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品和宣传品

2020-10-09 11:13刘延璐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艺术品

刘延璐

关键词:曲艺艺术;艺术品;宣传品

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衍生兴盛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赓续美德、温润心灵、启迪智慧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最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张力就在于对每一个时代最真实的人和人性的思考和表现,对人类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怀, 对时代生活的真实呈现和反思。凡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曲艺作品,都不能脱离开具体的历史时代,不能脱离具体时代的文化和语境,不能脱离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传统。曲艺作为文艺的轻骑兵,不但体现在以最快捷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更体现在如何深入地去表达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曲艺作为艺术品

中国曲艺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说唱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之美,中国曲艺经过许多年的历史演变,它沉淀着中华民族艺术的优秀成果,体现着中国艺术的古典美,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曲艺作为艺术品从古至今都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这有赖于其综合性和故事性,不同阶段的戏曲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手法,同时也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环境。

戏曲的综合性。中国曲艺大多发起于民间,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俳优,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滑稽表演都包含着说唱艺术的因素。到了唐代,講说市人小说和宣讲佛经开始流行,自此曲艺便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直到宋代,因为“市”的形成与发展,艺人们有了固定场所,也就慢慢兴盛起来。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曲艺艺术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发展,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从简单的说唱加入形体表演、音乐效果。并且包涵艺术、社会、经济、哲学等各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从曲艺的分类来看,渔鼓类从明清时期的“道情”开始发展,从开始的简单敲打渔鼓、掌握节拍,到逐渐增加伴奏。比如河南坠子,不仅使用三弦伴奏,还创造了独特的坠子弦。曲艺艺人门不断借鉴、创新,加入不同的表现艺术,融合到自己的表演中,大大增加了曲艺艺术的表现力。

曲艺的程式性。曲艺的程式性指的是曲艺会对生活化的动作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进行重复使用。比如曲艺表演中的关门、推窗动作;评书中的开脸套词、盔甲赞等都有固定的格式。此外曲艺的剧本形式、角色特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有人认为曲艺的程式性是束缚其发展的罪魁祸首,只有突破程式,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艺术,才能不断为曲艺艺术增添活力。但是也正是曲艺艺术的程式性使其代代相传,并在不断的融合不同戏剧模式、艺术形式的同时,不至于丧失其独特韵味。

就评书而言,在传统的套词、人物下仍然可以展现出自我独特的魅力。以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来说,一些固定的词会彼此穿越,但是只要一听,就能知道这是单田芳的东西。他独特的嗓音就会在脑中播放。比如“胳膊肘往外拐,吊炮往里揍”等。虽然曲艺艺术程式本身在某些人眼中是僵硬死板的条条框框。但是它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模式的大体规范,在许多方面程式在形式上市模糊的,由此给创作者留以创作空间。因此程式对创作只是一种依据和模式,是曲艺艺术必须遵循的,也为曲艺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曲艺的写意性。曲艺作为一种说唱艺术,并且因为很多曲种具有流动表演的特点。因为不依靠具体布景来展现故事情节。相比于戏曲表演等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只依靠说唱便在听众脑海中描绘出具体的场景、情节动作。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素来讲究虚实结合、传神写照、写意抒情更加注重意境的传递。无论是绘画中的“留白”,还是故事创作中的“虚实结合”,还是戏曲舞台服饰甚至是脸谱的设计,都是写意的艺术形态。

曲艺中的写意技巧无处不在:在舞台布置上,“一桌二椅”便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在情节动作中,几推几攘几个跟斗便是一场精彩大戏,在评书中更是将“写意”技巧的作用达到了极致,抑扬顿挫的讲解令人印象深刻,置身其中。曲艺舞台上讲究的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逢场作戏”,通过唱念做打各种程式化技巧的表演和简单的布景,表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曲折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内涵:含蓄又深沉,虚幻中见真实,舞台上演人生。这也给中国曲艺表演独特的韵味。

曲艺作为宣传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好的曲艺作品往往也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加工在创作,只有对生活的深刻体会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曲艺的创作很多来源于生活,而贴近生活的曲艺创作才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因此曲艺的故事性和写实性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其深刻的内涵也起到很好的群众教育作用。曲艺已经不单单是艺术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乃至政治功能。

曲艺的民间性。中国曲艺是民族民间文化,它既具有通俗浅白的一面,又有意境高远的方面。说唱内容不仅浓缩了无数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而且寄托了千百年来民族的生存智慧、价值准则。如经典巨著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不仅来源于真实历史,并且塑造了一群来自于各阶层,但是都饱受封建统治压迫,最终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充分体现人民生活艰苦,引起共鸣的同时也让群众反思自身处境与未来道路。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并且,曲艺的民间性决定其广泛传播的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宣传的有力工具,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社会教育作用,重视曲艺教育的发展,在曲艺创作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在充分引起大众认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大众的作用。

曲艺的写实性。曲艺的写实性与其写意性并不相悖。曲艺的写意性主要指的是其舞台布景等方面,意在虚实相生,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曲艺的写实性指的是其基于现实内容加以艺术创作,直言不讳、揭露现实、教育民众。因为曲艺的群众性造就了其广阔的传播度。大众对曲艺的喜爱不仅在于其布景服饰的艺术性,更在于其故事内容的冲突性,而这些故事中最受欢迎的便是现实题材。

曲艺的政治性。基于以上曲艺广泛的传播度和其写实性。我国曲艺发展在建国后一段时间曾经一度作为“宣传品”存在,“文艺为政治服务”成为当时的口号。但是后来由于四人帮的误导,出现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现象,曲艺艺术也经历了这个阶段。纵观曲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国情对于戏曲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它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受到当下政府以及人民审美的影响。

曲艺作为宣传品自然要担负起教育大众、传播思想的作用,我们需要正视曲艺的宣传价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否认曲艺艺术的独立性,政治性只不过是其一个特性,并不能成为其绝对属性。充分利用曲艺艺术的民众基础进行宣传教育作用对曲艺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将社会现实融入到戏曲创作中,引导正确的价值内涵,能让戏曲更加现代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艺的外交性。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外交作为一国外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外交的作用也逐渐被各国重视。在中国曲艺的跨文化传播中,梅兰芳是第一位将中国曲艺表演带到世界舞台的戏曲家。直到后来的“乒乓外交”“大熊猫外交”,文化外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外交形式。

中国曲艺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极其适合中国文化外交的文化手段。在对外交往舞台上,曲艺作为艺术品和宣传品出现,同时也因为其外交性,更多的是起到“宣传”的作用。戏曲所包含的中国文化中文学、舞蹈、武术的精髓,不仅将文化传播向世界,更多的是将其蕴含的中国人民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传达给各国。

戏曲艺术的两重性

曲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形式,因为其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贴近生活的故事题材,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传播度。无论在任何时代,其作为艺术品具有的观赏价值和作为宣传品的教育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需要充分展现曲艺的艺术性,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只有正确的引导才是曲艺发展的重要途径。相信它能够在未来给予我们不单单是艺术上的欣赏,更多的是发挥其特有的宣传教育以及传播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华.宣传品、艺术品和温暖的英雄主义——粤剧《风云2003》创作余绪[J]雨中行, 2014(03)

[2]中国文化传媒网. 现代戏:唱响英雄赞歌[EB/OL].2018

[3]王少昀.现实题材相声创作的三个维度[J] 曲艺, 2018(11)

猜你喜欢
艺术品
玩转咖啡杯
达·芬奇画作中的微生物组
从艺术品中走出来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阿波罗篇
艺术品拍卖首现手机App:是否靠谱引质疑
食物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为艺术而生的空间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艺术品金融的破冰之旅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