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20-10-14 21:34贾廷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中学数学

贾廷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机会和途径,只要教师认真精心培育,他们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其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定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的认识如下:

一、建立情感,激发兴趣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的外部表现是情绪的喜、怒、哀、乐。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情感联系着的。带有情感和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自觉地全神贯注、不知疲劳、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和兴趣是学生行为的动因,深厚的情趣直接推动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趣应包含培养人与人,人与物的情趣两方面的内容:

1.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要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教师必须做到:

(1)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德高望重的老师,学生尊敬、热爱、甚至效仿其动作,对他所教的课也会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且有快乐感。因此,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2)要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既要严格要求、教育学生,还要以温馨的爱去关心、感化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和蔼、平易近人。特别对差生要关心体贴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上课应力求使语言准确动人,板书赏心悦目,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把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气氛和积极思维的状态。

(1)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使学生处于积极求知的“愤”“悱”状态。

引入课题是创设情境,形成“愤”“悱”状态的有利时机。可采用“开门见山”,“承上启下”,“纠错入手”,“感性提出,理性解决”等方式引入课题,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兴趣进入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课堂提问的作用不限于反馈信息。在关键地方恰当设问,还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并可借此创设情境,形成“愤”“悱”状态。

(2)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严谨与量力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是数学教学原则。教师应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提出教学要求和目的,并合理设计教学程序,突出关键和难点,因材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懂了的知识,教师过多重复,学生不感兴趣;要求太高,太抽象,学生不理解,听不懂,引不起学习兴趣;只停留于具体模型和事例,不概括成一般规律,并上升成严谨理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兴趣。例如,上复数第一课时,如果教师先从数系扩张的必要性出发,生动地阐明学习复数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并把苏步青教授的话告诉学生:“没有复数就没有电学,也就没有现代文明。”学生便感到引进复数概念是自然的,学习复数既是科学的需要,又是生产的需要,他们对学习复数自然有了兴趣。

二、树立动机,培养意志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业绩,以激励学生学习他们艰辛拼搏的精神。

每个数学家的成就,既是他们智慧的結晶,也是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以坚强意志克服了各种困难的心血的结晶。例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一个难题而用的草稿纸就有几麻袋;希腊大数学家、力学家、爱国主义者阿基米德,为了民族的利益常是“忘了吃,忘了喝,也忘了自己。”研究了大量抗击入侵敌人的武器。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这样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志。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刘微、祖冲之、秦九韶、华罗庚、苏步青、杨乐、张广厚、陈景润等数学家,为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从1989年起连续多年以遥遥领先的成绩夺得好成绩。他们的事迹,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自信、自强的勇气。

2.利用数学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志。

数学有应用广泛性、高度抽象性和理论严谨性三大特点。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凡有数和形的地方都存在数学问题,日常生活收支买卖、社会活动、国际贸易、火箭发射、行星运行等等,无不涉及数学知识。数学不仅以它的知识,而且以它的方法和思维推动其他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数学还不仅是工具学科,它的许多分支(如对策论、规划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等)还直接用于经济和国防建设,产生物质效益。数学的应用既如此广泛,因此,通过数学教学,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好数学的远大动机。

但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理论严谨性,势必导致它的深度和难度,在数学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困难的考验中,教师应激励学生不怕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同时,陶冶他们认真、细致、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情操。

3.在量力的前提下,从难从严要求,培养意志。

学习的过程、解题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从难从严要求,鼓励和帮助他们迎难而上,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面对不同情况,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要求:对第一部分人,提示和引导他们获得解题途径;对后两部分人,鉴于各自的思路不同,解法迥异,各有千秋,便要求他们不要满足自己的解法,分别用另一种方法进一步证明。通过这一过程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知识和不同方法,解综合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他们也明显地表露了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而有新收获的喜悦。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机会到处都有,不胜枚举,只要教师能长期地有意识地重视意志培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必有成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机会和途径,只要教师认真精心培育,他们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其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定能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