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内”“外”兼修

2020-10-14 21:34方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能力核心素养

摘要: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唯有阅读才能领会文章的深意,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很好地弥补了现行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文章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开展群文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方式。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小学语文老师要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巧用对比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所谓对比阅读,即是老师将同一类型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阅读,而且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促使学生思考、对比和评价,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同一类人物、不同作品刻画的角度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类的主题,也有着不同的故事发展情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科学地选择群文阅读的内容,并将群文阅读的文章组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带到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学习《观潮》这一文章时,作者采用了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时的壮观景象,语文老师可以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的文章,如《听潮》《潮魂——钱塘潮抒情》等等,让学生对比阅读,并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寻找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促使学生体会到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潮,从不同角度感受钱塘江美丽的景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如学习《慈母情深》这一文章时,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鼓励和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故事,深刻地展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妈妈为什么打你》、《秋天的怀念》、《母亲》等描写母亲的文章,使学生以各种角度来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无私,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辨析。[1]

二、 注重“以点带面”,做到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语文老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进行阅读,让学生体验到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体验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情感,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如在学习《繁星》这一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将《繁星》作为群文阅读的主线,选择巴金的文学作品《家》《春》《秋》等等,摘选其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以巴金不同的历史作品作为群文阅读的轴线,促使学生领略到巴金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逐步走进巴金的文学世界,这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巴金这位文学巨匠的了解。与此同时,如老舍的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十分常见,如《猫》、《母鸡》、《草原》等等,这些文章分布在不同年级的课本中,语文老师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老舍的文学作品,将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本整合起来,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老舍的創作风格,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

三、注重“内外兼修”,开展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阅读绝对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或者教材内,而且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语文老师需要在熟悉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设计出课内外资源的整合阅读方式,注重“内外兼修”,实现由“课内”导向“课外”的阅读目标,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爱上阅读,愿意阅读。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文章时,作者采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过去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对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充满了好奇,语文老师可以将“放飞科技梦想”作为群文阅读的主体,组织学生阅读《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奇怪的电波》《电子五官》等科普类文章,让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描写内容等方面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节选于名著《三国演义》 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用了几条草船诱敌,在大雾天气的帮忙下,借足了十万支箭,并立下奇功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了解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特点,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也可以开展“走进三国”阅读活动,带领学生感知三国文化,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阅读,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实现“内外兼修”的群文阅读目标。[3]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之一,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认识到群文阅读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要意识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群读阅读的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活动,采用不同的群文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徜徉在名家经典作品之中,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强化自身的阅读思维,体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4]

参考文献

[1]王宗秀.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50.

[2]郎孝忠.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60.

[3]赵莹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9(34):52.

[4]祝新福.让阅读因“群文”而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9(33):112-113.

作者简介

方媛(1995-1-11日),女,汉族,四川成都郫都区,学历:本科,现工作单位:郫都区竹瓦小学校。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阅读能力核心素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