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乐文化”对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2020-10-14 12:16林文琼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林文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我国对培养国民创新精神,塑造创新型人才,提升“中国创造”力的迫切需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成了的焦点问题。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喜爱绘画也是大多数幼儿的天性,若老师能适当给予正确的引导,便能起到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审美情操、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能力及美术创新能力等作用。“贝乐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手工文化,对于激发幼儿动手能力、美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幼儿老师应当抓住幼儿这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重视幼儿的美术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贝乐文化”的作用,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其美术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贝乐文化;幼儿美术教学;美术创新能力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了与美术教育相关的艺术课程,以及借助这些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不利于达到培养和提高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幼儿美术教育以及幼儿老师必须跟进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利用先进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继而真正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

一、“贝乐文化”

贝壳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古时人们把贝壳当作货币、装饰品,长期以来,人们利用贝壳丰富多彩的颜色、美轮美奂的花纹、千奇百怪的形状以及独特的低调温润的光泽,再加上精湛的工艺技术与工匠的创造力,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得贝壳文化在美术手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贝壳与手工美术的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一种“贝乐文化”。“贝乐文化”强调在美术手工创作过程巧妙运用贝壳,发现贝壳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在使用贝壳作为原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1]

二、“贝乐文化”对与培养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传统幼儿美术教学模式陈旧,不利于幼儿美术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如果孩子们没有独立思考,只是单纯模仿老师的画法的话,会严重阻碍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常将自己的各种想法(甚至看起来不符合现实、不符合美术原理、在成人看来荒谬的想法)带入到绘画作品中。但部分幼儿园的老师不重视这些“离经叛道”的作品,时有不尊重幼儿绘画成果的现象发生,这种行为既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对绘画的热情,这极其不利于幼儿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2.“贝乐文化”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的课堂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是通过老师先演示画画,幼儿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临摹出一副与老师的相同或相似的繪画作品。这一过程中,幼儿只有“看和画”两个动作。利用贝壳进行幼儿美术教学,增加了幼儿接触美术新材料的机会,同时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贝壳丰富多彩的颜色、触摸贝壳美轮美奂的花纹、描绘贝壳多种多样的形状,在这过程中幼儿完成了“看、摸、贴、拼、画”等多个动作,增加了幼儿美术教育的课堂实践活动,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形式,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创新能力。

3.“贝乐文化”引导幼儿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贝乐文化”强调将贝壳文化带入到手工美术的创作中,贝壳是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东西,利用贝壳进行幼儿美术教学可以将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于熟悉的事物,幼儿更易于接受,有利于幼儿理解美术的含义,同时将“贝乐文化”与幼儿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在教会幼儿绘画的基础上,有效地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进而够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

三、如何借助“贝乐文化”培养幼儿美术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美术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幼儿老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将“贝乐文化”融入教学中,调动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进行《创意贝雕大比拼》课堂教学时,设置创意贝雕大比拼这一课堂活动。老师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亲子DIY,列举出几个主题(如海洋生物、美丽大海、绚丽春日等),让孩子和家长收集各种贝壳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主题作品,期间老师适时给予指导,作品完成后可通过剪裁、装裱等方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投票并加上教师们的评分,综合评出优秀亲子家庭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贝雕竞赛,可以锻炼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将美术教学与“贝乐文化”相结合,激发幼儿的绘画灵感,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比如,将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甚至是废旧材料)与贝壳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贝壳+泥、贝壳+卷纸壳可以做出富有立体感的雕塑作品;贝壳+纸、贝壳+树枝、贝壳+瓦石、贝壳+泡沫可以做出丰富多彩的拼贴画;贝壳+麻绳可以做出泠泠作响的贝壳风铃。生活中这些材料可以轻易获取,但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进行创作,才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三、鼓励式教学,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尽量给予幼儿美术作品正面评价,使幼儿在创作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以画得像不像、符不符合美学原理为判断标准,而应多方面综合评价幼儿的作品。老师在每一次指导幼儿完成贝壳美术作品后,应及时保留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正面评价,贝壳拼贴画、贝壳剪贴画等平面作品可以放置在墙报上进行展示,贝壳泥塑、贝壳时装等不易长时间保存,不易储存的作品可以拍照展示。及时保存、展示,积极评价有利于幼儿在创作贝壳美术作品中收获成就感和自豪感。

结语

幼儿时期对于培养青少年幼儿的创新能力十分关键,贝乐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手工文化,对于激发幼儿动手能力、美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幼儿老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幼儿美术教学与“贝乐文化”相结合,激发幼儿的绘画灵感,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其美术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开璐.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J].科技风,2020(08):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