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原油降凝降黏剂合成及性能评价

2020-10-17 02:41靳璐璐龙小柱
精细石油化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富马酸黏剂

靳璐璐,龙小柱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近年来,我国开采的原油大多为高蜡原油,含蜡量在5%~25%[1],其凝固点高,黏度大,低温流动性差[2-5]。采用化学降黏技术,通过加入油品添加剂改善蜡的结晶形态和体系界面状态,以达到原油降凝降黏的目的,该法操作简单、经济可行,发展前景可观[6-7]。

针对凝点高黏度大的大庆高蜡原油,制备成本低、降凝降黏效率高的油品添加剂也有报道,但未见以混合醇(十四醇、二十二醇)为原料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降凝降黏剂[8-10]。基于此,笔者选择二十二醇为原料之一,设计并制备了降凝降黏效果良好的三元共聚物。

1 实 验

1.1 主要原料及仪器

甲基丙烯酸(MA)、十四醇、二十二醇、浓硫酸(催化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化学纯;二甲苯、苯乙烯(ST)、富马酸(FA),分析纯。

多功能低温试验器,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旋转黏度计,同济大学机电厂;低温恒温槽,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1.2 原油性质

原油性质如下:密度(20 ℃)0.863 2 g/cm3,凝固点30 ℃,黏度(45 ℃)560 mPa·s,w(蜡)=15.12%。

1.3 降凝降黏剂的制备

1.3.1 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单体的合成

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十四醇、二十二醇、二甲苯,搅拌加热至80 ℃,待其熔化后,加入相应摩尔比的甲基丙烯酸和催化剂浓硫酸。然后,温度会继续上升约至140 ℃,温度恒定。待反应至分离器中的水量恒定不变,表明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已合成。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3.2 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元共聚物的制备

将第一步反应得到的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与富马酸(FA)、苯乙烯(ST)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恒温水浴,进行共聚反应,使双键断裂并聚合生成三元共聚物的粗产物。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3.3 产物提纯

产物先减压蒸馏除去聚合粗产物溶剂、未反应的醇类,再用低浓度碱液洗涤,除去残留的酸,最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

1.4 凝点的测定

采用GB 510—2018方法进行凝点测定。

1.5 降黏率计算

参照《稠油油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SY/T 6282—1997),将原油试样恒温至一定温度,添加适量降黏剂搅拌10 min,采用NDJ-79型旋转黏度计测试原油黏度。原油加剂前后黏度差与初始黏度比值称降黏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

根据单因素实验选定了合适的酯化工艺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n(混合醇)=1∶1.1,携水剂二甲苯用量(以酸醇质量总和为100%计)为40%,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以酸醇质量总和为100%计)为0.5%。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酯化反应部分设计正交实验。选择了三个因素分别为A(酸醇比)、B(二甲苯用量,%)、C(催化剂用量,%),以降凝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如表1,结果与分析如表2。

表1 酯化反应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表2 酯化反应正交实验结果

由表2可知,携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催化剂用量和酸醇比,最佳酯化工艺条件为A3B2C2,即:酸醇摩尔比为1∶1.4,携水剂二甲苯用量为40%,催化剂用量为0.5%,此时得出的三元共聚物降凝效果最好,可使大庆原油凝点下降12 ℃。

2.2 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

实验初步选定聚合工艺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苯乙烯)∶n(富马酸)=6∶2∶2,引发剂用量(以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苯乙烯和富马酸的总质量和为100%计)为0.9%,聚合温度85 ℃,聚合时间3.5 h。

分别选取A(单体配比)、B(引发剂用量,%)、C(聚合温度/℃)、D(聚合时间/h)四个因素,以降凝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3,结果与分析见表4。

表3 聚合反应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表4 聚合反应正交实验结果

由表4可知,聚合单体配比对原油降凝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BPO的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1D2,即:单体配比6∶2∶2,BPO用量0.8%,聚合温度80 ℃,聚合时间3.5 h,此时三元共聚物降凝效果最好,可使大庆原油凝点下降14 ℃。

2.3 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图1为产物的红外光谱。由图1可知,—CH3伸缩振动和—CH2—伸缩振动的波数均小于3 000 cm-1,这证明了反应物中含有饱和碳氢键;1 721.25 cm-1处为羰基特征峰;1 165.31 cm-1处为C—O—C键不对称伸缩振动峰;2 923.94 cm-1和2 852.58 cm-1处为甲基丙烯酸酯中长碳链的对称及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 321.01 cm-1和1 296.44 cm-1处为C—H面的弯曲振动峰,—CH3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位与—CH2—相同,与反应目标产物的官能团结构相符合;1 638.35,1 494.42 cm-1和1 465.55 cm-1处为苯基特征峰;在1 165.31 cm-1处为醚键特征峰;938.27 cm-1处为—CHCH—变形振动峰。

图1 产物的红外光谱

2.4 性能评价

2.4.1 降凝降黏剂加量

取适量的最佳合成条件提纯后的三元聚合物降凝降黏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原油中,考察其降凝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加量对原油降凝性能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加剂量的增加,原油降凝效果先升高后降低。当加剂量达到0.4%时降凝效果最佳,若再继续增加降凝降黏剂用量,凝点的降低值反而会下降。这是由于加剂量超过某一值后,聚合物本身也参与了作用,产生副作用。由此可判断最佳加剂量为原油质量的0.4%。

2.4.2 热处理温度

图3为热处理温度对原油降凝性能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降凝幅度先升后降,温度为85 ℃时,降凝效果最佳,继续升高温度,降凝效果则下降。因此选择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85 ℃。

图3 热处理温度对原油降凝性能的影响

2.4.3 黏温曲线

85 ℃预处理30 min,按照m(降凝降黏剂):m(大庆原油)=0.4%的比例,将降凝降黏剂加入到原油中,然后在25~85 ℃之间,每隔10 ℃测一次原油黏度,测定结束后绘制黏温曲线,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原油的黏温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当温度低于55 ℃时,原油的黏度变化较大,随温度的升高黏度急剧下降,说明在25~55 ℃时有大量蜡晶析出;在55~85 ℃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这是由于在此温度范围蜡晶析出较少或无蜡晶析出。在35 ℃时测定其降黏率为66.02%。这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油品里正链烷烃优先析出蜡质晶体成长的中心-晶核,伴随蜡晶增多,分子之间产生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油品轻质组分包裹,阻碍原油流动;当加入添加剂之后,在低于析蜡点温度下析出,吸附在蜡晶表面,诱导形成更多的微蜡晶,阻止蜡晶聚集成三维网状结构[11]。

3 结 论

a.根据大庆原油的性质,设计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元共聚物降凝降黏剂,得到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酯化阶段的最优工艺:酸醇摩尔比为1∶1.4,携水剂用量为40%,催化剂用量为0.5%。聚合阶段的最佳工艺: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以及富马酸摩尔比为6∶2∶2,BPO用量为0.8%,聚合温度为80 ℃,聚合时间为3.5 h。

b.所制备降凝降黏剂的加量为0.4%时,可使大庆原油凝固点降低14 ℃,降黏率达66.02%。

c.由于三元共聚物显示出较好的降凝降黏性能,为进一步研究降凝降黏机理提供了参考,也给原油输送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猜你喜欢
甲基丙烯酸富马酸黏剂
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荆防方加减联合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丙烯酸酯系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玉米酒精粕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单体与分子链在金属有机框架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自法国的新型水基胶黏剂使用经验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