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0-14 03:14朱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改革

朱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为国家整体实力提升而服务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改革和更新。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更新便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究,并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然后再实事求是原则、以生为本原则、客观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本路径,希望能够以此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更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高职教育实践表明,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的喜爱,还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国家一线建设人才为己任的,因此其更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以来均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从当前高职教育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教”“学”“做”并没有完全融合起来,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接受了高职教育之后仍然不能够学以致用。针对这些情况,当前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充分解读社会发展需要,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在经验总结和交流之中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充分发挥出实际价值和作用。[1]

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工学交替,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实践与课堂学习进行交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下,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学习环境的交替进行。[2]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教学关注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学需要和实践进行结合,这就让高职院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对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知识、技能以及相应情感的实用性人才,但是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仍然还处在灌输式的教学过程中,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便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充分促使自己的意志得到有效的锻炼,所以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实结合

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但是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于其中之后便能够在教学之中形成理实结合的氛围,能够让高职院校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密切地结合,并在充分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1.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国家的一线人才,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关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充分运用,为此,高职院校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充分的调整,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加强学校和各企业单位之间的充分合作。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工学交替的合同,为工学交替提供专业的实践场地和学习场地。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在社会上寻找到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并进行详细的合作计划,企业为工学交替这一项目提供专业的实践场地,让学生能够和真正的工人一样在一线中进行工作实践,与此同时,还应该启动企业的闲置资源,为参与工学交替的教師和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堂”场地,方便与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以后对当日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并将实践的教学性充分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做好学生实践的对接。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参与实践的学生应该按批次和周期来进行,例如,班上的前十位同学参与到某企业的车间工作中,为期为6个月,期满以后,下一批学生前来对接,但是一定要保证完全对接以后,前一批学生才能够返校,以此来进行循环实践,尽量不要给合作企业带来后顾之忧。

2.共建合作基地

实际上,在现实中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工学交替的企业并不多,再加上专业的限制,所以能够寻找到有效的企业来进行高效的合作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学校应该占据积极主动权,对本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比如腾挪出空闲的地方,邀请企业共建生产发展基地,这样就为学校的学生构建了近距离的实践之地。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采用引企入校的方法,由学校来提供场地、人工,企业来提供技术、管理、设备、运营、氛围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用低成本进行生产与发展的目标,学校也实现了工学交替的有效进展,促进了校企双赢。

3.关注师生定位

在高职院校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工学交替中的弊端,也才有利于工学交替效率的提高。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双主体的相处模式。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车间还是在课堂,他们都是主体,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促使自己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在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成为工作的监督者和实践者,这样才有利于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才有利于在工作实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总结,并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提升。换句话说,在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均应该占据主体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促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结语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强调了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了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应该充分关注其实用性、实践性,要在积极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让他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高尚的人格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国家的基础建设事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让绪.工学交替模式在高职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2):69+73.

[2]廖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5):2080-2081.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改革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