政治发展相违背的内容。要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核心精神、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中所取得的成就;要讲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与突出精神;要讲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要让大学生们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对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充满希望。[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思政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而“思政课”也就成为了我国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

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的要求。“思政课”教师是一堂优秀“思政课”的必备要素,只有“思政课”教师真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思政课”才能越办越好。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提高“思政课”的政治高度,这不仅要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政治高度,更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高度。[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责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乐为、敢为、有为”,即“思政课”教师要能够从“思政课”堂中收获快乐;“思政课”教师要敢于利用不同手段大胆尝试创新“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在办好“思政课”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思政课”教师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是办好“思政课”的灵魂所在,“思政课”教师要能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保持高度清醒;“思政课”教师的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要打心底认同社会主义中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要新,要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有效利用多媒體技术,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要广,要有复合而宽广的知识结构,要时刻跟紧时代潮流;“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要时时刻刻约束和反省自身的思想以及行为;“思政课”教师的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塑造好自身品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身体力行的感染高校大学生们。[4]

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角色认同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仍存在着大学生对“思政课”期望与现实不符,一些“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定位与实际状况相矛盾等问题。

首先,在学生方面,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与实际不相符,进而对“思政课”不重视。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角色认同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但是面对庞杂的社会信息他们相对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他们开始注重自身的实际经验,他们时常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社会热点信息,但是目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对单一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感冒”,却对社交活动非常感兴趣。[5]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对形式较为单一的“思政课”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对于“思政课”教师布置的研讨任务也过于敷衍。这种对“思政课”满不在乎的心理使得他们对于“思政课”的热情不断磨灭,也就出现了大学生越来越不认同“思政课”教师的情况。

其次,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仍有部分教师不太认同自身角色,处于迷茫状态,长此以往,将影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成败,“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认同程度也关系着“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成败。多数“思政课”教师愿意参与到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但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有时不能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明确自我角色认知。此外,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思政课”教师评教的标准高、涉及面广,主要由学校、教学督导和学生来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的评价占很大权重。在评价中存在“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等被忽略,因而教师考核成绩相对低的现象,抑制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两码事,搞好科研可以不用管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即可,也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认同。

最后,社会各界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现实状况相矛盾。一方面,很多企业到高校招聘时都希望招到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对素质教育给予肯定。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大众传媒对思政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中小学校对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培养不予重视,甚至有些民众仍然认为“思政课”是可有可无的。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有差异,这就让社会公众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实际状况不相符,也使社会各方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角色认同感降低。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认同的路径探析

加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大学生虽然正处于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但一般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并不反感思想政治理论本身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结构,却对学术性的政治说教和道德理论比较反感。而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就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明白“思政课”教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而是要提高职业素养,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基础。增加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这样就能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让知识的传授与情感善生共鸣。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学会放下身段,与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平等沟通,自由讨论,在互动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传授不等于接受,听见不等于听懂,只有真正的认同才能产生共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思政课”加深了解,师生距离拉近了,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提高。

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以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聘用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发自内心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6]对于政治立场有重大错误的,不应当录用。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比武等,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选派“思政课”教师去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在与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7]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完善激励机制,拓展和丰富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效果评定的角度和方法,并且可以组织表彰大会或者校内公示栏等对表现非常优秀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思政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与针对性。“思政课”中很多思想理论都是在前人总结的历史经验上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建立起来的。正是由于“思政课”的这种特点,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工作之余不断学习。[8]通过对新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备的能力,创新也是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景进行创新。[9]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大量的案例与背景知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所在,有效的组织好“思政课”。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开展研讨式学习,让大学生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大学生在研讨式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對“思政课”的兴趣,从而更加认同“思政课”教师。

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成效的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加认同“思政课”教师,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10]

“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要不断完善,教育部就优化新时代“思政课”效果制定工作方案,提出要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重视“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坚决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11]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开展各类“思政课”教师的人才培养项目,将“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并且,要多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的展示活动,交流“思政课”教学方法,引导“思政课”教师潜心与热心地从事“思政课”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学环境,加强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从而提高大学生和大众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钟飞燕,高德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定位[J].思想教育研究,2019(08):107-111.

[2]佘双好,张琪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研究透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53-61.

[3]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笔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13.

[4]董树军,胡港云.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力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实效性提升”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157-159.

[5]潘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8.

[6]王立华.提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47-49.

[7]张小飞.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4):186-190.

[8]李中国,孙海英.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升[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96-100.

[9]孙立军,刘爱军.“六个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28-33.

[10]刘薇,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优化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47-49.

[11]教育部党组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J].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10):35.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