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共领域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

2020-10-09 11:13宫岩岩
时代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媒介心态青少年

宫岩岩

摘 要:传媒公共领域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出了许多要求,因为网络社交和公共事务参与是青少年热衷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素养成为青少年网民的行为指导。从网络热点新闻来看,青少年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转发、分析和评论方面,参与十分积极。该文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探索青少年应该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在公共传播中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传媒;公共领域;媒介素养;新媒体

传媒公共领域对媒介素养的期待

笔者从近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中发现,青少年不成熟的心态和低水平的媒介素养,让他们的行为失控,甚至明知错误却故意为之,只为维护单方面的利益或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传媒的公共领域属性,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民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公共事件和信息传播,在评价、转述、立场探究上,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正确、公允的视角看待问题,惩恶扬善、缓和矛盾,正确引导网络事件沿着公序良俗的方向发展。

公共领域要求青少年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面对网络文化发展的不断转型,社会现实中暴露出众多负面,比如官员廉政、就业、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都让青少年感受到无比的困惑。此时的青少年网民,迫切地需要媒介素养来疏导,让良好的社会心态占据思想的制高点,这里的“心态”并非对社会现实的置之不理,而是要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到某个程度之后,这些事情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分析后让青少年意识到其中的一些必然性。

网络赋权需要媒介素养的约束

网络赋权让青少年具备表达观点的自由权,但这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媒介素养上面。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同时也是培养网民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意识,在当前的环境下,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娱乐至上、自我主义等意识不断滋生,这引发出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比如人肉搜索、爆吧、人身攻击等行为,浮躁的心态让青少年变得具有暴力倾向,一旦这种心态在虚拟世界里无限制蔓延,并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而泛滥到现实世界里,最终会引发更多的青少年成长和行为问题,甚至会带来超越法律范畴的事件。

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为背景的新型公共领域中发挥作用,试图以观点言论的形式影响社会发展,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力的同时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不论是原创还是转发、评价网络信息,都应该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肩负起影响社会事务的职责,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地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和处理结果,真正去实现社会公共领域沿着正义和正确的方向进步。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

科学化地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相对于大众媒体、大众文化和数字媒体方面,媒介教育针对培养人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国外的媒体素养教育通常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鼓励人们勇于提问一些他们所接触到信息的问题。然而我国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近些年才起步,媒介素养教育也较为落后,很多学校尚无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最终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我们所要的结果,而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则要求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媒介。当青少年真正了解媒介之后,他们才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以及其衍生形态中恰当而有效地接触、分析、评价和创造信息。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要求青少年必须正确认识到媒介的载体性质和工具本质,增强自制力,真正将媒介为己所用,掌握在与媒介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性,避免被媒介绑架。

要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媒介参与习惯是关键。对于成功的媒介素养教育而言,良好的媒介参与习惯是关键所在,唯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媒介参与习惯,才能保证青少年在进行媒介参与时避免无意识地被媒介所操纵,掌握媒介参与的节奏和主动权。那么对于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而言,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媒体参与习惯呢?本文认为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发力。首先是父母需要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媒介参与榜样,理智参与网络生活,客观评价媒介信息,使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学校应适当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倾斜,开设媒介教育课程,使青少年能够接受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

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是最终目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少年具备批判意识,所谓批判意识是指青少年在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分辨出传播者的意图,真正掌握网络活动中的主动权,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至于成为网络的奴隶。在获取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之后,能够对信息进行再加工,进行恰当而有效地再次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协同发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想真正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必须让青少年真正参与媒介运作流程,青少年才能对媒介有个直觀的认识,从而能够理智、思辨地对待媒介信息。因而,社会应当积极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主流媒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传播主流价值观。其次,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高同样离不开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在2018年初的PGONE粉丝事件中,对于PGONE传播的错误价值观,新华社、紫光阁等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作为网络的监管者,政府有责任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过滤有毒有害信息,守好第一关,从而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理智发声、有序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志昭.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J].新闻爱好者,2019(11):60-62.

[2]陈钢.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误区及思考[J].传媒,2019(21):86-88.

猜你喜欢
媒介心态青少年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