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教育中艺术素质测评的标准

2020-10-14 15:12张丁升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关键词:全面评价标准差异性

张丁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成为了评价我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其在具体教育实施中会有很多难以评判的地方,以往的评价标准很难客观的给予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评价标准既应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全面的衡量才能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成绩。就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艺术素质;评价标准;差异性;全面

艺术素质由艺术和素质两个词语组合而成,一般意义上艺术素质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中小学生对常见艺术形式的欣赏、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就是艺术素质。我们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艺术的学习正是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为了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该办法中附带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表,其中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构成。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可见国家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艺术培养,根据学校教育现状制定了该表的目的也是更好的评价学生艺术素质。但是这份评价办法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不完善、不具体的地方,对于实际教学则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这份测评办法。虽然这份测评办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测评依据,但到了具体打分阶段由教师做评判,这样分数的高低也会由老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所决定。但有些较为传统的教师思想比较保守,或思想片面的教师缺乏开放的评判标准,这成了该办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现今社会中大众的审美水平并不是很开放,例如许多人依然只以画的像不像所画的东西为美术素质高低的标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衡量标准之一,但美术的种类繁多,包含的艺术形式也很多,单单这一项是无法衡量其全部的,这样的想法就像期末考试只以数学一科作为考试科目一样。衡量艺术的标准不单单仅有这一条,还有许多其他更为重要的标准。我们现在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之出现了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五大方面,核心素养则是教师教育培养的主要方向。我们结合教育部下发的测评办法进行比对,我们发现测评标准中分数最多的是学业指标,而学业指标便是我们常说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说明测评标准更加注重传统知识技能的衡量,而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态度、文化理解等均不在测评的主要标准中,这可以说衡量标准在这一方面并不全面,因此在具体评价中便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举个例子学生甲专业技能很熟练,能通过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但他的审美观很狭隘,只接受单一的艺术形式,对文化内涵也不了解,对图像的试读能力也很有限。而学生乙,对图像识读很敏感,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对于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知道的也很多,但是他的手头技法不是很好。当这两个同学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时按照测评标准,学生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明显好于乙同學,这样甲同学从学业指标这一项便会高出乙同学很多分。但是当我们全面的、客观的,参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下,我们会发现乙同学的艺术素质比甲同学的艺术素质更全面,艺术素养更高。当测评标准遇到这样以及类似的情况时便不能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了,由此可以看出评价中小学生艺术素质高低的标准应当由教师参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当然这也更考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欣赏能力了。

学生的创造力或是造型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擅长的点都不一样,为此我们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应因材而评。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古代传统民族艺术需要学习,现代艺术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也是我们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当然评价标准中的发展指标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因为一个学生的课外学习是对知识的延伸,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延伸。当然教师也要把握好学生之间的差距,标准之中的基础指标便拉开差距的重要依据。基础指标由教师根据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程度以及课外活动给予相应的分数。这项标注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是这项评价标准的两个组成部分。现今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习结果比较重视,而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其中审美态度与文化理解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审美态度是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也对学生今后对艺术创作和日常审美的主观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审美态度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事,但是测评标准中并没有对该项的测评。文化理解在中小学教育中与各学科都息息相关,美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涉及各个领域,在测评标准中也需对文化理解有一定的考察。由此可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态度、文化理解格外重要,因此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应加入对审美态度文化素养的评价。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目前对于学生的差异到底是主要由先天因素造成的,还是由后天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到外在的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教得好些,有些教师教得差些;而同一个教师教的学生学的又快又好,领悟透彻,有些学生则学得慢,学得差。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应该全面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自身的条件因素,对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分别进行评价。进一步落实可以选择对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以及欣赏评述能力的考察,这两项能力可以说包含了核心素养所重视的全部素养,因此我认为在测评中加入这两项也能够更加适合中小学现今的教育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是一项非常综合的测评,以单一的标准很难全面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测评时更需进行全面评价。

猜你喜欢
全面评价标准差异性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